在靖難之役中,朱允炆的政府軍為何會被朱棣的燕軍打敗?

在靖難之役中,朱允炆的政府軍為何會被朱棣的燕軍打敗?

文/有內涵的無羨 圖/網路

在靖難之役中,朱允炆的政府軍為何會被朱棣的燕軍打敗?

發起靖難之役的是朱元璋的兒子朱棣,朱棣是明太祖的第四個兒子,明朝的第三任皇帝,年號永樂,在位22年,享年64歲。

從表面上看,靖難之役的發生是因為朱允炆打算削藩所引起的權力鬥爭,事實上,其發生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皇權宗室的分封制,那種反動腐朽的“家天下“的觀念始終貫穿著統治者的思想行為準則,這是農耕社會的頑疾和弊病。

在靖難之役中,朱允炆的政府軍為何會被朱棣的燕軍打敗?

開國皇帝朱元璋時造成朱家骨肉相殘的始作俑者,建國初,朱元璋一方面限制和削弱了各級官員的權力,加強了中央集權,他為了達到目標不惜大開殺戒,另一方面又將自己的子孫分封到各個重要的地區世襲藩鎮,形成了許多具有強大權力的半獨立政權,中央政權之外的分封制發展最終必然會威脅或顛覆中央集權。

後來,朱允炆任命老將耿炳文為大將軍,命他率領十三萬士兵進行討伐朱棣,到了真定,兩軍在吒滹沱河交戰,耿炳文被打敗,退守真定,不再跟朱棣的燕軍作戰,朱棣知道耿炳文是一名老將,有豐富的作戰經驗,所以在圍困了他三日後就下令撤軍了,而朱允炆卻覺得是耿炳文的能力不行,就任命李景隆為大將軍取代耿炳文,從這一刻起他就註定會失敗,朱棣聽說這件事後大喜,說道:“李景隆是膏樑子弟,不習戰陣,一定會被我打敗的“。

在靖難之役中,朱允炆的政府軍為何會被朱棣的燕軍打敗?

十月,朱棣留下太子朱高熾防守北平城,他率領軍隊去解永平之圍,並順道進軍大寧收編了寧王的八萬精銳鐵騎,當李景隆看見朱棣離開北平後,立即率領大軍來到北平城下,那是正值寒冬時節,朱高熾命人往城牆上潑水,城牆上的水立即結成了冰,攻城計程車兵爬不上去,李景隆只好在城下駐軍。

十一月,朱棣回師,城內守軍衝殺出城跟朱棣軍隊內外夾攻,李景隆大敗而逃,後來,李景隆和武定候郭英、安陸侯吳傑等合兵六十多萬,一同進軍白溝河,打算跟朱棣的燕軍對戰,都督瞿能父子驍勇善戰,多次打敗了朱棣的燕軍,但這次因為統帥的無能,號令不一,沒有把握住戰機,結果被燕軍反撲,並被放火燒了軍營,最後李景隆落荒而逃,有無數計程車兵被殺淹死。

在靖難之役中,朱允炆的政府軍為何會被朱棣的燕軍打敗?

朱棣打敗李景隆後一路高歌猛進,他先是攻陷了滄州,然後又陸續攻陷了山東的很多地方,後來因為輕敵在東昌被鐵鉉打敗,朱棣的親將張玉戰死,朱棣也被鐵鉉圍困,差點喪命,於是朱棣繞過濟南,由東河、汶上、鄒縣而到了江蘇境內的徐州,這已經是建文四年二月了,燕軍過淝河後與總兵何福和徐輝祖在齊眉山大戰,因為燕軍士兵大多數是北方人,不習慣南方的水土,所以這一戰燕軍損失很大。

就在這決戰的緊要關頭,朱允炆卻抽調徐輝祖的軍隊回來保衛南京,燕軍抓住機會發動大規模反擊,反敗為勝,最後經楊州、高郵、鎮江一路進抵到江浦,與金陵隔江相望。朱允炆的政府軍的失敗主要是由於兩點:一是用人不當,放著老將耿炳文和鐵鉉不用,卻任用沒有能力的李景隆,二是不懂軍事卻還隨意干涉前方軍事活動,造成指揮混亂,士氣不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