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髹飾錄》漆器工藝的傳承,一項偉大發明,極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

本文系作者一些事急不得躁不妥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髹飾錄》的作者黃成是明朝隆慶年間的著名漆藝匠人,所著《髹飾錄》文字極其簡略,是我國古代漆器工藝史上唯一的經典著作。對於漆器工藝而言,《髹飾錄》就好像基督教的經典《聖經》,儒家的經典—《論語》如果脫離了《髹飾錄》來討論中國的髹飾工藝及其傳承,就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無從說起。

《髹飾錄》漆器工藝的傳承,一項偉大發明,極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

《聖經》書籍

《髹飾錄》成書於明隆慶年間,作者是一代名匠黃成,全書文字很簡單。到了明朝天啟年間,嘉興地區的著名漆工揚明對該書逐條地進行標註,還寫了一篇序。現存的《髹飾錄》可以分為乾、坤兩部,一共幾千字,另外還有揚明的加註,一共10000多字,分為18章,220條,書上還有落款為“壽碌堂主人”的無名氏所寫的眉批和按語。《乾集》一共有兩章,其中“利用第一”中詳細記載了製造漆器所用的材料、裝置、工具等,“楷法第二”則論述了髹漆工,還列舉了各種漆器裝飾可能出現的失誤。

《髹飾錄》漆器工藝的傳承,一項偉大發明,極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

古籍圖

《坤集》分為16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前14章從“質色第三”到“單素第十六”,將漆器裝飾分為了14種,逐一進行介紹;“質法第十七”詳細講述了製造漆器胎骨的步驟和工序;“尚古第十八”講述了古漆器的斷紋、修復以及如何仿造漆器。每一集開篇處都有一段提領語,只有100多字,言簡意賅,對全集的內容進行概括性說明。作者分別用“乾”和“坤”兩個字來命名,應該是取自於《周易》所說的“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具體來說,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別繼續了髹漆所用工具以及工藝等,是圍繞“成象”來展開的,因此得名《乾集》;第4章到第18章主要繼續了漆器各種裝飾工藝以及如何製造胎骨等,圍繞“效法”來講述的,因此得名《坤集》。

《髹飾錄》漆器工藝的傳承,一項偉大發明,極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

《周易》書籍

《髹飾錄》在我國已經失傳。日本享和年間,也就是我國清朝乾隆、嘉慶年間,木村孔恭氏偶得《髹飾錄》的抄本,收藏在“蒹葭堂”,被後世稱為“蒹葭堂抄本”。日本明治維新之後,蒹葭堂抄本被收藏在日本的官方藏書庫,也就是淺草文庫,之後,又幾經輾轉,被送入帝室博物館,也就是如今的東京國立博物館。如今,日本各大圖書館、學校甚至私家收藏的抄本,都是以蒹葭堂抄本為模板複製的。也就是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日本的蒹葭堂抄本都是《髹飾錄》唯一傳世的孤本,與有關的研究都是在這一抄本的基礎上展開的。

《髹飾錄》漆器工藝的傳承,一項偉大發明,極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

《髹飾錄》書籍

民國初年,中國著名的營造學社社長朱啟鈐閱讀了日本美術史家大村西崖所著的《支那美術史》,讀到了其中有關《髹飾錄》的文字。於是,朱啟鈐寫信給大村西崖,向他索求蒹葭堂抄本的復抄本,於1927年經刻版付印200本,被稱為“丁卯朱氏刻本”。《髹飾錄》於中國古代漆藝集大成之時誕生,全面而完整地記載了明朝中晚期多種多樣的漆器裝飾,還別具創意地提出了許多合理的方法,用來劃分裝飾種類。作者逐條記錄了漆器裝飾工藝,使後世的漆藝匠人有所依據;作者為各種漆器命名並分類,使後世的文物工作者也能有所依據;作者鑑別判定各種漆器的優劣高低,言辭懇切,被後世的藝術研究者視為重要的參考;用“陰”“陽”來給漆器裝飾分門別類,極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

《髹飾錄》漆器工藝的傳承,一項偉大發明,極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

陰陽圖

《髹飾錄》是漆器工藝史上不容忽略的經典著作,不僅是為後世研究者提供詳盡的傳統漆器工藝的有關史料,而且也為後世創制新的髹飾工藝提供了基礎。如今,遍佈於北京、福建、四川、臺灣等地的漆器藝術家們依照《髹飾錄》所記載的各種漆器裝飾,別出心裁地創制出了更多新的漆器作品,是對時代精神的一種對映。漆器是中國古代人們的一項偉大發明,代代相傳,沿襲至今,《髹飾錄》為漆器工藝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