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隆慶初期,內閣增至六人,然而矛盾重重

明朝隆慶初期,內閣由四人增至六人,然而矛盾重重

明朝嘉靖45年即1566年12月,裕王朱載垕繼承皇位,國號定為隆慶。嘉靖皇帝在位期間,聽通道士的讒言,有生之年不得和自己的兒子相見。由於得不到父愛,害怕群臣和其他兄弟構陷,隆慶皇帝一生小心謹慎,沉默寡言,生怕得罪他人招來禍端。

明朝隆慶初期,內閣增至六人,然而矛盾重重

他不像父親嘉靖帝那樣有手腕,掌控局勢的能力很強,二十多年不上朝,透過內閣發號施令,將群臣玩弄於掌股之間。在朝堂上,隆慶皇帝經常看著群臣們爭論得面紅耳赤,自己一言不發,有時還默默地承受著御史們的指責,唯一的快樂就是和後宮嬪妃們戲嬉。他無力管束群臣,將朝中的大事委託給內閣徐階他們去處理,只向自己彙報結果就行了。

隆慶皇帝性格軟弱,導致內鬥加劇。內閣四人中,首輔徐階自成體系,次輔李春芳中立,高拱和郭樸步調一致共同對付徐階。徐階入內閣時間長,他繞過高拱,借遺詔促隆慶皇帝登位,威望如日中天。高拱智謀與徐階大體相當,又是隆慶皇帝的老師,又有郭樸相助,不容忽視,一度讓徐階十分被動。

明朝隆慶初期,內閣增至六人,然而矛盾重重

為了扭轉這種被動局面,隆慶元年元月,徐階將張居正提拔為三品吏部右侍郎。一個月後,徐階奏請隆慶皇帝,又將房師陳以勤和張居正安排進入了內閣,張居正身份是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這樣,內閣由四人增至六人。

李春芳和張居正都是嘉靖二十六年的進士,是同門,都是徐階和陳以勤的學生。高拱、陳以勤和張居正都曾擔任隆慶皇帝的老師,徐階和張居正是在嘉靖皇帝遺詔中確定隆慶皇帝地位的人。李春芳和陳以勤中立,高拱和郭樸是政治盟友,對準徐階不放。

此時的內閣六人均為大學士,為了爭奪權力,他們在政治鬥爭的旋渦中打轉。內閣中,徐階的實力最強,作為首輔權力最大,他入閣多年,政治鬥爭經驗豐富,無人比肩。張居正是徐階的得意門生,能力和水平不俗,這幾年跟著徐階實操,掌握全域性的能力更是突飛猛進。除了資歷差些外,其他的比李春芳、陳以勤、郭樸他們摔幾條大街。

徐階的優勢雖然十分明顯,但畢竟也有六十多歲了,年齡上不佔優勢,自己和高拱並無個人恩怨,得饒人處且饒人,做事不能太絕,宰相肚裡能撐船。

高拱可不這樣看待徐階,他沒有徐階那樣的肚量和心胸,只想早點取而代之,不想再忍耐下去,所以處處與徐階作對,也為自己被淘汰出局種下了禍端。

面臨這種局面的張居正,左右為難,他的主要精力不是放在工作了,而是放在平衡徐階和高拱上。徐階是首輔,自己的直接領導,又是他的恩師,沒有老師栽培與提拔,自己到不了今天,對自己特別包容。高拱是他的好友,現任皇帝的老師,有可能是未來的內閣首輔,自己更不能得罪他。

高拱現在不把張居正當朋友了,想想徐階和張居正在嘉靖皇帝去世之夜的作為,心中就有一股無名的怒火,理所當然地認為張居正是徐階死黨了。

明朝隆慶初期,內閣增至六人,然而矛盾重重

在這種情況下,張居正只好儘量不去招惹高拱,靜下心來按老師徐階的吩咐做事。如果按部就班,張居正在內閣中熬資歷,現在他四十一歲,只怕再等二十年,他也未必能當上首輔。如果前面幾個人中相互廝殺,情況恐怕會有很大的變數。只有亂,自己才有機會,亂中取勝,會有這樣的機會嗎?這樣的機會,說來就來了,下期再會!歡迎點評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