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地名與屯堡制度

宜州地名中有不少以堡字命名的地名,由於當地方言同音的緣故,有時“堡”被寫作“甫”“保”。如高家堡、戚家堡、大塘堡、李家堡、龍塘堡、甫上、甫村、大甫、三堡、高甫、前甫、後甫、翻身堡、堡上、大保、韋家堡、梁家堡、唐家堡、甲凡堡、新塘堡、甲凡堡、塘堡。這些“堡”字地名含義要麼不解釋,要麼語焉不詳,要麼望文生義。實際上,這些地名與明代屯堡制度有直接的關係。

明洪武年間,朱元璋創設了一種新的制度——衛所制,該史實在道光年間《慶遠府志》中有所提及,書中載“慶要害地系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大率五千六百人為衛,一千一百二十人為千戶所,百十有二人為百戶所。”“洪武間以糧餉匱乏命諸將分屯龍江等處開設慶遠衛所創制屯田。”乾隆年間《慶遠府志》各堡名有所記載,如“各堡孟家一里,高家二里”“姚家堡、戚家堡、大曹堡、新堡、洛欖堡、洛潢堡在城西路”“大塘堡目兵十名”“各堡兵俱明設今裁,關廂堡募兵四十五名,龍塘堡募兵七十一名,打牆堡募兵七十名”。

這些堡基本建在交通要道上,如高家堡原建通往宜州城的石板路邊,這也是宜州通往柳州的主要道路。後高家堡遷到距離原址500米的地方新建,原入宜州城的石板路也因分田到戶,被群眾毀壞,現尚存的十多米,因人跡罕至被野草覆蓋,泥土淹沒。

宜州地名與屯堡制度

宜州地名與屯堡制度

高家老宅舊址,尚存門口石基

宜州地名與屯堡制度

通往宜州城的石板路

宜州地名與屯堡制度

通往宜州城的石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