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時期,出現後宮干政的原因,對漢王朝造成的負面影響

全文共1733字,閱讀時間約為3分鐘

自從秦朝實現統一天下後,地方政府受中央朝廷的影響越來越深,可以說,中央朝廷的任何動作都影響地方郡縣上眾多百姓的生死福禍,因此中央掌權是慎之又慎。

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秦”是建立在中原上的,關於地方割據的問題已經有了可以借鑑的經驗,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卻有一些新的問題出現了,如同疑難雜症一般盤踞在秦後的封建王朝身上。

漢朝時期,出現後宮干政的原因,對漢王朝造成的負面影響

例如:

后妃干涉朝政

,主導著中央政權以及外戚權傾朝野,或者是

宦官代掌皇權等,

尤其是在漢朝,這些問題極為明顯,階級分化嚴重,社會矛盾尖銳。西漢主要出現的的問題是

后妃干涉朝政,

而東漢主要是

外戚以及宦官掌權。

很多人以為后妃專權和外戚專權是同一個道理,沒什麼不同,但其實質卻大有不同。后妃專權指的是

權力掌握在後妃手中

,外戚要聽從后妃的命令列事。

致使后妃的附屬而已,但是外戚專權是指外戚利用后妃來進行結黨營私,進而掌握政權,后妃就是為外戚辦事。

漢朝時期,出現後宮干政的原因,對漢王朝造成的負面影響

此二者在主導權方面是大有不同的,雖然利益捆綁,但是最終受益大的卻不一定是哪一方。

一、

后妃為何可以干涉朝政

1、孝道

漢朝是一個很注重孝道的朝代,甚至說孝道大於法,以孝為尊,任何事物都比不上孝道重要。

自從漢高祖劉邦時期開始,孝道不管在東漢和西漢都是最重要的,倘若統治者不遵守孝道,那麼兩漢的基礎將會消失殆盡。

從一些兩漢皇帝的諡號中也可以看出這一點,除了高祖劉邦和光武劉秀之外,所有

皇帝諡號中必帶有一個“孝”

字,例如:

孝文帝、孝景帝、孝靈帝

等等。

正因如此,后妃干政得到了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例如竇太后干政,漢武帝只得慢手慢腳地做自己的事情,當竇太后死後他才開始展現自己的胸襟抱負。

因為大家深守孝道,以孝為尊的思想深入人心,所以後妃的地位很高,在朝野上下都很尊貴,后妃的話甚至高於天子。

漢朝時期,出現後宮干政的原因,對漢王朝造成的負面影響

2、漢朝處於大一統時期

后妃干政是多重因素運作的產物,其中就包括,

漢朝處於大一統時期

,朝廷的任何動作都影響地方郡縣上眾多百姓的生死福禍,后妃干涉皇帝指揮中央朝廷,中央朝廷又直接影響著地方,使地方改變一些措施。

例如,竇太后很偏寵小兒子梁王劉武,因此梁國的封地是天下最富饒之地,共有四十城之多,史書中記載,梁國的兵器、銅錢、珠寶等物比長安國庫還多。

但劉武並沒有因此知足

,竇太后也沒有因此停止

偏寵

,在太子劉榮被廢后,竇太后意將劉武成為繼承者,朝中大臣紛紛進行勸阻,竇太后才放棄這個想法。

但是劉武卻不甘心失去這個機會,開始派出刺客暗中殺害朝中大臣,最後漢景帝也只是將其主謀大臣刺死,並沒有將劉武怎麼樣。

可見后妃干政達到很嚴重的局面,竇太后對劉武的偏愛帶來的是地方諸侯國的兵強馬壯,直接

威脅和大漢中央

漢朝時期,出現後宮干政的原因,對漢王朝造成的負面影響

3、婦女地位偏高

自古以來都是“

後宮不得干政

”,起初的原因是古代女子地位太低,不能直接干預朝政,最多就是憑藉自己的寵愛蠱惑國君。

但隨著秦朝文化被破壞、秦朝的動亂以及呂后執政,

婦女地位逐漸升高

,對婦女的限制也變小,朝野上下對女子的印象也在有所改觀,因此後妃執政更加容易了。

4、朝堂大臣的退讓

后妃要想幹涉朝政,必然要與朝堂大臣接觸,如果沒有大臣扶持幫助,后妃干政也是很難的一件事。

后妃每天和天子朝夕相處得寵的后妃可以直接影響著天子的決策,因此朝臣一般不敢與后妃抗衡,當朝臣和后妃之間有矛盾是,

朝臣

一般選擇

退讓

例如竇太后奉行黃老,大臣轅固生反對,於是竇太后就逼迫轅固生去和野豬搏鬥,甚至差點因此喪命,這就證明朝臣

抗衡不了

后妃,只得退讓。

漢朝時期,出現後宮干政的原因,對漢王朝造成的負面影響

5、后妃整體素質過低

兩漢的后妃大多是沒有受過良好教育的良家女子,或者是宮女,只有一小部分的后妃是出自勳貴大臣之家,因此這就表明她們的

教育修養並不高

例如漢景帝的后妃王娡出生在普通人家,漢武帝的后妃衛子夫是平陽公主的婢女等等,她們的出身不高就意味著她們整體素質不高。

貪圖權貴,同時做事又不周全,不顧大局,她們是最靠近

權力

中樞的女人,很難對權力不動心,因此便會出現了干政的現象。

漢朝時期,出現後宮干政的原因,對漢王朝造成的負面影響

從以上的分析來看,后妃干政在兩漢時期是一種

很常見的現象

,因為

孝道、大一統時

期等一些原因使女子干政其實是符合兩漢時代的統治要求的。

對於后妃干政的影響有好有壞,好處在於避免朝廷在皇帝年幼即位時可以穩住局面,大權不會旁落,壞處在於后妃干政會使朝廷動盪不安,不管怎麼來說這一現象都是符合其時代統治需求的。

參考文獻:《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