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兩大中樞機構中書與樞密院,各管一攤,如何實現分權?

全文共1728字,閱讀時間約為3分鐘

宋朝自太祖

趙匡胤

開始就一直開始奉行

重文輕武

的政策,由於杯酒釋兵權的

影響

,武官的地位在宋朝處於

劣勢

,宋朝時期,整個政治結構趨向

分散

,分權是宋朝統治者

熱衷

的事情。

自北宋開始,直到

南宋

,宋朝的

官僚體系

經歷了

三次變動

,總體上為了分散官員手中的權力,皇帝把

財政、軍權

還有行政進行

分流

宋朝兩大中樞機構中書與樞密院,各管一攤,如何實現分權?

三司、樞密使、宰相

三者各管一攤,相互協調但又相互

監督

。尤其是軍權和行政權,在宋朝,除非有

緊急戰事

,否則鮮有兩者

權力合併

的情況,知道

宋寧宗

時期,情況才發生逆轉。

管理宋朝

軍政大權

的兩個機構並稱

“二府”

,是宋朝

軍事、行政

中心,二府即

“中書”與“樞密院”

皇帝為了實現

分權

不遺餘力,將兩大機構的權力徹底分開,並附有監督權,對

皇帝負責

,那麼宋朝是如何設定

官員權力

,實現二者相互

制衡

的呢?

宋朝兩大中樞機構中書與樞密院,各管一攤,如何實現分權?

一、官員設定

1、安插耳目

在宋朝,無論是

宰相

還是

樞密使

,身邊總會有一個副職人員

參政

,如

參知政事

或副樞密使,在工作中。

他們自然是要協助正職領導完成

日常工作

,但是他們卻不受正職

挾制

,而且他們還有皇帝賦予的

監督

職權,只對皇帝

一人負責

,表面上副職

協助工作

,實質上是一種

監督手段

2、官名設定

宋朝為了

限制

官員的權力,還特意將官名進行了

精心設計

,從而在制度上限制官員權力。比如,

“中書”

的正式長官其實是

中書令

,這個職位才

名副其實。

但是在實際

操作

中,中書令的位置經常是

缺位

的,除非

朝局

鉅變,否則擔任這個

職務

的人恐怕只能是皇帝自己,並不置官。到了

宋神宗

時期,官名發生了

巨大變化

,但是

實質

不變,都需要安插

眼線

虛職

宋朝兩大中樞機構中書與樞密院,各管一攤,如何實現分權?

二、特殊時期

宋朝的官職設定並不是

一成不變

的,對於某些權勢熏天的人或是國家的緊急時刻,通常會加封一些

特殊官職

比如

蔡京

得勢時,他的職位是

“太師總領三省事”

,顧名思義,就是統領

三省時宜

,足可以表明其

權勢

之盛。

再比如韓侂冑,他的職位是

“平章軍國事”

,相比於蔡京,

韓侂冑

的職位似乎更為

唬人

,其權勢更盛。

這些官位在宋朝的官位

規範

中是不存在的,其

命名

也很不規範,而且還有很多

修飾

的痕跡,不具有研究

價值

宋朝兩大中樞機構中書與樞密院,各管一攤,如何實現分權?

三、元豐改制

1、樞密使立廢

宋神宗

元豐改制

時期,宋朝關於廢立

樞密使

一職進行了激烈

探討

。一些官員認為

樞密使

一職可以歸為

兵部管轄

,由兵部統帥可提高

整體性

,便於指揮作戰。

而當時的宋神宗卻不以為然,他認為兵權不能全部集中於兵部,而是要

分散

,相互制約,由自己

掌握

,沒有廢除的道理,於是樞密使一職就被

保留

了下來。

宋朝的

樞密院

不但要與中書

相互制約

,彼此制衡,同時在其本職兵權上,也面臨

兵部

三衙

所挾制,以此體現宋朝時期的

分權思想

宋朝兩大中樞機構中書與樞密院,各管一攤,如何實現分權?

2、宰執制度

在宋朝,樞密院的長官都是由

文官

擔任,

武官

的權力在宋朝

被限制

得很死,除非極

特殊情況

,否則宋朝的

武官

是無法在樞密院擔任

要職

的,這也符合宋朝

重文輕武

的政策方針,武官最高可任樞密院

副使,

戰爭

結束之後,馬上就要回到

原職

在宋朝有一種

特殊

的存在名叫

“宰執”

,這不是一個官職的名字,而是

宰相與執政者

兩者的並稱。中書、樞密院的

高階幕僚

並稱為宰執,這是宋朝的

分權政治

發展的淋漓盡致的體現。

這樣安排,軍政大權被

嚴格區分

,宰相

兼任

樞密使的情況幾乎從未出現。唯一的一次例外就是在

慶曆年間

,為了征討

西夏

,統一

政令、軍令

,出現了宰相兼任

樞密使

的情況。不過很快就

各復原職

了。

宋朝兩大中樞機構中書與樞密院,各管一攤,如何實現分權?

由此可見,宋朝前中期的皇帝對於

軍政大權

的把握

十分精準

,幾乎不曾出現過兩權合一的情況,即使有也會及時

收回。

即便是作戰頻繁的

南宋時期

,也沒有出現過軍政合一的情況,直到

宋寧宗時期

兩權合一

才正式成為

定製

,一改之前幾代皇帝的

政策

,但這也無法挽救瀕臨滅亡的南宋王朝。

宋朝時期對於官員分權十分

重視

,在

重文輕武

的思想指引下,文官開始掌握軍政大權,武官權力遭到

限制

中書、樞密院

負責掌管宋朝的

文武大權。

所以宋朝皇帝一直都堅持將兩者

權力分開

,使之相互

挾制

,互相

監督

。皇帝會在軍政長官身邊

安插眼線

,而且在官位設定上會安排虛職,其實這個

虛職

就是皇帝自己擔任。

宋朝兩大中樞機構中書與樞密院,各管一攤,如何實現分權?

宋寧宗之前,宋朝幾乎沒有出現過宰相和樞密使

二者合一

的情況,即使有,也很快就會官復原職,宋朝出現的

宰執制度

,對於分權起到了很大作用,宋朝的官僚治理也取得了

輝煌的成就

雖然出現

冗官

人浮於事

的情況,造成

行政效率

的降低,但是在相互制約上宋朝做得

很到位

,為後世提供了

有益借鑑

參考文獻:《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