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不到花不開,洪水不到龍不來:姜太公如此釣魚,雙贏!

春天不到花不開,洪水不到龍不來:姜太公如此釣魚,雙贏!

周文王熟睡中,夢見有一頭長著翅膀的黑熊飛來,撲向賬中。次日醒來,文王大喜,知道是賢才將至,於是外出訪賢。來到渭水磻溪,見溪岸沙地上畫著奇門遁甲八卦兵陣圖,研究了一會,實在難破,他料想賢人就住在附近,於是沿溪尋去。沒想到這一找,竟找到了幫助周朝打下800年江山的千古第一謀士——姜尚。

姜尚,字子牙,道號飛熊,生卒年不詳,陝西崤山人。先祖曾是姜姓部落的酋長,後為成湯所滅,以後姜姓人就世代為耕農。

相傳,姜尚剛生下來時又瘦又小,整天啼哭不止,家人很擔心。有一異人路過,見狀,就在嬰兒屁股上輕拍了三下,口中念道:“莫哭莫慌,六十開張,成在甲子,貴在齊姜。”說完飄然而去,奇怪,嬰兒就不哭了。

姜尚成年後,娶女子馬氏為妻。為養家餬口,他去朝歌(今河南淇縣)做小生意,可是運氣很不好,賣什麼賠什麼。後來又當屠夫,可是還是很倒黴,當他賣豬肉時,人們都去買羊肉;當他賣羊肉時,人們又都買豬肉;當他把豬肉羊肉全挑去賣時,結果街上禁市,一個人也沒有。

所以,民間至今還有這樣的傳謠:姜子牙做生意,賣豬肉,羊肉俏;賣羊肉,豬肉俏;豬羊齊到,街上全不要!所以說他做生意真是倒黴背運到家了。

妻子馬氏見姜子牙貧窮,不願跟他過日子,就逼他寫了休書,回孃家了。

姜尚心灰意冷了一段時間,覺得人生不應該虛度,於是離開家鄉,去了崑崙山拜訪名師,學習陰陽妙理和兵法權謀。這一去就是30年,從離家出走時的山野小夥變成了滿腹韜略的白髮老翁。

姜尚下山,找到舊日好友,商朝的大夫箕子敘舊。兩人談論天下形勢,箕子對他說:“商王殘暴,目中無人,輕蔑賢士,早晚亡國;聽說西伯侯姬昌求賢若渴,兄如去西岐,定可大展鴻圖。”

姜尚也認為商紂王殘暴荒淫,倒行逆施,而天下諸侯的心都向著西伯侯,於是就離開朝歌,長途跋涉來到了渭水邊,暫時隱居下來。

此時的姜尚,雖然胸懷韜略,但沒有社會地位,跟普通老頭子沒什麼兩樣,這樣的身份,就連一般有錢有勢的人都瞧不起他,更別說去吸引西伯侯姬昌的注意力了。

春天不到花不開,洪水不到龍不來:姜太公如此釣魚,雙贏!

於是,他想了個辦法:垂釣渭水,用一根線繫上直針在水面上晃動,針上也不掛誘餌之類的食物,而且離水面三尺高,說是釣魚。

有人好奇,問他:“這樣怎麼可能釣到魚?”

“我豈止能釣到魚,還能釣到蛟龍!”

“可你釣了那麼久,一條小魚也未釣到呀。”

“春天不到花不開,洪水不到龍不來。”姜尚的回答,旁人都聽不懂,只覺莫名其妙。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一天終於來了。

約公元前1030年秋,西伯姬昌來渭水尋訪賢人,看到沙地上畫著的八卦兵陣圖,知道賢人必不遠,於是順著渭水走,見到了河畔釣魚的姜子牙。

姬昌拱手拜道:“我等閒人,打擾老丈垂釣。”

“大王不必過謙,我早知道你會來,你聽:西北開門吉,甲子臨丙奇,天生龍回首,貴人相似依。”

姬昌一聽,大喜,就與姜尚攀談起來,史傳姬昌聽完後,大悅,對姜尚說:“你真有經天緯地之才,我們家太公盼望你好久了。”(這裡的太公是指周季歷王的父親,周文王的祖父。所以,姜尚又被人們稱為‘太公望’。)

從此,姜尚碰上了改朝換代的好時機,又遇到了周文王這樣的千古聖主,終於良驥展奇足,馳騁千里了。

姜尚被拜軍師,尊“尚父”,與姬昌共商滅殷的政略和軍謀。姜尚提出,“攻其內者奪其外,攻其外者守其內。”即,要滅紂王,先去其羽翼,這是攻其內者奪其外。要具備去除紂王羽翼的能力,那麼周王須要有號令天下諸侯的威儀和條件,這是攻其外者守其內。

姜尚又提出具體方針,“域內以德化,域間以訴成;逆忤以兵臨”等,即,治西岐,心與民同;周邊諸侯的矛盾調解,不要推辭;黃河南北的崇侯虎、蘇鄂,打擊面不要過寬,擇其一實施武力打擊。

沒過多久,姬昌又築一拜將臺,戒齋三日,鄭重拜姜尚為周國大將,統帥三軍,授予他最高軍權,說:“閫(kun)內之事,寡人主之;閫外之事,將軍主之。”

春天不到花不開,洪水不到龍不來:姜太公如此釣魚,雙贏!

姜尚統兵後,只用了短短2年的時間,就滅掉了黃河流域緊靠西岐的十多個諸侯國,周國的轄區和號召力擴充套件到崤山、函谷關、洛水一帶,實現了他在磻溪的預言,“三分天下,周有其二”。

約公元前1028年秋,姬昌病危前,問姜尚:“尚父有何至聖名言,讓後世效法?”

姜尚流淚拜道:“有三句話:見善勿怠,時至勿疑,見非勿處!”

“還有嗎?”姬昌問。

“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義勝欲者昌,欲勝義者亡……枉者廢滅,敬者萬世。”姜尚一口氣說完,又說:“其他,臣也不知道了。”

姬昌指著身邊的兒子姬發、姬旦,說:“你們一定要按尚父說的去做!”

姬昌去後,姬發即位,史稱武王。約公元前1025年,姬發與姜尚帶兵向函谷關、崤山進發,來到孟津,駐紮下來,停留不進,以觀各諸侯國的動靜。當時,800諸侯聽說是姬髮帶兵,都自動率軍隊來孟津。這就是著名的“孟津觀兵”。

姬發見諸侯雲集,面露喜色,問姜尚:“尚父,諸侯不約而同都來了,現在到伐商的時機了嗎?”

姜尚否定了,說:“時機未到,紂王還有兩年的天下。”

公元前1023年夏,武王姬發領導眾諸侯,率大軍向朝歌進發,在牧野展開激戰。由於紂王的殘暴和無道,他的軍隊有很多在陣上倒戈,又有朝歌城裡飽受折磨的百姓,幫助周軍打開了午門,周國軍隊大獲全勝。紂王登上鹿臺自焚,600年的商王朝正式覆滅。

春天不到花不開,洪水不到龍不來:姜太公如此釣魚,雙贏!

武王當上天下共主之後,大封功臣,史傳他封了八百諸侯,封弟弟姬旦於魯;封首功之臣姜尚於齊,史稱姜姓齊國。魯和齊的封地均在今山東境內,所以,史稱山東為齊魯大地,即源於此。

據民間傳聞,姜尚去受封國的路上,遇一白髮老太太,仔細辨認,竟是40多年前離自己而去的前妻馬氏。原來馬氏離開姜尚後,又嫁了人,丈夫不久就死了,自己孤寂一人,倍感淒涼,聽說姜尚當了大將軍,齊國諸侯主,就想來重歸於好。

姜尚嘆了一聲,百感交集地說:“我們分開幾十年,情義早無。能同患難者,才能共安樂,今天再來又有何用?”就拿了一些錢,讓她回去過日子。

馬氏仍糾纏,姜尚就說:“要不這樣,你拿一盆水從馬背上倒下去,然後拿盆子把水一滴不漏地接住,我就和你一塊過。”這意思很明白:覆水難收。馬氏見狀,哭著離開了。

晚年的姜太公,不負武王之託,將封地治理的井井有條,齊國成為大國。又將畢生理論凝聚成《六韜》一書。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即,姜子牙是中華民族創立韜略理論的開山鼻祖。

春天不到花不開,洪水不到龍不來:姜太公如此釣魚,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