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和宋朝的麵點有何區別?

唐朝和宋朝的麵點有何區別?

飲食文化是社會生活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唐宋時期的飲食文化涉及內容頗豐。

麵點作為現代人的重要主食,在飲食生活中意義非凡,

在古代的時候,麵點經歷哪些發展?

唐宋時期的麵點在這一時期發展較快,透過對唐宋兩朝麵點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到麵點的特色和發展變化,

從而進一步體現當時的飲食文化特色和時代特徵。

麵點的範圍更廣

首先,麵點更加豐富多樣。唐宋時期麵點原料的產量和品種日益增多,以及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讓原料獲取更為便捷,促進了麵點種類的增加。

唐朝和宋朝的麵點有何區別?

麵點在發展過程中餡心、澆頭的花樣品種不斷豐富,還出現了許多特色花樣麵點。在烹製方式上烤、煮、蒸、炸等各類烹製方式都有所發展,

還出現了許多適應節氣的冷淘等新興製作方式。其次,麵點製作更為精緻。

一方面體現在磨面業的進步使作為麵點主原料的糧食加工更為精細,以及烹飪中原料的加工更為精細,色、香、味、形兼備。

另一方面體現在製作麵點的炊具等米麵點加工工具的進步和精細,以及用來裝盤面點的飲食器和包裝得更為精緻。

再次,麵點更為營養健康。

唐朝和宋朝的麵點有何區別?

素食的普及和認可度的提高讓人們喜食營養健康又價格適宜的素面點,食療養生類麵點也發展較為迅速。

最後,重要節日和人生禮儀中亦有許多特色麵點,麵點行業在這一時期發展迅速,後期出現許多名點名店,供應的麵點品種可達近百種,地區特色的麵點店鋪開始出現。

唐朝和宋朝的麵點有何區別?

現今我們所說的麵點,主要是以麵粉等作為主原料,加以各種副食、調料等烹製而成的麵食糕點等。我國北方地區常稱之為麵食,南方亦以點心稱之。

麵點在我國古代的範疇要比現今更大。

麵點出自何處?

《中國麵點史》記載:“點心一詞在唐代出現,後來,點心多指麵食,所以有了麵點一詞。”

唐宋時期的麵點類食品常以“餅”作為總稱。

《中國飲食史》卷三講到:“在古代,餅的概念範圍較大,凡是麵粉製成的食品都可以稱作餅。”製作餅類的主原料多為小麥一類,

唐朝和宋朝的麵點有何區別?

粟、稻、豆類等作物皆可作為制餅原料,將其磨粉加工製作成各種餅類。發展到宋代,已經按成熟方式的不同將餅類劃分為三大類,即燒餅、湯餅、蒸餅(籠餅)。

這是宋代麵點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可見面點在唐宋時期演變發展迅速。

唐宋時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民以食為天”,飲食作為人們日常社會生活中重要基礎部分,與政治、經濟、思想等各方面相輔相成、息息相關。早些時期由於飲食方面的史料記載較少和人們對飲食文化方面重視不夠,飲食文化方面的成果比起政治史、經濟史、思想史等方面較為稀少。

唐朝和宋朝的麵點有何區別?

近年來飲食文化作為社會生活史的重要部分,越發受到人們的重視,

再加上唐宋時期的飲食有較大的變化和特色。

唐宋時期的各種節日都有帶節日特色節日麵點,如立春、冬至、臘日等節氣的麵點,還有元宵節、端午節、七夕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中食用的麵點,在生日習俗、婚姻習俗和生育習俗中也有各樣的特色節日麵點出現。

唐朝和宋朝的麵點有何區別?

立春,在二十四節氣中排在首位

,是極為重要的節日。在立春日有食用春盤的習俗。與前代相比,唐代的春盤中,開始出現春餅這一節日麵食。

《中國飲食史》卷三記載:“春盤是對五辛盤的改進,主要是在五辛之外又增加了一些時令蔬菜,匯為一盤。之所以稱春盤,是取其生髮迎春之義。”

杜甫在《立春》詩中也寫到了:“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全盛時。”透過這些記載,我們可以大致知道,春餅是春盤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節日麵點,外形方面應是圓形薄餅,在食用時配合春盤中的其他食物,多包裹生菜搭配食用。

唐朝和宋朝的麵點有何區別?

到了宋代,春盤仍然流行,人們常在立春日食用春盤。

民間的春盤和原來比變化不大,但是宮廷的春盤更加精緻起來。

麵點的多樣化

《武林舊事》記載:“後苑辦造春盤供進,及分賜貴邸宰臣巨璫,……備極精巧,每盤值萬錢。”此描寫可以看出當時上層貴族所食用的春盤,價格昂貴、精美無比。春日食春盤在當時的人們心中還是有一定分量的,寄託著人們的希望。

唐朝和宋朝的麵點有何區別?

蘇東坡在《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中記載:“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從這些記載可以看出,春盤在立春日食用,寄託了人們對新春的希望和喜悅之情,食春盤以迎春別有一番意義。

蒸餅店鋪在唐代也較為常見,《柳氏舊聞》記載:“一個叫劉宴的官員五鼓入朝,時寒,中路見賣蒸胡(按指蒸胡餅)處熱氣騰輝,使人買,以袍袖包裙褐底啖之。謂同列曰:‘美不可言。’”透過這則記載,我們可以瞭解到當時長安城有許多蒸餅店鋪,且當時各階層人們都喜食蒸餅,促進了蒸餅店鋪的發展。

唐朝和宋朝的麵點有何區別?

到了南宋時期,麵點店鋪中依舊有許多名店。如《夢梁錄》卷十三“鋪席”中所記載的“張賣食麵店”“陳花腳面食店”“腰透過對唐宋時期麵點店鋪的研究可以發現

,由唐至宋,單一品類麵點店鋪逐漸發展為綜合類飲食店鋪

,麵點逐漸成為綜合飲食店鋪中售賣的一部分。

首先,麵點的品種越發豐富多樣。各類原料品種和數量上的增多以及越發便利的原料運輸條件讓麵點的種類更加多樣;餡心和澆頭的豐富以及特色花樣麵點的頻出令麵點的花樣更為繁多,宋代的麵食中帶餡心的種類明顯多於前代,還有各種澆頭和更多的特色花樣。

唐朝和宋朝的麵點有何區別?

在烹製方式方面,唐代更喜烤制的胡餅類麵食,宋代更喜歡蒸制的麵食,在形狀方面,唐代的麵食多為單一扁平餅狀,

宋代的麵食在形狀方面更為立體精緻

。還出現了冷淘等別具特色的新烹製方式。

雖兩朝在烹製方式上喜好和偏重有所不同但各類烹製方式的不斷進步發展都促進了麵點品種的豐富。其次,麵點的製作更為精緻。

烹飪技藝的提高讓麵點的色、香、味、形兼備

,從各方面提升麵點的精緻度,麵點加工技術的提高和磨面業的發展與支援,也增添了麵點的精緻度;還有面點製作工具上的改進和發展以及盛放麵點的飲食器和包裝上的越發精美,也增添了麵點的精緻度。

唐朝和宋朝的麵點有何區別?

再者,麵點的營養性更受到人們的關注。

素面點營養健康又平價,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認可

,它的發展符合宋人喜素的心理;食療麵點的營養性和療效價值也在這一時期得到更多的認同。

宋朝麵點發展達到巔峰

節日習俗和人生禮儀中的各類特色麵點在這一時期也有所發展變化;麵點業發展到宋代也店鋪眾多,各類麵點店鋪中都有品種豐富且價格適宜的麵點銷售,並且飲食文化有下移的趨勢,在唐代只有宮廷才能見到的花樣麵點,在宋代市肆的麵點店鋪中大多都可買到,花樣繁多還極為精緻,可見面點業在宋代的興盛。

唐朝和宋朝的麵點有何區別?

這些麵點的特色也體現出了當時的一些飲食文化特色

,而這些飲食文化特色亦是當時的時代特徵的體現,唐宋兩朝的不同政治風格造就了兩朝麵點的不同特色。

唐代統治階級追求繁盛、大氣之風,所以麵點在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造型、花樣獨特,可以彰顯貴族氣魄的特色麵點,如素蒸音聲部和二十四節氣餛飩等,但這些麵點製作複雜、用料昂貴,

多出現於上層貴族統治階級,在普通平民階層中甚少出現。

宋代文治社會,文人以及市民階層的崛起讓不同種類、花樣的麵點更多出現在市場上,對於唐代只流行於宮廷貴族之間的特色花樣麵點繼承發展,使各種特色麵點的普及程度大大提高。唐宋時期經濟發展迅速,使得糧食作物、蔬果等在品種和數量上都有所增多,為製作麵點提供了豐富的原料。

唐朝和宋朝的麵點有何區別?

並且由唐至宋,商品經濟的發展,市場作用更為顯著,尤其是宋代坊市界限的打破,令麵點業發展迅速,使得不同種類花樣的麵點在市場上隨處可見,刺激了消費,更好的帶動了經濟的發展。

唐宋時期的飲食文化有所差異,唐代對於少數民族較為開放相容的態度使得對外文化交流十分密切,

受胡風影響較大,所以在唐代胡餅作為麵點的主流發展迅速

。到了宋代,對少數民族的政策和態度的改變,使得胡食文化的影響較小,再加上宋人追求實際的社會風氣影響,易烹製易消化的蒸制面食成為人們較為喜愛的麵食。

唐朝和宋朝的麵點有何區別?

並且,唐代的飲食文化較為豪邁粗獷,宋代的飲食文化追求精緻細膩。這種文化追求的不同使得唐代的麵點多追求外形的龐大華麗,如巨型胡餅“古樓子”。而宋代的各類麵點則多小巧精緻、花樣眾多,更能適應當時大多數文人需求。

除此之外,這一時期尤其是宋代飲食文化的南北交融,令麵點行業出現了新興的北食店、南食店、川飯店等售賣地方特色麵點的飯店,地區特色麵點開始出現。透過麵點反映出的這些飲食特色也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唐宋時期社會有一定的轉型和變化,宋代的麵點飲食已經有了近代的雛形,有向近世轉變的趨勢。

唐朝和宋朝的麵點有何區別?

《中華千年飲食》稱:

“現代人所吃的主食,大多可以從宋朝食品尋找到成型的痕跡。”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亮子談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