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諾貝爾獎卻不想領?

提到諾獎得主,你的腦海中一定會浮現出一些光輝的形象,他們代表了人類智識的最高水準,非常高大上。但其實,在諾貝爾獎的光環背後,很多諾獎得主也有著奇奇怪怪的一面——但也可可愛愛的。

得獎卻不想領的諾貝爾獎得主

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天才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獲得了193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那時他只有31歲,是個非常害羞的小夥子,特別討厭出風頭,一想到去領獎時得上臺演講,還要參加宴會,成為輿論焦點,他就掙扎不已,於是他去問也得到過諾貝爾獎的歐內斯特·盧瑟福(Ernest Rutherford):“我可以不去領獎嗎?我不想得到公眾的注意。”

盧瑟福這樣勸他:“要是你不去領獎,那就更惹人注意了。”

於是狄拉克沒有辦法,只好去領了獎。

得了諾貝爾獎卻不想領?

真的沒去領獎的諾貝爾獎得主

1964年,法國著名哲學家和作家讓-保羅·薩特(Jean-Paul Sartre)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但他拒絕接受這個獎項,瑞典那邊只好發公告說:給出去的獎不會收回,但不會舉行頒獎儀式。

薩特在晚年解釋自己為何會拒絕諾貝爾獎時說道:“這獎意味著現在你屬於某一個等級。我們把文學變成了一種有等級的實在,在這種文學中你處於這種或那種地位。我拒絕這樣做,所以我拒絕一切榮譽。”

得了諾貝爾獎卻不想領?

把獎章溶解了的諾貝爾獎得主

二戰時期,德國控制了丹麥,丹麥物理學家,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尼爾斯·玻爾(Niels Henrik David Bohr)決定逃到中立國瑞典。臨走前,他認為帶著金質的諾貝爾獎章跑路太危險,就用王水把獎章溶解了,裝在一個瓶子中,留在家裡。

後來他回到丹麥,又重新把金獎章提煉了出來。

得了諾貝爾獎卻不想領?

調侃國王的諾貝爾獎得主

199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PCR之父”凱利·穆利斯(Kary Mullis)是個非常愛開玩笑,總是做出驚人之舉的科學家,就算在諾貝爾獎晚宴上也不收斂——晚宴上他見到國王與王后,聽聞他們16歲的女兒性格叛逆,同樣為人父的他開起了玩笑:“她是一個16歲的公主,我相信她以後會健康成長。我兒子與她年齡相當,我甚至願意替我兒子向公主求婚——只要你們願意把王國的三分之一都給我。”

得了諾貝爾獎卻不想領?

硬核的諾貝爾獎得主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弗朗西斯·阿諾德(Frances H。 Amold)是將門之後,從小就是叛逆少女,15歲那年,她就獨自搭車去華盛頓特區,為了抗議越南戰爭;高中時她就離開家,靠開出租車和謊報年齡當服務員來養活自己,後來還考上了普林斯頓大學機械和航空航天工程系;除了主修課程外,弗朗西斯還選修了經濟學、俄語和義大利語等課程,大二時這些選修課就派上了用場——那年她來到義大利的一家工廠,為核反應堆製造零件,可以說是真正的硬核少女了。

2018年,她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她開創性地利用定向演化技術來製造酶。她還是美國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三院院士,這在美國科學家中極為少見,也打破了大家對女性工程師的偏見。

得了諾貝爾獎卻不想領?

經歷宛如諜戰的諾貝爾獎得主

1986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麗塔·列維-蒙塔爾奇尼(Rita Levi Montalcini)青年時期生活在納粹統治下的義大利,但戰火併沒有讓麗塔放棄科學研究,她在自己的臥室中搭建了一個臨時的實驗室。當時她在研究脊椎動物神經系統的形成原理,而便於獲得的雞蛋就成了最好的實驗材料。

麗塔為了買雞蛋,不得不親自到鄉下去找當地的農民們收購,還謊稱是買去給自己的孩子(其實並不存在)補充營養。戰爭時期戒備森嚴,麗塔免不了在來往途中遭到盤問,每當這時,使用雞蛋作為研究材料的好處便顯現出來,只要回答“這是拿回去給孩子們準備晚餐的”,往往都能順利矇混過關。

1951年,她發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生長因子——神經生長因子(NGF),推動了往後數十年的生長因子研究風潮,極大地擴充套件了人們的認識。

注:生長因子是一類由機體自身產生,透過與特異的、高親和的細胞膜受體結合,調節細胞生長、促進細胞增殖、分化和發揮其他細胞功能等的活性多肽類物質,在人體的免疫功能調節、造血發生、腫瘤啟用、炎症與感染、創傷癒合、血管形成、細胞分化與凋亡、形態發生、胚胎髮育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得了諾貝爾獎卻不想領?

跨界的諾貝爾獎得主

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是英國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18歲時他進入著名的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攻讀數學,成功拿到了數學榮譽學位,後來他還和自己的老師懷特海AlfredNorthWhitehead合著了《數學原理》,這是一本關於哲學、數學和邏輯的鉅著,思維縝密精確,內容廣泛艱深,是數學理論的集大成之作和邏輯主義的高峰。後來羅素因言獲罪,可他在監獄裡還寫出了《數理哲學導論》一書,可謂輕傷不下火線,監禁不誤數學。

就是這樣一位厲害的數學家——後來獲得了文學獎。

得了諾貝爾獎卻不想領?

熱血的諾貝爾獎得主

世界“綠色革命”的先驅,197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諾爾曼·布勞格(Norman Ernest Borlaug)少年時很有運動天賦,高中時他同時參加了橄欖球隊、棒球隊和摔跤隊。他的摔跤教練經常說一句日漫感強烈的話鼓勵他:“僅僅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是不夠的,要付出105%的努力!”

大學期間,布勞格加入了明尼蘇達大學摔跤隊,甚至還進入了半決賽十強,多年以後,布勞格回憶起這段歲月,仍很懷念自己的摔跤教練:“摔跤教會了我很多寶貴經驗……我一直堅信,即使我站在世界上最好的隊伍面前,仍可以保持自己的優勢。也許這只是妄談,但會讓我很堅強。”怎麼樣,是不是超級熱血,簡直灌籃高手既視感。

得了諾貝爾獎卻不想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