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商人花費四文錢的路費,竟然是為了去討取半文錢的債

有位商人花費四文錢的路費,竟然是為了去討取半文錢的債

原文

往①有商人,貸他半錢,久不得償,即便往債②。前有大河,僱他兩錢,然後得渡。到彼③往債,竟④不得見。來還⑤渡河,復僱兩錢。為半錢債而失四錢,兼有道路疲勞乏困。所債甚少,所失極多,果被眾人之所怪笑。

世人亦爾,要少名利,致毀大行。苟容己身,不顧禮義,現受惡名,後得苦報。

註釋

1、往

:過去,從前。

2、債

:作動詞,討債。

3、彼

:代詞,指借錢的人。

4、竟

:終於,到底。

5、來還

:歸來,回來。

譯文

從前有一個商人,有人借了他半文錢,那個人過了很久都沒有還錢,商人就前去討債。路上遇到一條大河,他花了兩文錢僱了一條船,然後才渡過河。到了借錢人的家裡討債,最終沒見到那個人。商人回來要過河,又花了兩文錢僱船。為了討回半文錢的債,卻花去了四文錢,再加上來回的路途往返,疲憊不堪。借出去的錢很少,但損失的錢卻很多,結果招來眾人的嘲笑。

世上的人也往往如此,為了很少的名譽和利益,以至於敗壞了德行。苟且偷生,不顧禮義廉恥,現在有了壞名聲,以後還會得到痛苦的報應。

有位商人花費四文錢的路費,竟然是為了去討取半文錢的債

文言知識

有位商人花費四文錢的路費,竟然是為了去討取半文錢的債

說“彼”:

“彼”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見釋義。

1、指“他,他們”。

如上文中的“到彼往債,竟不得見。”又如,《師說》:“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2、指“那,那個,那裡”,與“此”相對。

如《碩鼠》:“逝將去女,適彼樂土。”又如,“厚此薄彼”,“顧此失彼”。

禪機故事

商人食言

從前有位商人,居住在濟水的南面。

有一次,他渡河的時候沉了船,他抓住水面上的浮草哀號求救。

這時,一位漁夫駕著小船路過,看到後連忙划船過去。

商人不等船靠近,就急忙大喊:“我是濟水一帶有名的富翁,你如果能救我,我就給你一百兩銀子!”

漁夫用船把商人救上了岸,商人卻只拿出了十兩銀子給漁夫。

漁夫說:“剛才你答應給我一百兩銀子,如今卻只給十兩,恐怕不可以吧?”

商人聽了臉色一變,生氣地說道:“你是一個打魚的,每天起早貪黑,一天能有多少收入?現在一下子得到十兩銀子,還不滿足嗎?”

漁夫不想再跟他爭執什麼,於是失望地離去了。

有位商人花費四文錢的路費,竟然是為了去討取半文錢的債

後來有一天,這位商人再次坐船順流而下,船撞在石頭上翻了,而原先救過他的那個漁夫正好也在那裡。

這次漁夫沒有去救他,而是把船靠了岸,遠遠地看著,商人掙扎了一會兒,水漸漸沒過了他的頭頂。

事後有人問漁夫:“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當時為什麼不去救他呢?”

漁夫說:“他就是那個答應給我一百兩銀子卻沒有兌現的人。我寧可遭受菩薩的怪罪,也不願意去救這樣的小人!”

出處

古印度·伽斯那《百句譬喻經》

啟發與借鑑

有位商人花費四文錢的路費,竟然是為了去討取半文錢的債

商人心中只有借給別人的那半文錢,全然不考慮來回的路費和舟車勞頓,付出甚多卻一無所獲,還遭到別人的嘲笑,真的是貪小而失大。

現實中,因小失大是很多人都容易犯的錯誤。有人因為打折促銷,就大量囤積,以致用不完而浪費掉;有人開車為了爭搶幾秒鐘,全然不顧交通規則,出了事故反而付出更為慘痛的代價。所以,我們要有一顆平常心和長遠的眼光,不能只顧及眼前的蠅頭小利或逞一時之快,這樣往往會得不償失。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