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江南,在南京(上篇)

老江南,在南京(上篇)

請點選輸入圖片

上圖為永銀錢幣博物館鎮館之寶——老江南,此枚幣如今存世極少,而英國伯明翰喜敦造幣廠評級入盒達MS級僅兩枚,排名第一者,即為永銀錢幣博物館這枚,今天我們講講它的故事……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

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

——調寄《題梁任父同年》黃遵憲

老江南,在南京(上篇)

1、江南省外洋成災,張之洞湖廣鑄幣

光緒二十年的江南,經濟富饒。作為長江口通商的第一重鎮——南京,在晚清年間,更是吸引了大批外國商賈的進入。長江口岸商船如蟻,江南經濟一日千里。民富商榮漸漸成規模,銀幣的需求,也隨著經濟發展,需求量越來越大。然而,在這個如此豐盈富饒之地,竟有一奇事,困擾外商,也困擾政府及國民……

按當時對外經商的情況,各國商人每到一處,都會先將白銀兌換成當地流通的銀元,作為經商流通之用。但比利時商人諾尼·桑普森來到中國後,驚奇的發現,整個兩江地區,竟無一枚清政府的官方用幣可以兌換。這等“奇事”在其他地區從沒出現過,以致江南一帶的市場,十米九鋪,所使用的流通貨幣兼具各國,五花八門,英法德意各國的貨幣都有,實在是“蔚為壯觀”!

老江南,在南京(上篇)

△晚清時期的南京

然而,誰又曾想,無數外幣的流通,並不是證明這是一個國富包容的盛世,相反,他卻是外賊套取白銀,滅亡中國的開始。“寸寸山河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此等痛心疾首之事,讓兩江總督劉坤一大為震怒,但市場混亂已成定局,劉坤一有心殺賊,無力討賊,這件事在他心裡成了一塊心病。

光緒十五年(1889年),張之洞建廣東錢局,鑄“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三分銀幣”,開啟晚清各省自主鑄幣、穩定經濟的開始,至此,也推翻中國幾千年澆灌鑄幣的工藝歷史。

隨後,張之洞調離廣東,任職湖北,並建湖北錢局,成了全國第二大錢幣鑄造局。

2、劉坤一籌建錢局,老江南初現崢嶸

訊息傳來,讓兩江總督劉坤一重新看到了穩定市局的希望。

劉坤一(1830年1月21日-1902年10月6日),晚清軍事家、政治家、湘軍宿將。其才能魄力,絲毫不遜張之洞,正是因為他的存在,才使得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飽受十多年兵燹之災的膏腴之地,在短短數年恢復生機,經濟、文化走向復甦,以上海、南京為中心的兩江(江蘇、江西、安徽)地區很快成為全國經濟發展和洋務運動的龍頭,恢復了清廷賦稅重要來源地的地位。

老江南,在南京(上篇)

△劉坤一

然而,針對劉坤一上奏的鑄幣建廠一事,朝廷剛開始是予以駁回,隨後是不予迴應,但市場混亂卻日趨漸盛。為解燃眉之急,兩江之地,只得就近向湖北省兌換銀元做流通之用。為此,江蘇省每年要撥大量銀兩給湖北省兌換銀元。

此事在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迎來轉折。戶部鑑於廣東、湖北兩局鑄造銀元成效良好,通令沿江沿海各省自鑄銀元。

此令一下,兩江總督劉坤一率先上奏朝廷,以江南等地銀錢週轉不開,洋錢入市場擾亂經濟,造成國內白銀大量外流……依賴湖北省鑄銀錢不是長久之計……。等理由,要求建立鑄幣廠。

不久,朝廷終於允許設局鑄造銀元,廠址選在南京城西水關內雲臺閘南岸。由桂崇慶勘地營建廠房,江司瑞為總辦,江蘇候補道劉式通負責籌辦鑄造銀幣及銅幣的機器。同年11月22日,“江南鑄造銀元制錢總局”落成南京西水關內雲臺閘。劉式通在上海瑞生洋行向英國喜敦廠訂購全套銀元機器,總價為9867英鎊。

老江南,在南京(上篇)

△前“江南鑄造銀元制錢總局”地址

光緒二十三年三月,鑄幣廠啟用“江南鑄造銀元制錢總局”關防,故後來該廠所產的銀元均標以“江南省造”。

鑄幣之初,劉坤一令籌防局暫借經費8萬兩銀,又派劉世芳赴湖北銀元局抄取三種章程,銀幣式樣亦仿製湖北銀元圖樣設計,僅將省份字樣改為“江南省”。十月二十八日,銀元廠竣工,當年開鑄三種無紀年版別銀元(俗稱老江南)。從光緒二十四年至三十一年(1898—1905),江南造幣廠在八年時間裡生產的銀幣增加了干支紀年俗稱(新江南),這是我國在銀幣鑄造上攜干支紀年系列最早的省份,也就此拉開了“江南省造光緒元寶”傳世的序幕……

-未完待續-

此文由永銀錢幣博物館原創,源自永銀錢幣博物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