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在使節團中的兩位多明我派修士半途而返後,他堅持繼續東行

元朝以後,明代統治者非常強調民族主義,從立國開始就較為排外,歷史上也曾多次發生誅殺基督徒的事件。所以到明代末期,基督教在中國已經近乎絕跡了。後來天主教曾在中國開啟過一些局面,不過他們是經海路到中國的。[插圖]創作於18世紀的馬可·波羅畫像。畫像中,他身穿北方遊牧民族服飾1298年,熱那亞和威尼斯爆發海戰,後者戰敗。在熱那亞抓獲的俘虜中,有一個來自威尼斯的紳士——馬克·波羅。他是一個旅行家,平時喜歡說大話,曾經作為宗教使節團的一員前往中國。

後來,在使節團中的兩位多明我派修士半途而返後,他堅持繼續東行。他被熱那亞俘虜以後,在坐牢的百無聊賴中,對作家魯斯蒂謙講述了自己到東方旅行的經歷。作家把這些內容記錄了下來,編寫成了《馬可·波羅遊記》。魯斯蒂謙撰寫這本著作時使用的是哪種語言,其內容細節是不是真實可靠,這些都無從考證了。不過,關於馬可·波羅東遊事件的記載卻是確鑿無疑的。《馬可·波羅遊記》在歐洲引起廣泛關注,14世紀、15世紀,歐洲知名學者幾乎人手一冊,它甚至直接導致了美洲的發現。

後來,在使節團中的兩位多明我派修士半途而返後,他堅持繼續東行

《馬可·波羅遊記》開篇講述的是馬可·波羅的父親和叔叔到中國旅行的故事。這兩位威尼斯鉅商生活在君士坦丁堡。1260年,他們經克里米亞到了喀山,然後又從喀山到了布哈拉。在布哈拉,兩人偶遇忽必烈派往其弟旭烈兀處的使節團,然後就被使節團俘獲帶回了中國。當時忽必烈還沒有見過拉丁民族的人,見到他們,感到非常驚喜。也就是從那時起,忽必烈對基督教投以持續的關注。兩人被忽必烈委派西歸,去聘請100名“精通七藝的賢者,以證明基督教的律法優於一切”。

這兩個人返回歐洲後,發現歐洲教廷正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在經過兩年的拖延後,他們才與那兩個懦弱的多明我派修士一起啟程前往中國。這一次他們帶上了年幼的馬可·波羅。就是因為這段經歷,我們今天才能讀到這部有趣的《馬可·波羅遊記》。馬可·波羅遊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歐洲對世界的探索程序。該圖為哥倫布在拉丁文版《馬可·波羅遊記》上標註的注意事項和閱讀心得三位波羅家族的成員啟程了。這次他們不再走克里米亞,而是取道巴勒斯坦。由於這次他們身懷蒙古大汗的命令和金牌,所以一路暢通。

後來,在使節團中的兩位多明我派修士半途而返後,他堅持繼續東行

此前大汗曾要求他們取一些耶路撒冷聖墓中燃燈的燈油,因此他們先去了那裡,然後又經由西利西亞進入亞美尼亞。當時他們正好趕上埃及入侵伊爾汗國,所以不得不繞道北行,透過美索不達米亞抵達波斯灣上的霍爾木茲。在霍爾木茲,他們與印度商人相遇,然後向北先後經過波斯沙漠、巴爾克、帕米爾、喀什噶爾、和田和羅布泊,進入黃河流域,最後到達北京——當時他們稱之為“汗八里”。在蒙古大汗駐蹕的北京,馬可·波羅一行人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尤其是馬可·波羅更受忽必烈的喜愛——這個年輕人不僅英俊瀟灑,而且精通韃靼語,後來他被授予官職,多次到中國南部出使。

據馬可·波羅記載,南宋王朝顯得非常繁榮安寧,他所經過的地區沿途都有上好的驛站、大片的葡萄園、莊稼、花園和寺院,大量精美的布匹和綢緞被紡織出來,宏偉的城市隨處可見。這些描述剛剛傳到歐洲的時候曾引起人們巨大的懷疑,可緊接著又引起了人們不斷地遐想和嚮往。弗拉·毛羅地圖。1457年,威尼斯修士弗拉·毛羅繪製了一張極為精細的世界地圖,圖中包含詳細的註釋,反映了當時的地理知識。

後來,在使節團中的兩位多明我派修士半途而返後,他堅持繼續東行

引人注意的是,圖中清晰地標明,一艘中國船在1420年繞過了非洲南端好望角馬可·波羅談到了緬甸的大象軍與蒙古騎兵激戰的場景。他還談到日本,說那裡遍地黃金。更令人稱奇的是,馬可·波羅介紹說中國的基督徒和教士有一個共同的“王”,可是他卻沒有真正見過這些基督徒和他們的“王”——約翰。後人推測,也許馬可·波羅見到的是一個信奉景教的韃靼人部落。

這件事在魯斯蒂謙看來格外讓人興奮,所以就用濃重的筆法進行了描寫,結果“約翰王”就成了14世紀、15世紀最令人興奮的傳說之一。在它的誤導下,歐洲人認為遙遠的中國是與他們有同樣宗教思想的國家,基督教徒到了中國必然受到歡迎,所以歐洲的冒險事業大受鼓舞。馬可·波羅曾經擔任宣慰使在揚州駐紮三年。在中國人眼裡,他與普通韃靼人沒有什麼區別。他也曾充任使節出使印度。

根據中國史料記載,在1277年曾經有一個名叫波羅的人擔任樞密副使,這是對馬可·波羅記述的一個有力證明。在去中國的路上花了三年半,又在中國住了十六年,馬可·波羅和他的親人開始想家了。雖然他們備受忽必烈恩寵,但是一旦忽必烈駕崩,他們也很可能面臨悲慘的結局,他們開始策劃迴歸故鄉。剛開始忽必烈並不願意放他們走,可後來一件事改變了一切。當時伊爾汗國旭烈兀的孫子阿魯渾失去了自己的蒙古妻子。在她臨死時,阿魯渾答應她只找蒙古族女人續絃,所以他派遣使者到北京選取了一位17歲的公主。

後來,在使節團中的兩位多明我派修士半途而返後,他堅持繼續東行

為了免於陸路奔波,元朝皇室決定派人護送她從海上去伊爾汗國。經過運作,馬可·波羅一行人成了護衛隊的成員,因為他們有豐富的旅行經驗。就這樣,他們獲得了迴歸故鄉的機會。送親隊伍從中國東南部港口起航,途中在蘇門答臘和南印度耽擱了很久,所以當他們抵達目的地時,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年,而準備迎娶新娘的阿魯渾也死去了,於是她只好嫁給了阿魯渾的兒子。完成任務的馬可·波羅等人由水路趕赴君士坦丁堡,並最終於1295年回到威尼斯。剛回家的時候,這幾個穿韃靼服裝的旅行者被擋在家門外不讓進去。

直到很久以後,人們才人出了他們,可即便如此他們也不受歡迎,因為經過長途跋涉,馬可·波羅等人都是衣衫襤褸,很像流浪漢。為了打消鄉鄰的疑慮,馬可·波羅等人擺設宴席,宴請家鄉的親朋好友。在宴會上,他們從帶回的舊衣服裡拿出了價值連城的寶物,“紅寶石、藍寶石、紅玉、翡翠和金剛鑽”比比皆是。雖然馬可·波羅已經非常努力地證明自己的經歷了,可是他後來敘述中國的廣袤和繁華時,依然受到質疑者的嘲笑。他們甚至嘲笑他是“百萬先生”,因為他說起中國的人口和財富時都是以“百萬”為數量單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