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與諸侯的生死決戰,發生在哪場戰役之中?

中國從春秋戰國的割據走向封建帝國的大一統要歸功於秦,更具體地說,要歸功於秦國強大的戰爭力量。秦國以富庶的關中平原為核心,歷代苦心經營,形成了十分雄厚的戰爭潛力。從秦王政登基到漢高祖去世這幾十年間,以關中為根據地試圖打造或者保衛一個統一政權的嘗試一共有四次:秦滅六國、楚漢之爭、漢高祖剪滅異姓諸侯王,這三次嘗試都成功了,而唯一一次例外便是章邯率領下的秦軍鎮壓東方起義軍失敗,這次失敗深刻地改變了當時和以後的中國歷史。

秦與諸侯的生死決戰,發生在哪場戰役之中?

為何強大了幾百年的秦軍

會在統一天下十五年之後就倒在反秦的烽火中,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鉅鹿之戰不只是秦末農民戰爭中的一次戰役而已,而是秦政權和反秦義軍之間的生死決戰。這一點從對戰前形勢的分析中可以很容易看出來。 秦二世二年後九月,秦軍原本駐守在長城沿線的軍隊南下,進攻新立的趙國。一個月後,秦二世三年十月,剛剛在定陶打敗楚軍主力,擊殺楚軍主將項梁的章邯認為黃河以南的反秦武裝已經不成氣候。

秦與諸侯的生死決戰,發生在哪場戰役之中?

於是便渡過黃河北上,與南下的秦軍相配合,準備攻滅趙國,途中將戰國時趙國的舊都邯鄲夷為平地,並將其居民遷移到河內郡。張耳與其所擁立的趙王歇逃入鉅鹿城,被王離率領的秦軍包圍。這時由陳勝、吳廣所掀起的反秦風潮已經過去了兩個浪頭,秦政權已經從最初的手忙腳亂,不得不組織驪山囚徒來反擊深入關中的周文大軍的窘境中恢復,戰爭機器又全力開動起來。

秦與諸侯的生死決戰,發生在哪場戰役之中?

在秦軍的反撲下

陳勝和項梁這兩任反秦勢力的領袖先後兵敗身亡,秦軍收復關東大片土地,形勢大好。秦末戰爭中秦國的武裝力量可以大致分成四個部分,一是征伐南越的大軍、二是分佈在各地的守備力量,剩下的兩支便是章邯軍和王離率領的長城軍。而當鉅鹿之戰爆發之時,秦征討南越的軍隊已經斷絕了和中原的交通,據險自守,中國擾亂,未知所安,豪傑畔秦相立。

秦與諸侯的生死決戰,發生在哪場戰役之中?

南海僻遠,吾恐盜兵侵地至此,吾欲興兵絕新道,自備,待諸侯變囂死,佗即移檄告橫浦、陽山、湟谿關曰:‘盜兵且至,急絕道聚兵自守!秦分佈在各地的守備力量又難以在短時間內集結並大範圍地機動作戰,剩下的便只有章邯與王離所率領的兩支軍隊了。可以說秦在此戰開始前是把手裡僅有可以調動的機動力量集中在一處,可謂志在必得,務求一舉滅亡趙國。相比之下,形勢對於反秦勢力來說就相當嚴重了,如果秦軍拿下鉅鹿城,滅亡趙國,勢必乘勝剿滅黃河以北的各路反秦武裝。

秦與諸侯的生死決戰,發生在哪場戰役之中?

最後:

趙國是河北大國,如果連趙國都被攻滅,那麼弱小的燕國更不可能阻擋秦軍的步伐。秦收復河北之後再渡河南下進攻齊、楚便無後顧之憂,天下很可能再次被秦統一。正因為如此,楚國雖然新遭大敗,連國都都撤到了遠離秦軍的彭城,但還是“掃境內而專屬於將軍”,將能夠動員的力量都動員起來,北上救趙,正如項羽所說,“國家安危,在此一舉。”除趙、楚之外,東方的齊、燕、魏等國也都不同程度地捲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