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之樊噲:論許褚發跡的歷史背景

曹操初見許褚,便稱對方為“吾之樊噲”。這並非簡單的誇獎,其背後有強烈的政治隱喻與時代色彩。

太祖見而壯之曰:“此吾樊噲也。”——《魏書 許褚傳》

樊噲是劉邦的沛縣同鄉,許褚則是曹操的譙縣同鄉。可知曹操此言,是借“鄉里”的名義拉攏許褚。

從許褚麾下劍客“皆為虎士”的記載看,其中許多人後來充當了宿衛侍從。需要注意,他們不止充當曹操的私人侍衛,也有一部分充當了漢廷的宮禁侍衛。

結合許褚歸順曹操的時間(197)來看,它與《後漢書》中“(漢帝)宿衛兵士,莫非曹氏姻親黨舊”的記載高度契合。可知譙沛子弟既負責曹操的個人安保,也監視漢帝的一舉一動。

另外由於沛國彼時(197)處在呂布集團的控制下,導致曹操無法在老家徵兵;因此許褚的到來便帶有雪中送炭的意味。這是其得寵的另一契機。

本文共 4500 字,閱讀需 9 分鐘

① 許褚歸順曹操的歷史背景

許褚歸順曹操是在“太祖徇淮、汝”之時。

太祖徇淮、汝,(許)褚以眾歸太祖。——《魏書 許褚傳》

淮即淮水、汝即汝水,指豫州陳郡、潁川、汝南一帶。按《武帝紀》、《李通傳》可知曹操南徇淮、汝,事在建安二年(197)。

是年(197)袁術稱帝,侵略豫州陳國。曹操率兵迎擊,大破之,袁術潰走淮南。

(建安)二年春,袁術自稱天子。——《後漢書 獻帝紀》

(建安二年)秋九月,(袁)術侵陳,(曹)公東征之……術走渡淮,公還許。——《魏書 武帝紀》

吾之樊噲:論許褚發跡的歷史背景

建安二年,袁術侵陳,曹操東征

許褚當時正在汝南一帶割據,他率部投奔曹操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後勤乏力,亟需靠山。

從《許褚傳》的記載看,曹操南征袁術時,許褚早已離開沛國老家,並在汝南組織了一支頗具規模的流民武裝,達到數千家之眾。

(許褚)聚少年及宗族數千家,共堅壁以禦寇……由是淮、汝、陳、梁間,聞皆畏憚之。——《魏書 許褚傳》

不過養活這麼多人口並不容易。按許褚“糧乏”的記載看,他當時的處境十分不妙,後繼無力,隨時面臨散夥的可能。

汝南葛陂賊萬餘人攻(許)褚壁,褚眾少不敵,力戰疲極……糧乏,偽與賊和。——《魏書 許褚傳》

此時(197)既然沛國同鄉曹操率領大軍途經此地,那確實不失為一個理想的歸宿。

實際就漢末的動亂情況來看,因缺少糧草而自行瓦解的大小軍閥數不勝數;因此許褚投曹,既有鄉黨因素,也有生存需要。

自遭荒亂,率乏糧谷。諸軍並起,無終歲之計,飢則寇略,飽則棄餘,瓦解流離,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王沈《魏書》

② “吾之樊噲”的政治隱喻

“樊噲”是一個隱喻濃厚的詞彙。

樊噲的個人標籤大抵有二。其一是愚莽剛強;其二是與劉邦有鄉里之親——這大概是他以死捍衛劉邦的重要原因。

樊噲側其盾以撞,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鄉立,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史記 項羽本紀》

樊噲,沛人也,以屠狗為事。後與高祖俱隱於芒碭山澤間。——《漢書 樊噲傳》

吾之樊噲:論許褚發跡的歷史背景

樊噲,沛人也,與高祖俱隱於芒碭山澤間

因此,曹操稱呼頭一次見面的許褚為“樊噲”,其用心是顯而易見的。他正是看中了許褚的譙沛出身,以及其麾下的一眾劍客。

褚所將為虎士者從征伐……皆劍客也。——《魏書 許褚傳》

許褚在汝南組織的流民武裝,規模達到“數千家”;照此來看,其身邊的劍客必是腹心親信。以漢末的社會環境而論,他們當中的大多數應該均來自譙沛。

這百餘名劍客,後來都被曹操提拔為校尉、都尉,甚至還有官至將軍者,側面佐證了他們的譙沛出身。

(許)褚所將為虎士者從征伐,太祖以為皆壯士也,同日拜為將,其後以功為將軍封侯者數十人,都尉、校尉百餘人,皆劍客也。——《魏書 許褚傳》

注:學者朱子彥也認為許褚麾下劍客皆出身譙沛,見《曹魏政權內兩大政治集團的產生與競爭》。

許褚的籍貫記載,是另一處重要隱喻。

《許褚傳》稱傳主為“譙國人”。

許褚字仲康,譙國譙人也。——《魏書 許褚傳》

譙國(或稱譙郡)是一個政治意味濃厚的地理標的。因為它在許褚歸順曹操時(197)尚不存在。

譙國(譙郡)是設立,始於建安十八年(213),即曹操稱魏公的同年。是年,曹操為了自抬身價,把老家沛國譙縣強行升格為郡,其目的在於“比豐、沛耳”。

魏武分沛立譙郡。——《晉書 郡國志》

建安十八年夏五月,魏國既建,乃特立譙郡,比豐、沛耳。——吳增僅《三國郡縣表附考證》

所謂豐沛,即劉邦的老家沛縣豐邑。可知曹操此舉,意在以漢高祖自詡。至於許褚,則由“譙縣人”榮升為“譙郡人”,與有榮焉。

何況許褚出身於譙郡之中的譙縣,不僅是曹操的“鄉里”(指同郡),還是其“邑人”(指同縣),親密關係更深。

③ “引入宿衛”的具體物件

許褚與曹操會面當日,便被拜為都尉,同時“引入宿衛”,即參與曹操的私人安保工作。

即日拜(許褚)都尉,引入宿衛。——《魏書 許褚傳》

由於《許褚傳》連篇累牘地描述傳主護衛曹操的事蹟,因此很容易令讀者誤以為許褚及其麾下劍客,都在圍著曹操轉悠。

實際按“從褚俠客,皆為虎士”的記載看,許褚麾下的許多劍客,充當的是漢廷的虎賁宿衛。

諸從(許)褚俠客,皆以為虎士。——《魏書 許褚傳》

吾之樊噲:論許褚發跡的歷史背景

諸從許褚俠客,曹操皆以為虎士

“虎士”的詞源,與“虎賁”高度相關。《周禮》記載“虎賁氏下大夫二人,虎士八百人”。兩漢的虎賁名號便是依此而來。

虎賁氏下大夫二十人,中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十人,虎士八百人。——《周禮 夏官》

期門掌執兵送從,武帝建元三年初置,比郎,無員,多至千人,有僕射,秩比千石。平帝元始元年更名虎賁郎。——《漢書 百官公卿表》

照此論之,許褚麾下的劍客其實各有歸宿。許褚與部分部曲,充當了曹操的貼身護衛;至於另外一些譙沛子弟兵,則被曹操送入許縣皇宮充當虎賁。

這並非筆者異想天開,而是完全符合史籍記載。

按《魏晉世語》,建安二年(197)曹操將徵張繡,結果入宮覲見時,被漢獻帝派衛兵“交戟叉頸”,以示震懾。曹操受此大辱,驚懼交加,自此“不復朝見”。

舊制,三公領兵入見,皆交戟叉頸而前。初,(曹)公將討張繡,入覲天子,時始復此制。公自此不復朝見。——《魏晉世語》

不過這一情況很快便發生了變化。

按《武帝紀》,建安二年(197)正月曹操徵張繡;同年九月,曹操討伐袁術,南徇淮汝,並帶回了許褚和“劍客百餘人”。

(建安)二年春正月,公到宛。張繡降,既而悔之,復反……秋九月,(袁)術侵陳,公東征之。——《魏書 武帝紀》

許褚和“譙沛劍客”的到來,改變了漢廷皇宮的宿衛結構。

按《後漢書 皇后紀》,獻帝遷都許縣不久,宮禁之中的衛士便被替換為“曹氏黨舊姻戚”。

自(獻)帝都許,守位而已,宿衛兵侍,莫非曹氏黨舊姻戚。——《後漢書 伏皇后紀》

吾之樊噲:論許褚發跡的歷史背景

宿衛兵侍,莫非曹氏黨舊姻戚

由此可知,最晚在建安二年(197)年末,許縣宮禁的宿衛兵士,已經全部被替換為曹操的“鄉黨”,大漢皇宮徹底淪為曹家的後花園。

如此一來,不僅可以避免曹操遭遇“交戟叉頸”的問題,同時還大大強化了對漢帝的監視與控制。

建安二年(197)正月曹操在宮中受辱,同年年底便反客為主,把宿衛兵士替換為“曹氏黨舊姻戚”。結合許褚在同年九月歸降的記載看,這些充當宮廷宿衛的譙沛子弟是從何而來,也便不言而喻。

當然,誠如前文所述,許褚麾下的“虎士”除了一部分負責監視漢帝,還有一部分也跟隨曹操在外征戰。建安十六年(211)的潼關之戰中,仍然能看到他們活躍的身影。

(許褚)從討韓遂、馬超於潼關。太祖將北渡,臨濟河,先渡兵,獨與(許)褚及虎士百餘人留南岸斷後。——《魏書 許褚傳》

④ 建安二年的特殊環境

從時代背景看,許褚能夠獲得特別重用,除了他的譙沛出身之外,與他投靠曹操的時間節點亦密切相關。

因為建安二年(197),曹操的老家豫州沛國尚處在劉備控制之下,而劉備彼時正與呂布聯合,共抗曹操、袁術等人。

這裡簡要梳理劉備進駐豫州沛國的歷史背景。

興平元年(194)劉備依附陶謙,被安置在豫州沛國沛縣;同年陶謙死,劉備進駐下邳,自稱徐州刺史。

建安元年(196)袁術發兵爭奪徐州,劉備與袁術戰於廣陵淮陰,呂布趁亂襲擊下邳,劉備敗走廣陵海西。

袁術來攻先主,先主拒之於盱眙、淮陰……是歲建安元年也。——《蜀書 先主傳》

建安元年,呂布乘先主之出拒袁術,襲下邳,虜先主妻子。先主轉軍廣陵海西。——《蜀書 糜竺傳》

由於呂、劉雙方都畏懼袁術的兼併,因此很快便達成和解,呂布表劉備為豫州刺史,令其還屯小沛(沛國沛縣),劉備遂故地重遊。

(劉備)請降於(呂)布。(呂)布又恚(袁)術運糧不復至,乃具車馬迎備,以為豫州刺史,遣屯小沛。——《後漢書 呂布傳》

劉備在沛國頗有根基,很快招募了沛國下轄的杼秋縣屯帥張宣,又延攬了夏侯博等人。

(劉)備誘(楊)奉與相見,因於坐上執之。(韓)暹失奉,勢孤,時欲走還幷州,為杼秋(縣)屯帥張宣所邀殺。——《英雄記》

杼秋縣,前漢屬梁國,後漢屬沛國。——胡三省《資治通鑑注》

(曹操)遂東擊(劉)備,破之,生禽其將夏侯博。——《魏書 武帝紀》

建安三年(198)之前,劉備一直屯兵小沛,與呂布聯合。至於呂布與曹操的關係則勢同水火,二人由於興平年間(194-195)爭奪兗州而結下大仇。

(劉)備為(高)順所敗。(三年)九月,(曹)公東征(呂)布。——《魏書 武帝紀》

太祖乃盡復收(兗州)諸城,擊破(呂)佈於鉅野。布東奔劉備。——《魏書 呂布傳》

從某種角度看,劉備被呂布安置於豫州沛國,充當徐州西線的橋頭堡,本身就是為了抵禦曹操。

吾之樊噲:論許褚發跡的歷史背景

呂布使劉備屯小沛,共御曹操

由於建安元年至建安三年(196-198)時劉備一直與呂布保持合作關係,因此許褚率部歸順時(197),沛國大部分地區尚隸屬於曹操的敵對勢力,導致曹操無法直接從老家徵募子弟兵。這也側面抬高了許褚及其麾下劍客的地位。

這便可以解釋,為什麼曹操初見許褚,便“拜為都尉,引入宿衛”。一言蔽之,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如是而已。

⑤ 小結

許褚的事蹟人所共知,但“吾之樊噲”的政治隱喻則罕見關注。這裡的“樊噲”是一個隱喻濃厚的標的人物,他代表著“折衝左右”與“鄉邑之親”。

陳壽在《魏書 卷十八》的讚語處把典韋、許褚二人擬作樊噲,其實並不貼切;因為典韋是兗州陳留人,並非曹氏鄉黨;而許褚既有宿衛功勳,又是譙沛出身,因此才會被曹操稱作“此吾樊噲也”。

許褚、典韋折衝左右,抑亦漢之樊噲也。——《魏書 卷十八》讚語

典韋,陳留己吾人也……(曹操)聞韋死,為流涕,募間取其喪,親自臨哭之,遣歸葬(陳留)襄邑。——《魏書 典韋傳》

從更深層面來看,曹操將許褚擬作樊噲,顯然是將自己比作劉邦。其帝王之心、僭越之志可謂昭然若揭。

另外,建安二年(197)是一個敏感的歷史節點。

是年年初,曹操被漢帝派人“交戟叉頸”,以示威懾;是年九月,曹操南征袁術,沿途招募了客居汝南的流民帥許褚。

由於彼時(197)曹操的老家正處在呂布集團的控制下,無法為曹操提供兵源;因此許褚作為流寓在外的譙沛武人,便得到曹操的特別提攜。

同年(197)年底曹操班師許縣之後,漢帝的宮禁衛士被替換為“曹氏姻戚黨舊”。結合“諸從許褚劍客,皆為虎士”的記載,宿衛兵士的來源也便不言而喻。

其實就曹操撤換宮禁宿衛的行徑來看,他“卑侮王官,敗法亂紀”可謂鐵一般的事實。顯而易見,許褚在其中無疑扮演了不甚光彩的角色。

(曹操)放志專行,脅遷省禁,卑侮王官,敗法亂紀,坐召三臺,專制朝政,爵賞由心,刑戮在口,所愛光五宗,所惡滅三族。——《為袁紹檄豫州》

概而論之,樊噲乃漢高之故人,許褚亦魏武之樊噲。分析許褚發跡的歷史背景,有助於理解建安初年的社會環境,以及“此吾樊噲”的政治隱喻。

我是胖咪,百家號歷史原創作者。漫談歷史趣聞,專注三國史。從史海沉鉤中的蛛絲馬跡、吉光片羽,來剖析展開背後隱藏的深意。

Thanks for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