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到底有沒有爭權奪位之舉?

說起周公,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個兒子,也是周武王姬發的弟弟。他一生做出了許多政績,兩次輔佐了周武王東伐紂王,且製作了禮樂制度。被後人譽為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等。不過在周武王去世後,周成王比較年少,尚且無法擔當大任,於是當時的周公便幫忙處理政局,一直到周成王繼位才結束。

但是,在周公幫忙處理政局的時候,他是否有過想獨攬朝政呢?

周公到底有沒有爭權奪位之舉?

有一個說法是,周公當時只是以相的身份在輔佐。

根據《左傳·僖公二十六年》記載,當時周公輔佐周成王的場景是“股肱周室,夾輔成王”,在《左傳·定公四年》內也寫道,周公作為相來處理天下政局,根據《史記·周本紀》所記,成王年少時,天下初定,所以周公“乃攝行政”。

周公到底有沒有爭權奪位之舉?

所以就根據這些典籍而言,能夠很清楚地看到當初周公執政的原因,其實是因為成王尚且年幼,此時需要一個人來穩固江山。歷史上這樣的事情也不在少數,很多時候年少的王不能夠堪當大任,便會由親人來代替。所以周公暫時執政其實是順勢而為的結果,所以很可能當時周公確實只是以相的身份在輔佐周成王。

周公到底有沒有爭權奪位之舉?

不過也有一些記載表明,周公其實是自稱為王了的。

據《淮南子·汜論訓》中記載,周公“履天子之籍”,就是說他有了天子的稱號。在《韓詩外傳》中也有記載:“周公踐天子之位”。

周公到底有沒有爭權奪位之舉?

此外還有明確記載此事,如《尚書·大傳》中記載道,“周公身居位”,然後號令天下。根據一些典籍的稱號也能推斷出周公自稱為王。比如《康誥》中寫道:“王若曰”“小子封”,“封”是康叔的名字,也因此“王”便是周公了。

周公到底有沒有爭權奪位之舉?

根據這些典籍而言,周公確實是有在位稱王之舉。不過當時很可能是因為無奈之舉,因為天下初定,如果沒有在位的王,很可能天下會亂,而成王又太小,就只能把王位暫時交給周公。有了周公的輔佐,穩定天下局勢,周成王在位之後,才能夠很好地接過王位,從而更好地管理國家。所以說,即使周公自稱為王,他也並沒有想要獨攬朝政。

不過周公即使踐位稱王,他也依舊沒有想過要真正成為王。

在《荀子·儒效》中記載,周公“履天子之籍”的原因其實是“惡天下之倍周”,就是怕天下背叛周。他也曾對太公、召公說道:“我之弗闢,我無以告我先王。”就是說如果在這天下將亂之時不稱王,就沒有辦法告慰先王。據瞭解,武王在彌留之時,曾想過把王位傳給周公,但是周公誠惶誠恐,並未接受。

周公到底有沒有爭權奪位之舉?

所以就這樣來看,周公雖然曾經踐位稱王,但確實是有原因的。而且如果他並非可以託付之人,武王也不會想要傳位於他。且如果他真的想要稱王,在武王要傳位的時候就已經可以接受了,何苦要兜兜轉轉這麼久呢。

最後,倘若周公想要篡權奪位,趁著成王年幼就能直接霸權,結交黨羽等,怎麼會最後還把王位還給周成王呢。所以說,周公即使踐位稱王,也沒有真的想要當過王。

周公到底有沒有爭權奪位之舉?

總而言之,周公是沒有想過當王的,他雖然曾經身居王位,但確實事出有因。雖然還有一些典籍稱周公是有野心的,也有人說許多人都對周公有所懷疑,更有人說周武王就是死於周公之手。但是這些說法都有些牽強,周公既然都已經稱王,最後為何要還位於成王呢。

再縱觀歷史,其實這樣的事不在少數。許多人身正言順,但是總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會持有懷疑意見,造謠誣陷什麼的在所難免。不過這些都只是猜測,對於歷史,還是要保持嚴謹的態度,事實究竟如何,就只能等到發掘出更多的史料才能判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