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牘故事|孔府壁中書

引子:有史可尋的第二次簡牘大發現,是在什麼時候呢?

這要從大名鼎鼎的曲阜孔府說起。

上次所講的簡牘書籍大發現與秦始皇焚書有關,因為秦始皇禁止民間私藏經典,所以就有人會冒著生命危險藏書。伏生屬於幸運者,他長壽,一直活到了秦朝的滅亡,甚至捱到了文帝廢除“挾書令”。他自己能親手將自己私藏的書籍發掘出來,重見天日。而其它的私藏者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因為他們沒有伏生那麼長壽,等不到自己的私藏書籍重見天日的那一天。但不管怎樣,這些私藏書籍,若是保護完好,總有一天會因一些偶然被後人發現。

孔府壁中書,這是古代發現簡牘的第二個小秘密!

漢景帝有個兒子叫作劉餘,他天生口吃,為人還算得上安分;起初,被漢景帝封到現在的河南淮陽縣,為“淮陽王”;漢景帝平定了吳、楚七國之亂後,為了監控楚國,又把自己的這個安分的親兒子劉餘改封到山東曲阜的魯國,為“魯王”。

劉餘即魯恭王,故事發生時,當朝的皇帝已不是他的父皇,而是他的兄弟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繼位之後,不同於文景時期崇尚道家無為思想,開始“獨尊儒術”,因此孔子的地位不斷提升。曲阜是孔子的故鄉,孔府舊宅就坐落在此。但是魯恭王劉餘是個生活上無節制,喜好奢侈之人,為了擴建自己的宮室,他把主意打到了孔子故居上。他不顧當時漢武帝推崇孔聖人,依然要去拆毀孔宅,來擴建自己的魯王宮殿。

孔宅的半堵牆壁一經拆毀,就有許多竹簡從乾土堆裡露了出來。竹簡上的文字,並不是當時通行的隸書,一個個都像蝌蚪,沒人認識是什麼文字。魯王看知道後大為驚奇,親自來到孔府舊宅檢視,這時,他突然聽到了一陣陣有節奏的鐘鼓音樂聲。魯王以為這是上天在警告他不能拆毀孔府,只得停止了拆遷行為。

孔壁所出竹簡上的文字,對當世而言已經是古文字,能識讀的人少之又少。好在,孔子有個十世孫,名叫孔安國,他在中央王朝為官,能辨認竹簡上的奇怪文字。孔壁藏書中也包括《尚書》,文帝時期伏生所藏傳世的《尚書》僅剩下二十九篇,孔安國透過對讀孔壁中的古文,又多得了《尚書》十六篇。除了《尚書》,孔壁藏書中還有《禮記》《論語》《孝經》等等這些經典。經過數年艱苦地釋讀,孔安國認出簡書上的全部古文字,並把它們用當時流行的隸書一一寫定,獻給了朝廷。

現在,我們在曲阜孔府可以看到魯壁,它是一處象徵性遺址,為的是紀念孔壁藏書。魯壁題了“魯壁”二字,其中“壁”字的“土”旁加上了一點。

有說“土”多出的點就是為了顯示“牆壁藏書”的寓意,其實這應該是後人的一種附會的說法,不過是為了增添魯壁的神秘感。

其實在漢代,“土”字作為偏旁,往往是會多加一點的。

孔府壁中書的發現,是歷史上第二次簡牘大發現,與伏生藏書時間相去並不太遠,而下一次簡牘大發現就已是相隔數百年是西晉年間了。

簡牘故事|孔府壁中書

【來源:長沙簡牘博物館】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