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嶺長城十萬畝杏花開,美得一踏糊塗,其中的故事更耐人尋味!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是我登上金山嶺長城,扶著古老的城牆,望著漫山遍野的杏花,不由得說出口的一句詩。時光飛轉,那些用鮮血和生命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的億萬華夏兒女已經遠去,卻把寶貴的財富留給了今天的我們。

金山嶺長城十萬畝杏花開,美得一踏糊塗,其中的故事更耐人尋味!

說到中國的萬里長城,人們很自然地把它與秦始皇聯絡在一起。其實,中國在秦始皇之前就已經開始修建長城,在秦始皇之後也在不斷地修建,直到清朝康熙年間終止。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承德金山嶺長城就修建於明代,近日我受邀來到金山嶺,因特殊原因現在並未開放,但也恰好可以好好欣賞沒有遊客的長城。

金山嶺長城十萬畝杏花開,美得一踏糊塗,其中的故事更耐人尋味!

每年清明過後,金山嶺十萬畝野山杏花就會次第開放,在山間、在牆頭,或一棵、或一片,與雄偉的長城構成一幅精美的畫卷。而我除了欣賞杏花,更願意品味其中的故事。請跟隨我的鏡頭,邊欣賞美景邊聽故事吧。

金山嶺長城十萬畝杏花開,美得一踏糊塗,其中的故事更耐人尋味!

金山嶺長城十萬畝杏花開,美得一踏糊塗,其中的故事更耐人尋味!

一、金山嶺的名字來源於江浙一小島

金山嶺長城位於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境內,是明朝民族英雄戚繼光擔任薊鎮總兵時主持修築的,是萬里長城的精華地段。金山嶺長城全長10。5公里,具有視野開闊、敵樓密集、景觀奇特、建築藝術精美、軍事防禦體系健全等特點。堪稱萬里長城的巔峰之作,素有“萬里長城 金山獨秀”之美譽。說到這裡,我想問,“金山嶺”這麼好聽的名字你知道是怎麼來的嗎?

金山嶺長城十萬畝杏花開,美得一踏糊塗,其中的故事更耐人尋味!

金山嶺長城十萬畝杏花開,美得一踏糊塗,其中的故事更耐人尋味!

據史料記載,金山嶺長城一帶最早出現的長城是在北齊時期,那時的長城低矮、單薄,多為土木所築。15世紀以後,明朝的國力由強盛轉入衰退時期,北方各部乘機南侵,給明王朝造成了嚴重威脅。為了加強北方防務,1567年,明穆宗朱載垕即位後,將著名的抗倭名將戚繼光從南方調到北方任命為薊鎮總兵。戚繼光到任後經過視察,率領部隊士兵與當地民夫對薊鎮所管轄的1200多里的長城進行了改建和重建。

金山嶺長城十萬畝杏花開,美得一踏糊塗,其中的故事更耐人尋味!

金山嶺長城十萬畝杏花開,美得一踏糊塗,其中的故事更耐人尋味!

金山嶺長城有兩座險峻秀美的山峰,長期以來並沒有名字,戚繼光主持修建這段長城時,曾經從江浙一帶調過來一支江浙士兵,由他們來營造這段長城。為寄託思念家鄉之情,他們便把家鄉鎮江金山島的名字借用到這裡,給這兩座山峰命名為大金山和小金山,金山嶺長城也因此而得名。

金山嶺長城十萬畝杏花開,美得一踏糊塗,其中的故事更耐人尋味!

二、烽火臺設在哪裡?狼煙是怎麼來的?

說起長城就不得不說傳遞戰爭訊號的烽火臺,烽火臺又稱烽燧,是長城上重要的軍事防禦設施。它的作用是透過點狼煙或點火的方式傳遞軍事資訊,如遇敵情發生,白天施煙,夜間點火,則守城士兵迅速做好戰鬥準備。

金山嶺長城十萬畝杏花開,美得一踏糊塗,其中的故事更耐人尋味!

我一直以為烽火臺就設在長城上,其實,並不然。金山嶺長城共有三座烽火臺,分別位於磚垛關、沙嶺關、龍王谷關的前沿陣地。就是說烽火臺並不在長城上,而且是在便於觀察敵情的前沿陣地,通常也是附近地勢的制高點,這樣一旦發現敵情,才能更好地傳遞資訊。

金山嶺長城十萬畝杏花開,美得一踏糊塗,其中的故事更耐人尋味!

“烽火”與“狼煙”是一對孿生兄弟,如果夜晚有敵情,守關兵卒就在烽火臺上點起火堆,升騰的烈焰能穿透黑暗的夜幕,故稱之為“烽火”;如果白天有敵情,就焚燒狼糞,據說燒狼糞冒出的白煙即使遇上颳風也聚而不散,扶搖直上,故稱之為“狼煙”。那麼,這裡燒的真的是狼糞嗎?

金山嶺長城十萬畝杏花開,美得一踏糊塗,其中的故事更耐人尋味!

雖稱之為“狼煙”,實際卻不是以狼糞為原料,若以狼糞為燃料,很難收集到大量的狼糞,並且狼糞燃燒時冒出的煙也不是直直地上升的。

金山嶺長城十萬畝杏花開,美得一踏糊塗,其中的故事更耐人尋味!

可是為什麼古人把烽火稱作“狼煙”呢?是因為狼是古代匈奴、突厥、吐蕃等少數民族共同崇尚的圖騰。其軍在當時被中國人稱為“狼兵”,其君主被稱為“狼主”。那麼,古人把這些民族入侵中原時燃起的烽火訊號稱作“狼煙”就順理成章了。

金山嶺長城十萬畝杏花開,美得一踏糊塗,其中的故事更耐人尋味!

三、小小排水溝體現古人的智慧

爬上長城,細心的小夥伴會發現,每隔幾米就會有一道橫向的高出地面的磚,這就是攔水磚,磚旁是一道小溝,即排水溝。

金山嶺長城十萬畝杏花開,美得一踏糊塗,其中的故事更耐人尋味!

別看這一條小小的排水溝其實大有講究,一方面可以把城牆上的雨水分段引流下去,避免產生大量積水。一方面它還儘量把雨水往長城南側引。

金山嶺長城十萬畝杏花開,美得一踏糊塗,其中的故事更耐人尋味!

金山嶺長城十萬畝杏花開,美得一踏糊塗,其中的故事更耐人尋味!

排水溝的設定,北側高,南側低,這樣雨水會更多地流向南面。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南面的牆體是向陽的,雨水排出牆外後會很快風乾,起到保護牆體的作用。如果流向北面,因為背陽,雨水久久不能風乾,牆體就會被腐蝕。這也是金山嶺長城建築的獨到之處。

金山嶺長城十萬畝杏花開,美得一踏糊塗,其中的故事更耐人尋味!

四、在磚上刻文字以保證長城質量

這裡我說的在磚上刻字不是遊客在城牆上的隨意刻畫,而是在建長城時所用的磚上本身就有的文字。遊客隨意刻畫必須嚴格禁止,但長城磚上本身有文字就有考究了。

金山嶺長城十萬畝杏花開,美得一踏糊塗,其中的故事更耐人尋味!

過去,在萬里長城上曾經發現過少數帶有文字的青磚,引起了專家們的廣泛關注。而在金山嶺長城的大狐頂樓兩側,竟然有800多米長的長城,幾乎完全是用帶有文字的青磚砌成的,這就更加難得了。依稀可以看出“萬曆六年鎮虜騎兵營造”、“萬曆五年山東左營造”、“萬曆六年振武右營造”等字樣。

金山嶺長城十萬畝杏花開,美得一踏糊塗,其中的故事更耐人尋味!

這些磚上為什麼有文字?原來明朝對建築質量特別重視,在重大建築上都會標明建造資訊:哪年建的,誰誰建的等等,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就有據可查。試想,有了這些資訊誰還敢冒著殺頭之罪建豆腐渣工程?這也是金山嶺長城歷盡風吹雨淋,戰火洗禮,依然能夠向我們展示它雄姿的原因。

金山嶺長城十萬畝杏花開,美得一踏糊塗,其中的故事更耐人尋味!

南京的城牆也是在明朝建的,在中華門有專門對文字磚的介紹,去南京的朋友可以留意一下。

金山嶺長城十萬畝杏花開,美得一踏糊塗,其中的故事更耐人尋味!

五、柯受良曾在此飛越長城

金山嶺長城於1982年被批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1988年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已成為傳承中華文化、展示國家形象的重要視窗。吸引了大量中外遊客來此觀光旅遊,著名的柯受良飛越長城就是在此地。

金山嶺長城十萬畝杏花開,美得一踏糊塗,其中的故事更耐人尋味!

1992年11月15日,臺灣飛人柯受良駕駛摩托車成功飛越長城。當時就是在下圖的右側山坡用腳手架搭的助跑臺,長城左側搭的落臺,從右往左飛,飛躍弧線距離32米,直線距離9米。那一天,數萬觀眾見證了柯受良飛越長城的壯舉。

金山嶺長城十萬畝杏花開,美得一踏糊塗,其中的故事更耐人尋味!

但那已經成為歷史,現在的長城保護條例明確規定不允許駕駛交通工具飛越長城了。更為可惜的是柯受良已於2003年因病去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終年僅50歲。

金山嶺長城十萬畝杏花開,美得一踏糊塗,其中的故事更耐人尋味!

賞不完的金山嶺美景,道不完的長城故事。我相信,不論你何時來這裡,都會被這裡的壯美所折服,都會為這裡發生的故事所吸引。

注:金山嶺長城何時開放,開放後是否需要預約請關注其官方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