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皇帝30年不上朝,不為人知的真相令眾多史學家震驚

大明王朝自太祖皇帝朱元璋以來傳十六帝共計276年,其中在位時間最長的是明神宗朱翊鈞,年號萬曆,明朝使用此年號共48年。然而,萬曆皇帝竟然有長達30年的時間不上朝,卻仍能夠保持國家穩定。要知道明朝大多數都是宦官當權,30年不上朝卻沒被架空,不得不說,這個皇帝是非常厲害的了。那麼,萬曆皇帝不上朝,國家怎麼能夠實現穩定的呢?

萬曆皇帝30年不上朝,不為人知的真相令眾多史學家震驚

明神宗朱翊鈞

這個歸根結底還是源自於完善的制度。明朝是中國曆代封建皇權制度最為完善的朝代,它將皇帝的中央集權達到了頂峰,並且得到了有效的監管。在明朝初期,由於宰相的權力過大,甚至威脅到了皇權的統治,於是朱元璋廢除了宰相這一職位。隨後明朝建立起六部,皇帝是最高決策者,其下有內閣進行議政,六部分工運作各項事務,形成一個非常完善的政治體系。特別是在軍事權利上,帶兵的將軍平常都是沒有軍隊的指揮權,只有在戰時才能執掌兵權(兵符),真正掌握兵權的只有皇帝一人。所以在長達30年不上朝的時間裡,萬曆皇帝什麼事情都不過問,唯獨軍事上親自監督。完善的皇權制度保證了萬曆皇帝30年不上朝,國家依然能維持運轉,皇權依然穩定。

萬曆皇帝30年不上朝,不為人知的真相令眾多史學家震驚

可是,萬曆皇帝為什麼30年不上朝呢?

萬曆皇帝早期還是很想要有所作為的,上臺後的一系列改革使得當時明朝的政治、經濟、軍事均達到了一個高峰,史稱“萬曆中興”,可是到了後來逐漸的怠政,以致最後不再上朝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首先,是因為設立皇太子的“國本之爭”。萬曆登基時才十歲,由於年幼,一切軍政大事交由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萬曆皇帝啥也不懂、啥也不會。等到張居正去世,萬曆親政時,朝堂上形成了直諫的風氣,特別是朝廷上的那些老功臣和文官武將們每天對於他的一些言行進行勸阻,導致萬曆的很多決定都沒法實現。到了後來,萬曆想立寵妃鄭貴妃的兒子為繼承人,但大臣卻遵守綱常,集體擁立皇長子朱常洛為繼承人,一時之間僵持不下,為爭立皇太子,演成了曠日持久的“國本之爭”,萬曆因此賭氣不上朝,面對群臣之間的直諫採取不聞不問的態度。

其次,是因為自身的原因。在1958年,考古隊挖掘明十三陵的定陵,也就是萬曆皇帝的陵墓,當最後進入墓室開啟萬曆皇帝棺槨的時候,眾多史學家震驚了,他們發現萬曆皇帝有三點異常之處:一是萬曆的睡姿是屈身躺的;二是右腿捲曲狀,十分痛苦,似乎不能彎曲;三是,屍骨復原圖都顯示,萬曆右腿比左腿明顯短小。我們可以想象到,也許萬曆在中年時期患上了嚴重的腿疾,比通常的長短腿要嚴重得多,甚至可能連路都走不了。在當時申時行寫的《詔對錄》中有這麼一段記載:當時萬曆皇帝老不去上朝,那些言官們坐不住了,紛紛跑來指責萬曆是懶惰,好色,反正是壞話說盡,言外之意萬曆是最大的昏君,而萬曆耐心回答,說我不是懶惰,也不是好色,是因為“足心疼痛,步履艱難”。但是,這些個言官愣頭青不信,還是不斷謾罵,嘲諷,指著萬曆就罵開了。最後,萬曆無奈,把他們全部免官趕回老家去了。

萬曆皇帝30年不上朝,不為人知的真相令眾多史學家震驚

戚繼光

其實我們對於萬曆不上朝這句話是有直覺上的錯誤理解,因為他不上朝,並不代表著不理政,要知道在萬曆年間,明朝的經濟、軍事都達到了空前的高峰,經濟上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軍事上培養出了李成梁,李茹松,戚繼光等一大批名將。在面對大事件的時候,萬曆往往都會召集小集體來開會,將朝政落到實處;一些小事情,萬曆也就懶得管了,內閣直接批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