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變中,若曹爽沒投降,而是以皇帝號令天下,勝算有多大?

一個王朝的建立一定會有其運氣存在的成分。司馬家族之所以能問鼎那個寶座,是由敵我雙方的因素構成的。

從自己一方來說,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都是人傑,且不論其品行,單就能力而言,縱使把他們放在前三國時代,也是能排在前列的。而就對手來說,曹爽實在是不值一提。

高平陵政變之“險”,司馬懿其實也是在“賭”,他對這場政變並沒有“必勝”的把握。但凡他遇到的人,比曹爽要更有一些大局觀,司馬家族的命運,也許就會改變。

高平陵之變中,若曹爽沒投降,而是以皇帝號令天下,勝算有多大?

分析

高平陵政變是於“隱忍”中而“爆發”的,此次政變從爆發到結束,其速度進行之快,效率進行之高,在整個歷史上都是極其罕見的。

在發動高平陵政變前,司馬懿是屬於“失勢”狀態的,雖然此前的司馬懿位高權重,但懂政治的人都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人走茶涼”。

此時的曹爽,在曹魏政權裡可以藉助的勢力尚有很多,而他手中最大的砝碼就是天子曹芳。但曹爽,卻選擇了放棄。如果他不放棄,歷史或許真的可以改寫。

高平陵之變中,若曹爽沒投降,而是以皇帝號令天下,勝算有多大?

司馬懿的“擔憂”

司馬懿是一個運氣爆棚的人。他因為身體好,“耗”死了諸葛亮;他的妻子張春華,是一個比他還有“狠毒”的內助;而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則是他可以信賴,倚重的臂膀。

或許,在很多人的思維中,司馬昭要比司馬師名氣大。但要說到能力、氣度,那司馬昭是遠不及司馬師的。

司馬師氣度恢宏,有“泰山崩於前而不潰”地沉著、冷靜:

宣帝之將誅曹爽,深謀秘策,獨與帝潛畫,文帝弗之知也。將發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覘之,帝寢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會兵司馬門,鎮靜內外,置陣甚整。宣帝曰:“此子竟可也。”

高平陵之變中,若曹爽沒投降,而是以皇帝號令天下,勝算有多大?

司馬師擅於隱忍,城府之深,就連司馬懿都有時看不透他:

初,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

司馬師是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的最大底牌,這三千死士也是發動政變的最可信賴的武裝力量。

高平陵之變中,若曹爽沒投降,而是以皇帝號令天下,勝算有多大?

其實,我們從司馬懿發動政變後的“首輪”操作中,也可以看出來一點,那就是司馬懿所做的工作都是極其“政治性”的:

臣輒敕主者及黃門令‘罷爽、羲、訓吏兵,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車駕;敢有稽留,便以軍法從事!

他並非是不想進行軍事型的動作,而是因為他沒有足夠的實力發動軍事型的動作。否則的話司馬懿也不會因為桓範而心生擔憂:

懿謂蔣濟曰:“智囊往矣!”濟曰“範則智矣;然駑馬戀棧豆,爽必不能用也。”

高平陵之變中,若曹爽沒投降,而是以皇帝號令天下,勝算有多大?

不聽好人言的曹爽

用“志大才疏”“用人不淑”這些話來形容曹爽都絲毫不為過。曹爽作為“託孤權臣”,他權力慾望極重,可是他在行為舉止上,卻絲毫沒有大的“政治抱負”:

大將軍爽用何晏、鄧颺、丁謐之謀,遷太后於永寧宮,專擅朝政,多樹親黨,屢改制度其作威如此。爽飲食車服,擬於乘輿;尚方珍玩,充牣其家;妻妾盈後庭,又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及將吏、師工、鼓吹、良家子女三十三人,皆以為伎樂。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曹爽這個人的本性,以及他的政治抱負。他沒有政治家的抱負,而他控制權力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吃喝玩樂”。

高平陵之變中,若曹爽沒投降,而是以皇帝號令天下,勝算有多大?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他用的人也只是一些能讓他更好地“吃喝玩樂”的人:

乃以晏、颺、謐為尚書,晏典選舉,軌司隸校尉,勝河南尹

雖然說,曹爽不會用人,他所重視的也都是些“飛鷹走馬”之徒。但因為其事“託孤重臣”代表皇帝的緣故,他身邊也是有一些能力、品行俱佳的人的。

高平陵之變中,若曹爽沒投降,而是以皇帝號令天下,勝算有多大?

他的弟弟曹羲曾就他的“荒淫”而直言,結果他沒有采納。這讓他失去了一次“扭轉”敗局的機會:

作窟室,綺疏四周,數與晏等會其中,飲酒作樂。羲深以為大憂,數諫止之。又著書三篇,陳驕淫盈溢之致禍敗,辭旨甚切,不敢斥爽,託戒諸弟以示爽。爽知其為己發也,甚不悅。羲或時以諫喻不納,涕泣而起。

如果此時曹爽聽從了曹羲的建議,對自己之前的錯誤行為及時止損,那司馬懿將失去討伐他的藉口,郭太后也不會於關鍵時刻倒向司馬懿。

高平陵之變中,若曹爽沒投降,而是以皇帝號令天下,勝算有多大?

曹羲的建議,是讓曹爽從根上解決問題,他沒有聽,導致了政變的爆發。其實,就是政變爆發之後,曹爽只要能聽從桓範之言,結局也有改變的可能性:

範南見爽,勸爽兄弟以天子詣許昌,徵四方以自輔。

此時的曹爽,如果稍微懂一點政治,有一些政治抱負,那他將可能成為改變歷史的人物。但他沒有聽,因為他的內心深處只是想“吃喝玩樂”:

爽既罷兵,曰:“我不失作富家翁。”範哭曰:“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犢耳!何圖今日坐汝等族滅矣!”

高平陵之變中,若曹爽沒投降,而是以皇帝號令天下,勝算有多大?

勝負難料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後,桓範建議曹爽再來一次“挾天子以令諸侯”。此時的曹爽手上有天子曹芳,而曹芳是曹魏法理上的“君主”,並非曹爽自立。

換句話說,只要曹爽能夠用好曹芳這張牌,那司馬懿就無牌可打了。畢竟,司馬懿此時只是控制了洛陽,而且他的手上沒有什麼兵。

如果曹爽真的將曹芳“挾”至許昌,留給司馬懿的選擇其實很少。

高平陵之變中,若曹爽沒投降,而是以皇帝號令天下,勝算有多大?

一個是將政變改為“造反”,但很明顯司馬家族此時沒有這個實力。而且他一旦這麼做,“誰是誰非”也就不言自明。

雖然曹爽為人“混賬”,但如果司馬懿將政變發展下去,事情的性質就由“鋤奸”而變成了“造反”。他的野心就徹底暴露,不會有很多人支援他。

一個選擇就是終止政變,這樣的話,司馬懿就會徹底的失敗了。

當然,司馬懿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以“清君側”的名義繼續政變,這是司馬懿最好、最穩妥的選擇。這樣的話,司馬懿只需要和曹爽比底牌就好了。

高平陵之變中,若曹爽沒投降,而是以皇帝號令天下,勝算有多大?

司馬懿能夠用的底牌是郭太后,他藉助郭太后的名義控制了禁軍。也正是這支禁軍逼的曹爽倉促應戰:

太傅懿以皇太后令,閉諸城門,勒兵據武庫,授兵出屯洛水浮橋;召司徒高柔假節行大將軍事,據爽營;太僕王觀行中領軍事,據羲營爽得懿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為,留車駕宿伊水南,伐木為鹿角,發屯田兵數千人以為衛。

禁軍是曹魏于都城周邊的絕對主力,但司馬懿等人對其控制權並不強。只要曹爽手裡有皇上,那禁軍就很有可能倒戈。

皇上曹芳,這就是曹爽手中最大的底牌,而這個底牌是非常有用的。如果說此時的曹芳年齡尚小,或許司馬懿的底牌郭太后會更為有力,可曹芳此時已經十七歲,這就讓曹爽的勝算加大了。

曹爽完全可以利用曹芳,向天下發出勤王的詔書。屆時,曹爽與司馬懿就是勝敗難料了。畢竟,在各地方軍隊中,有傾向司馬懿的,也有傾向皇室的。

高平陵之變中,若曹爽沒投降,而是以皇帝號令天下,勝算有多大?

結語

其實,司馬懿在發動高平陵政變時,也沒有必勝的把握。否則的話,他也不會因為桓範而心生擔憂。此時的他,就是在“賭”,他把希望寄託在了對手的愚蠢上。

如果曹爽沒有選擇投降,而是聽從桓範號令勤王,歷史或許真的會改變。

畢竟,此時的司馬家族對於朝政的控制能力沒有那麼強,各地的軍事力量也都有其各自的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