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中騎兵:劉邦旗下的精銳部隊,創立赫赫戰功,更是逼死了項羽

郎中騎兵是劉邦旗下的精銳部隊,在楚漢之爭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它的出現代表歷史翻開新的篇章。這支部隊有著驚人的戰績,灌嬰用這支部隊正面擊敗楚騎、韓信用這支部隊殲滅楚軍二十萬人、垓下之圍時這支部隊逼死了項羽,等等戰績都證明了郎中騎兵的戰鬥力。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支精銳部隊,看看在歷史中發揮出什麼樣的作用。

特殊的局勢迫使劉邦組建郎中騎兵

公元前205年四月,劉邦攻下項羽的大本營-彭城。劉邦自認為高枕無憂,所以草草佈置了一些防線,然後沉醉在溫柔鄉。

但是沒幾天,項羽率領三萬精騎突襲彭城。刺耳的廝殺聲驚醒了劉邦,劉邦在一眾心腹的掩護下開始大逃亡。但是楚騎追趕的速度非常快,劉邦為了逃命把孝惠帝(兒子)、魯元公主(女兒)全部扔了,只為能減輕車子的負擔,自己能逃脫楚騎的追趕(ps:

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孝惠、魯元車下

)。

郎中騎兵:劉邦旗下的精銳部隊,創立赫赫戰功,更是逼死了項羽

劉邦最後僥倖逃脫了,但是他卻陷入了沉思。劉邦自從起兵以來一度是以步兵為主力,忽視了騎兵的重要性。而彭城慘敗讓劉邦意識到了騎兵的機動性,在平原地區騎兵有著非常高的機動性,非常有利於打游擊戰、閃電戰、運動戰。

如果你留意的話你會發現整個楚漢之爭中的重要轉折點都在平原地區,主戰場非常適合騎兵發揮。(ps:楚漢之爭中的重要轉折點:還定三秦(關中)、彭城之戰、韓信北上、滎陽對峙、垓下之圍)

郎中騎兵:劉邦旗下的精銳部隊,創立赫赫戰功,更是逼死了項羽

彭城慘敗打醒了劉邦,劉邦開始重視騎兵,因此利用秦故地的優勢組建了郎中騎兵。很多人認為劉邦組建騎兵是為了防止自己再次陷入“楚騎追漢王,漢王急”的不利局面,但實際上劉邦組建騎兵可不只是為了自己,他頻繁讓郎中騎兵參加楚漢之爭中的重要戰役,加快了漢軍統一天下的速度。

郎中騎兵的組建

郎中騎兵:劉邦旗下的精銳部隊,創立赫赫戰功,更是逼死了項羽

上面一圖就是郎中騎兵的選拔標準,這資料可不是我瞎扯的,是有史書和文物佐證的。

《六韜》中記載古代騎兵的身高選拔標準為7。5尺以上,兵馬俑的出土佐證了這個資料,換算到現在的單位就是173釐米以上。

《漢書·高祖紀》記載滎陽對峙時

蕭何發關中老弱未傅者悉詣軍,

因此很多人認為郎中騎兵裡面的年齡就有大有小,但這是不對的。《史記·高祖紀》中記載

“丁壯苦軍旅,老弱疲轉餉”。

顏師古批註年齡不滿23歲為弱,年齡超過56歲為老。雲夢秦律記載秦人年齡超過十七歲就要服徭役,可見秦國對弱的年齡認知應該在17歲。秦漢兩代的認知不會差不少,所以這裡的丁壯應該就是17-56歲,這個範圍內的青壯年要徵兵,超過這個範圍內的老弱就需要負責後勤工作。

郎中騎兵:劉邦旗下的精銳部隊,創立赫赫戰功,更是逼死了項羽

騎兵需要男性這個沒什麼爭議,自古至今騎兵都是以男性為主。待遇優厚和有晉升空間這些都是虛詞,不管哪裡招聘都會這麼說。有實戰經驗者優先錄取就不用解釋了,畢竟將軍都希望士兵有實戰經驗,十個新兵蛋子可能都不如一個老兵。

秦國是以養馬起家的諸侯國,對騎兵的培養有著成套的體系,馬政更是非常完善。而秦人從小就接受秦國特殊的文化薰陶,嗜戰情緒極高。秦始皇南征北培養了一大批優秀騎兵,這批騎兵並沒有給秦始皇陪葬,成了秦始皇的一大遺產。

彭城之戰項羽率領三萬騎兵就破了劉邦五十多萬人,他的騎兵哪裡來的?就是俘虜秦國的九原軍。但是在關中還散落著擁有實戰經驗的騎兵,

劉邦釋出招聘告示的目的就是讓這批有經驗的騎兵應招入伍

。劉邦的招聘還是有用的,故秦騎士紛紛應招入伍,

李必、駱甲

這種有經驗的騎兵軍官更是被任命為校尉,輔佐

灌嬰

掌握這支騎兵部隊。

灌嬰擁有個人騎戰的經驗,但是對指揮騎兵部隊還是有所欠缺,很難一個人執掌這支部隊。從軍事上看,李必、駱甲適合掌握這支部隊,畢竟有豐富的騎戰經驗。但是郎中騎兵極其重要,讓故秦之人掌握,劉邦也不放心。

要有騎戰經驗,還要根正苗紅,縱觀劉邦陣營只有灌嬰滿足這兩點硬性要求。

你別看最後劉邦把郎中騎兵給了韓信,但實際掌握這支部隊的人是灌嬰。現在明白為啥韓信不三分天下了嗎?原因就在這,劉邦這個老賊從來就沒信任韓信,時時刻刻都在監督、牽制韓信。

郎中騎兵:劉邦旗下的精銳部隊,創立赫赫戰功,更是逼死了項羽

郎中騎兵的戰績

李必、駱甲兩個被任命為左右校尉,校尉能執掌多少兵馬?這個問題是沒有答案的,因為校尉執掌的兵馬可多可少。漢武帝時期軍制改編,校尉最少掌握七百人,那漢初時期校尉掌握的人數肯定要高於七百。目前史學界認為郎中騎兵的數量肯定高於千人,但是少於萬人。部隊人數雖少,但是這支部隊的戰績卻非常亮眼。

滎陽對峙時:郎中騎兵擊楚騎於滎陽東,大破之。

漢騎正面破楚騎,掀開了楚漢戰爭的新篇章。

項羽攻滎陽時:受詔別擊楚軍後,絕其餉道。

灌嬰斷項羽糧道,以策應正面漢軍的行動。

韓信滅齊時:詔將郎中騎兵東屬相國韓信,擊破齊軍於歷下,所將卒虜車騎將軍華毋傷及將吏四十六人。

郎中騎兵歸韓信調遣,大破齊軍,俘虜將官四十六人。

濰水之戰

時:卒斬龍且,生得右司馬﹑連尹各一人,樓煩將十人,身生得亞將周蘭。

韓信指揮郎中騎兵大破楚軍二十多萬人,斬殺楚國高階將領龍且,俘虜司馬、連尹各1名,樓煩將十人,生擒周蘭。

垓下之圍時:

項羽突出韓信的包圍圈,郎中騎兵火速追擊項羽,逼得項羽烏江自刎。王翳、楊喜、楊武、呂勝、呂馬童五個人分別搶到了項羽身體的一部分,均被封侯。

郎中騎兵:劉邦旗下的精銳部隊,創立赫赫戰功,更是逼死了項羽

白登之圍時因為劉邦急功近利,郎中騎兵孤軍深入,惜敗匈奴。

這支勇冠三軍的騎兵部隊,在楚漢之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精銳部隊最後玉碎白登山。

雖然這支部隊覆滅了,但是它們也曾名揚天下,創立赫赫戰功。

郎中騎兵的總結

為什麼郎中騎兵能戰勝楚騎?因為這股騎兵對項羽有著深深的恨意。項羽都做了什麼?他坑殺了二十萬秦軍、在關中火燒咸陽,這兩件事嚴重刺傷了秦人內心。而劉邦進入關中就約法三章,深得秦人人心。秦人響應劉邦的號召,強烈抵抗項羽,這兩大反差就是人們經常說的報應。劉邦對秦人好,那就是好報;項羽對秦人壞,那就是惡報。善惡到頭終究報,劉邦和項羽也都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當然了,項羽失敗不全是報應,地域劣勢也是一個重要因素。《補漢兵志》記載:

大抵金城、天水、隴西、安定、北地、河東、上黨、上郡多騎士;……江淮以南多樓船士。

自古以來吳楚就少騎兵,為什麼?因為“

馬喜高寒,非炎方所利

”,南方不適合養馬,而西北地區就適合養馬。江淮水域非常適合訓練水軍;西北高寒地區非常適合訓練騎兵。

項羽的騎兵是俘虜九原軍得來的,死一個少一個,他根本沒辦法補充。但是劉邦就不一樣,關中地區有大量擅長騎戰的退伍軍人,而且劉邦還擁有天然的養馬場(河套地區),他的供血能力遠超項羽。兩大陣營在中原戰場角力,中原戰場適合什麼兵種發揮?騎兵啊!中原地勢不利於項羽,這是項羽失敗的主要原因。不過這也怪不得人,當初有人勸他選擇關中,但是項羽不聽勸告。現在輸了那也沒辦法,畢竟路是自己選的。

郎中騎兵:劉邦旗下的精銳部隊,創立赫赫戰功,更是逼死了項羽

自負的項羽臨死前都認為是“

天要亡我,非戰之罪

”,到死他都沒認識自己的錯誤,放棄關中的那一刻就註定他與帝位無緣。這一錯誤的決定影響了項羽的一生,而劉邦利用關中的地理優勢組建了郎中騎兵,強大的郎中騎兵推動了歷史的程序,加速了漢軍統一天下的腳步。但這支精銳部隊因為劉邦的失誤而覆滅,這真是歷史的一大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