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何“三顧茅廬”?

劉備何以三顧茅廬?難道僅因諸葛亮有“逸群之才”嗎?不,“三顧茅廬”的發生,有其具體的歷史背景,只要分析一下當時荊襄地區的各方政治力量,就可看出,先主“三枉駕以見孔明”,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利用諸葛亮在荊襄地區的勢力和影響。

據《三國志》記載,諸葛亮出身於官宦世家。原籍琅邪陽都,因“遭漢末擾亂”,不得不漂泊荊州,成為“躬耕隴畝”的“飄然一僑居客”。諸葛亮到了荊州南陽地區後,就投靠了襄陽地方豪強,並與荊州統制集團中的各派上層人物都有聯絡,成為荊州具有一定勢力和影響的重要人物。

首先,諸葛亮定居南陽鄧縣以後,就透過聯姻的手段,投靠了龐德公為首的襄陽地方勢力。

荊襄地區是東漢皇室、功臣和外戚的發跡之地,由於統治階級的縱容和長期扶植,當地的豪強勢力迅速膨脹,到了東漢末年,己形成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凡是進據該地的客籍地方武裝,都需要尋求和獲得這股勢力的支援。鄧縣東二十里的襄陽,系荊州北部重鎮,也是刺史劉表的治所所在,地方豪強勢力特別強盛。許多流寓荊州的北方士人,也都集中於此,他們彙集在“商山四皓”式的人物—龐德公周圍,形成了一種強大的勢力。

劉備為何“三顧茅廬”?

龐德公居住在峴山之南,“未嘗入城府”,“苦居田畝而不肯官祿”,對當政者拒不合作。許多人拜倒在他的門下;而誰一旦得到了他的好評,誰立刻就身價百倍了,“諸葛孔明為臥龍,龐士元為鳳雛,司馬德操為水鏡,皆龐德公語也”。諸葛亮對龐德公十分尊敬,“每至其家,獨拜床下”,而龐德公卻“初不令止”。這與諸葛亮對待劉備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照。龐德公的兒子山民,“亦有令名”,“為魏黃門吏部郎”,諸葛亮的妹妹就嫁給了他。諸葛亮透過其妹的婚姻關係,就投入了龐德公的懷抱。在他的門下,諸葛亮結交了一大批在襄陽頗有影響的人物。如徐庶、司馬徽、龐統、崔州平和石廣元等。其中,徐庶“本單家子”,“南客荊州”後,交結了以龐德公為首的地方勢力,小有名氣。司馬徽原藉穎川陽翟,後流寓襄陽,“清雅有知人之鑑”,是襄陽主持鄉里清議的名士,渚葛亮和寵統就是由他首先舉薦給劉備的。諸葛亮所交往的,都不是些凡夫俗士。他們交相稱讚譽,造成很大的影響,控制了當時的荊州輿論界。“劉備在荊州,訪士於襄陽司馬徽,徽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譽毀臧否完全操縱在他斤門手中。諸葛亮憑著官宦世家的門弟,加上自己逸群絕倫的卓越才華,到了荊州後,就籠絡了這批人,從而成為頗具勢力的重要人物。

其次,諸葛亮以同樣的手段,投靠了襄陽豪強黃承彥,交結了蒯氏,從而與荊州統治集團中的實權派發生了關係。

劉備為何“三顧茅廬”?

黃承彥是“沔南名士”,蔡瑁的姐夫,又與劉表聯襟。據《襄陽記》記載,他曾“謂諸葛孔明曰:‘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許,即載送之”。時人對此迷惑不解,“以為笑樂,鄉里為之彥曰:‘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而後人不加詳察,又以孔明擇婦為“賢賢易色”的佳話。如宋朝張拭在《漢丞相諸葛忠武侯傳》中,就稱讚道:“娶婦沔南,惟賢是取;人之訕笑,不復顧也”。其實,這些都只是人們的臆測,不能反映諸葛亮此舉的動機。在門閥觀念產生並開始盛行的東漢時期,以諸葛亮這樣的“英霸之器”,堂堂八尺之軀,“甚偉”之容貌,卻娶一“黃頭黑色”的醜婦,決不是偶然的。正如恩格斯所說的那樣:“對於騎士男或男爵,以及對於王公本身,結婚是一種政治的行為,是一種借新的聯姻來擴大自已勢力的機會;起決定作用的是世家的利益,而決不是個人的意願”,孔明擇婦正是為了攀上黃承彥這個“沔南名士”。

蒯氏是南郡中盧一大名族。其中,蒯越“深中足智,魁傑有雄姿”,和蔡瑁、蒯良一起“佐劉表平定境內,表得以強大”,是蔡氏集團的重要成員。建安十二年(208年),曹操據荊州,聲稱:“不喜得荊州,喜得蒯異度耳”,可見蒯越在荊州的地位和影響!蒯祺是蒯氏家族的一員,諸葛亮把大姐姐嫁給了他。

劉備為何“三顧茅廬”?

再次,諸葛亮不僅與襄陽地方勢力及荊州統治集團的實權派有聯姻關係,而且還同失寵的劉琦交誼甚篤。

劉綺是劉表的長子。由於“蔡氏稱(劉琮)美於內,允、瑁嘆德於外,日月以之”,於是劉表“愛少子琮,不悅於琦”。據載,劉琦“亦深器亮”,“每欲與亮謀自安之術,……亮答曰:‘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陰規出計,會黃祖死,得出,遂有江夏太守”。可見,諸葛亮是劉琦的座上常客,劉琦將他引為知已。這層關係,對於日後劉備拉攏和聯合劉琦,起過重要作用。

由此可見,諸葛亮根本不是什麼身份低下的“布衣”。相反地,他與荊州三方面的勢力都有密切的聯絡。一是以龐德公為首的襄陽地方豪強勢力,這些所謂的逸名,連劉表那樣的一州之主,都對之無可奈何,而諸葛亮卻能交結上這股勢力,無疑是很重要的。劉備透過控制諸葛亮,就能達到“舉逸民,而天下之民歸心”的目的,從而嬴得襄陽地方豪強的支援。據載,“三顧茅廬”後,先後投奔劉備的襄陽豪強,除了諸葛氏宗族外,還有龐統、馬良、馬謖、楊儀、向朗、習禎、廖化等。這批人舉室、甚至舉族從軍。他們所率領的宗族部曲,當是劉備擴軍的主要兵源;二是透過黃承彥和蒯祺,與荊州的蔡氏集團發生了潛在關係;三是成為劉琦的入幕之賓,獲得了劉表長子的信賴。因此,諸葛亮可以說是荊州地主集團各派勢力的集中代表,無論日後荊州統制集團中的哪一派得勢,他都能找到自己的規宿。正是因為諸葛亮具有廣泛、複雜的社會關係,所以劉備才一定要找到他。

劉備三顧茅廬後,“荊楚群士從之如雲”,這種情形同諸葛亮的出山,有著直接的關係。難怪劉備深有感慨地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劉備為何“三顧茅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