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東古邑惠來縣有海濱鄒魯的美名,數任知縣功不可沒

引言

惠來縣是粵東古邑,廣東省著名僑鄉,海洋歷史文化淵源深厚,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惠來置縣的500年間,對傳統文化是忠實的,建縣之初,就興建了惠來學宮。

粵東古邑惠來縣有海濱鄒魯的美名,數任知縣功不可沒

文廟記

惠來有海濱鄒魯之稱,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惠來縣在科舉考試中有4人中舉,一科四舉使得當時的惠來縣成為歷代美壇,惠來學宮在學子考取功名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惠來學宮興建於明嘉靖五年

,1525年,是由當時的惠來知縣蔣恩主持修建的,學宮在縣城的北邊,全縣的秀才都集中在這裡讀書。

嘉靖十八年,1538年,學宮被颱風摧毀。

嘉靖十九年

,1539年,通判魏一恭、諸燮改建學宮定於縣城的東邊,就是現在的惠來一中的校址。

經過不斷的改建擴建,到清朝的雍正九年,1731年,惠來學宮已有規模。

明萬曆四十一年,16 13年,教諭黃卷、訓導張乃心會同鄉紳,捐資修路,學宮門前道路全部鋪為石路。

路的東西兩端有兩座牌坊

,這兩座牌坊是清朝康熙十九年,1680年,知縣張秉政主持修建的。到康熙四十九年(1720),知縣王偀重建這兩座牌坊。

兩座牌坊的中間有一面照壁,擋住學宮的欞星石門,避免路過的人對學宮內裡一覽無遺。

照壁的南邊是學宮的泮池,泮池的北邊是學宮的欞星門,現在仍然在惠來一中,成為歷史的見證。

學宮裡面的聖殿,掛有萬世師表的牌匾,孔子牌位就在這個聖殿裡面。

粵東古邑惠來縣有海濱鄒魯的美名,數任知縣功不可沒

史地記

惠來縣屬於廣東省揭陽市轄縣,位於廣東省的東南沿海,潮汕地區的南部,東鄰汕頭市,西接汕尾市,北臨普寧市,南瀕南海。

明嘉靖三年,1524年,朝廷置惠來縣

,當時縣裡的官府設在惠來東。

從明朝嘉靖三年設立惠來縣,一直到清朝的末年,惠來縣始終隸屬於潮州府管轄。

從1949年到1959年,惠來縣先後有一些鄉鎮村分別劃歸普寧縣、陸豐縣。

1992年,惠來縣從汕頭市析出,分屬揭陽市管轄。

粵東古邑惠來縣有海濱鄒魯的美名,數任知縣功不可沒

人物記

惠來學宮的興建和擴建以及修復,從明朝到清朝,有數任知縣和主管教育工作的教諭,都曾經做過貢獻。僅擇其中幾位簡要介紹。

一個人物是惠來縣的

第二任知縣蔣恩

,他

是惠來學宮的修建者

。蔣恩,是廣西全州人。嘉靖五年(1526),明嘉靖三年(1524)始置惠來縣,其時尚無縣衙。第二任惠來知縣蔣恩1525上任,1531年離任,在惠來任知縣6個年頭。

蔣恩初到惠來時,因為沒有縣衙,只能借住民房。嘉靖五年(1526)四月,蔣恩開始興建縣衙,同時也開始修建學宮。

從明嘉靖五年(1526)到清雍正九年(1731),經過205年共72任知縣的不斷修葺建設,惠來縣衙已經初具規模。

明清惠來縣衙就是現在的縣政府駐地,惠來學宮就是現在的惠來一中校園。

一個人物是

修建惠來學宮牌坊的知縣張秉政

,張秉政是陝西人,清康熙年間任惠來知縣。在惠來任職期間,張秉政一是修建了學宮的牌坊,惠來學宮前面有一條東西是鋪路,路的東西兩端有兩座牌坊遙遙相對,西邊是起鳳坊,東邊是騰蛟坊,這兩座牌坊是清康熙十九年(1680)四月,知縣張秉政主持修建的。

張秉政在惠來任職期間做的另一件事,是於清康熙廿六年(1687)主持纂修的

《惠來縣誌》

,這是入清編修的第一部《惠來縣誌》,也是現時流傳最早的惠來縣誌,原藏於天津市人民圖書館,是全國現存唯一孤本。張秉政編修的《惠來縣誌》共十八卷,成為現存流行的反映惠來歷史全貌最早的縣誌。

還有兩個人物,

魏一恭,福建莆田人

,進士,明嘉靖十九年以刑部員外郎謫任潮州府通判。

諸燮,浙江餘姚人

,進士,明嘉靖間以兵部主事謫任潮州府捕盜通判,這兩人在當時都是降職安排到潮州任職的,到任後都屬於兢兢業業為當地發展盡心盡力的官員,嘉靖十八年惠來學宮被颱風吹毀後,嘉靖十九年,當時在潮州任職的魏一恭、諸燮就復建了學宮,從原來的縣城北邊遷移到了縣城的東邊,就是現在的

惠來一中的校址

,現在依然為惠來的教育事業發揮著功能。

後記

潮起潮落,枕山面海的惠來,古老的故事演繹著新的未來,美麗的惠來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