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大力推舉“慶曆新政”,可為何不到一年新政就夭折了?

范仲淹大力推舉“慶曆新政”,可為何不到一年新政就夭折了?第一章

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九月的一天,宋仁宗急匆匆地來到了天章閣。今天,他要在這裡召見樞密副使富弼和范仲淹富弼和范仲淹應召前來。仁宗召得急,他們在路上趕得也急。坐定了好一會兒,他倆的頭上還直冒汗。仁宗先沒有開口說話,示意侍從取來筆墨紙硯,由自己親自交到了富弼和范仲淹手中,這才一字一頓地說:“朕決心要把大宋的天下治理好。你們兩人是朕的左膀右臂,召你們來,是讓你們給朕出謀獻策。”說完,他用充滿深情和期望的目光望望富弼,又望望范仲淹。富弼和范仲淹從皇上遞給的筆墨紙硯上感到了分量。

范仲淹大力推舉“慶曆新政”,可為何不到一年新政就夭折了?

平時他們走筆如神,今天卻幾乎舉不起這支筆。他們從皇上剛才講的一席話中,感受到了皇上對自己的信任。只要有皇上的信任,就比什麼都強。說心裡話,范仲淹對仁宗曾經有過不滿。他和韓琦曾經率軍成邊三、四年,在那段時間中,他們改革兵制,嚴明紀律,修築城堡,爭取羌人,愛護士兵,安定邊民,邊關由危急變穩定。當時宋軍中傳有這樣的歌謠“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就在范仲淹和韓琦認為時機已到,準備興兵討伐李元的時候,宋仁宗卻暗中派人與元昊進行了秘密的和談。仁宗下令將范仲淹、韓琦調回朝廷,升任樞密院副使。“升遷?在這節骨眼上讓我升遷,實際上是掃除和談的路障。”

范仲淹大力推舉“慶曆新政”,可為何不到一年新政就夭折了?

當時,范仲淹曾經一連5次上書請求留在邊塞,但朝廷始終未允。最後下達的一封詔書,皇上的措辭是那樣的強硬,大有不從就要問罪之意。范仲淹現在還清楚地記得,那時候,他手捧詔書,忍不住淌下了眼淚。范仲淹的目光觸及了文房四寶,暫時中斷了回憶。不管怎麼說,皇上現在決心整治國家,整治朝廷,這總是好的。范仲淹努力消除剛才滯留於心頭的那絲不快,皇上所下的決心使他感到寬慰。工度,照T他提起筆來寫了幾個字,往事又浮現在眼前大約一個多月前,宋仁宗曾經急切地詢問范仲淹有何洽國良策。范仲淹說是還沒想好。其實,他曾想過,並已形成了初步的設想,但他不想貿然進言。他深感朝廷的積弊年深日久,要根除積弊,皇上必須下狠心。

范仲淹大力推舉“慶曆新政”,可為何不到一年新政就夭折了?

皇上有這樣的決心和膽魄嗎?他還要再觀察。這不能怪范仲淹。仁宗任命范仲淹和韓琦為樞密副使,樞密使卻讓與范仲淹、韓琦一起御邊的主帥夏竦擔任。夏竦儒弱畏敵,整天尋歡作樂,對待朝中同僚卻是陰險較詐,心狠手辣,就連老謀深算的呂夷簡,也不敢與他共事。呂夷筒只是在自己不做宰相時,才心懷叵測地推薦夏竦當了樞密使,讓范仲淹和韓琦去當他的下屬,這明擺著是等著看范仲淹和韓琦的好戲。諫官歐陽修、蔡襄等人仗義執言,聯名上書,要求罷免夏竦的樞密使之職,可是仁宗舉棋不定,遲遲范仲淹由夏竦聯想到朝中的一大批奸佞。即使罷了夏竦下不了決心。測密代的官,也是遠遠不夠的。“治國必先治官。”他在紙上寫上了這6個大字。官員多如牛毛,尸位素餐,貪汙腐化成了官場中的風氣,這樣下去,怎麼得了“治國必先治官!”范仲淹知道自己已經找到了治理國家、革除弊政的突破口。苛捐雜稅、經濟凋敝、民不聊生、邊備廢弛,不都與此有關嗎?范仲淹覺得思路越來越清晰了,過去悉心思考的一切,瞬間都奔湧到了腦際,都奔瀉到了筆端。演塞出范仲淹和富弼離去以後,宋仁宗讓侍從退去,他要認認真真地閱讀範、富二臣剛剛寫完的奏章。

范仲淹大力推舉“慶曆新政”,可為何不到一年新政就夭折了?

“答手詔條陳十事”,醒目的標題躍入了仁宗的眼簾,他不禁讀出聲來。一看那遒勁有力的字,他就知道這奏章出於范仲淹之手。仁宗一向很欣賞范仲淹的書法,但現在他更感興趣的是奏章的內容。一、明黜陟;要改變文官三年一升遷的磨勘法。官員中有大功、奇才和特殊貢獻的,委以重任,老弱病殘和無能者,另作處理,有罪過者,按其輕重予以應有的處分。”說得多好啊!有賞有罰,賞罰分明,才能獎掖、激勵忠誠有能者,貶抑昧無能的庸才,懲治作奸犯科的壞人。仁宗不覺來了興趣,繼續往下讀:“二、抑僥倖:改變貴族官僚子弟恩萌做官的辦法,以減少冗官。”讀罷,仁宗下意識地撫摸著鬍鬚,連聲讚道:“好主意!好主意!”他急於知道範仲淹所陳的十事是哪十件事,於是跳躍著翻看起來:“三、精貢舉,四、擇長官,五、均公田;六、厚農桑,七、修武備,八、減徭役,九、罩恩信十、重命令。”

預知下文如何,敬請期待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