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之身體虛弱,卻能多次在戰場上獲勝

陳慶之身體虛弱

,卻能多次

在戰場上

獲勝

陳慶之出生在貧民家庭,那個年代還沒有科舉,像他這種平民,過得好的能做個地主。可是要做官的話,就得在戰場上立下戰功。當時的平民的官位再高也不能個高階官員相比。陳慶之是平民,他還是個身體虛弱的人,所以他在外人看來是不可能上戰場的。

陳慶之身體虛弱,卻能多次在戰場上獲勝

陳慶之只能在家裡種地過日子,可是他的體質也幹不好農活。他這樣的話,就不能自己養活自己了。陳慶之不想成為那種什麼都幹不了的人,他覺得自己要走一條特別的路,借別人的身體往上爬。

陳慶之身體虛弱,卻能多次在戰場上獲勝

蕭衍在當時的皇族人中是挺能幹的,他後來成為南齊數一數二的富人家族,還可能超過南齊的皇帝。蕭衍的能力可不是蓋的,他的勢力也越來越大,很多人都排著隊想在他手下幹活。

陳慶之身體虛弱,卻能多次在戰場上獲勝

陳慶之想成為蕭衍的人,他就得成為排隊的人裡最突出的那個。陳慶之是個懂得忍耐的人,他知道在成功之前,需要隱藏自己的野心。陳慶之在蕭衍府裡幹活,他會去觀察蕭衍的興趣愛好,想辦法讓蕭衍關注自己。

陳慶之身體虛弱,卻能多次在戰場上獲勝

蕭衍對儒學很感興趣,他對儒學有很深的理解,如果他不去做執政的官員的話,他可以做一位儒學大師。陳慶之沒接觸過儒學,而且有些東西不是一學就會的,儒學的知識是需要積累和沉澱的,即使臨急抱佛腳可以學到一些,可也是很難成為一個專家的。

陳慶之身體虛弱,卻能多次在戰場上獲勝

蕭衍對歷史也很有研究,他經常會看些史書。陳慶之覺得自己讀了歷史也沒有什麼覺悟,看了也不懂,歷史也是需要長期積累的。陳慶之對歷史也不感興趣。蕭衍是個佛學愛好者,他對佛學很有研究,他會寫佛經,一些高階的和尚也不是他的級別。蕭衍會寫詩,而陳慶之不會,陳慶之只是偶爾看一下詩歌而已。

陳慶之身體虛弱,卻能多次在戰場上獲勝

蕭衍的愛好很廣泛,他會作曲、會畫畫、會寫書法,這些陳慶之都不會。陳慶之在貧苦的家庭出生,所以很多東西都接觸不到,更別說興趣愛好了。陳慶之發現蕭衍跟自己一樣喜歡下圍棋,陳慶之很早就會圍棋了,他對打仗很有研究,他的才能幫他在下圍棋的時候多了許多勝利的機會。

陳慶之身體虛弱,卻能多次在戰場上獲勝

蕭衍家裡可不是隻有一個陳慶之,像他一樣的人挺多的,那些人成了陳慶之的棋友,陳慶之想要被關注就只能成為他們中最突出的那個。陳慶之知道要怎麼做之後,就經常練習。蕭衍下棋可不是下一兩局就散的人,他要下的話就要下一個晚上的棋。蕭衍的棋友很多,可是能跟蕭衍一樣可以下一個晚上的,只有陳慶之一個人。

陳慶之身體虛弱,卻能多次在戰場上獲勝

陳慶之跟蕭衍有共同的愛好,經常在一起下棋,他們走的越來越近了。後來,蕭衍做了皇帝,陳慶之也跟著他進入皇室,成了中央書記。陳慶之能在朝廷裡做官後,很多人都看不起他,他們覺得你一個靠下棋得到官位的人,算什麼東西。那些跟陳慶之的流言蜚語傳到了蕭衍的耳邊,蕭衍很生氣,他覺得別人在說陳慶之,同樣是在說自己是個昏庸的皇帝。

陳慶之身體虛弱,卻能多次在戰場上獲勝

蕭衍想讓人民都知道,陳慶之是個難得一見的人才。當時世界的局面很亂,蕭衍讓陳慶之去送蕭綜去另一個地方。陳慶之當時已經41歲了,他帶著兩千的人馬跟北魏的兩萬的軍隊作戰,陳慶之很輕鬆就打敗了敵軍。

陳慶之身體虛弱,卻能多次在戰場上獲勝

還有一次,陳慶之帶著7000人的隊伍打敗了擁有七萬的敵軍,後來敵軍又來了很多人,陳慶之在面對敵人二十萬軍隊的情況下,依然沒有退縮,還主動出擊,最後還是陳慶之取得了勝利。陳慶之帶著他這7000人的部隊屢戰屢勝。陳慶之和他的部隊被稱為白袍軍,經過幾次戰爭的勝利,陳慶之被很多人熟知,有很多人想成為他這樣的將領。

陳慶之身體虛弱,卻能多次在戰場上獲勝

很多敵人計程車兵聽到陳慶之和他的軍隊就很害怕,像他這樣一個身體虛弱,不會武功的人,能在戰場上有這麼好的成績是不容易的,這些都需要他有比別人強的智謀和膽量。

陳慶之的身體是很虛弱的,到了晚年,他的體質越來越差了,最後因為生病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