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參是和劉邦打天下的武將,為何講究黃老之學,留下蕭規曹隨美談

“惠帝二年,蕭何卒。參聞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將入相”。”

這段是《史記》在蕭何死後,正在齊國擔任丞相的曹參的說的一句話。

大意就是說在漢惠帝二年的時候,蕭何去世了。曹參聽聞到這個訊息後,就令下人開始收拾東西,說我即將去京城擔任國相了。

也許很多朋友提到曹參可能有點陌生,但是如果我說這個蕭規曹隨這個成語中的曹指的就是曹參的話,可能大家就不陌生了。

曹參是和劉邦打天下的武將,為何講究黃老之學,留下蕭規曹隨美談

(影視中曹參的形象)

曹參和蕭何一樣是漢朝的開國功臣,同樣也是最初和劉邦起義的一批人,屬於漢室集團的最原始的班底。

但是和漢初三傑之一的蕭何不同的是,曹參實際上是一名名副其實的武將,不論是在楚漢爭霸,還是起義滅秦的戰鬥中,很多的戰役都可以看到曹參的身影。

雖然曹參沒有辦法和韓信這種絕世天才相比較,但是曹參卻是一名合格的武將。

在我們的印象中,武將一般都是馬革裹屍,天不怕地不怕的,但是曹參這名武將不同,曹參不論是治理國家,還是處理私人的事情,似乎都是以黃老之學為主,講究的是無為而治,究竟是什麼樣的因素導致了這樣一位武將開始信仰黃老之學了。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位漢朝的第二位相國,曹相國的奇妙的處事風格養成。

一、順應大勢、放棄秦朝的管理追隨劉邦開始起義

歷史總是在不經意間就會產生奇妙的化學變化,曹參為了順應起義的大勢,開始進行起義,但是為了自己的家族,卻是又放棄了起義領袖的身份。

曹參和蕭何一樣,在未進行起義的時候,都是在秦朝擔任了官吏,不同於蕭何的是,曹參為秦朝沛縣獄掾,而蕭何則是主吏,是曹參的上司。

曹參是和劉邦打天下的武將,為何講究黃老之學,留下蕭規曹隨美談

(影視中蕭何和曹參)

關於蕭何和曹參的職位《史記》中是這樣記載的:平陽侯。曹參者,沛人也。秦時為沛獄掾,而蕭何為主吏,居縣為豪吏矣。

大意就是說平陽侯曹參啊,是沛縣人,秦朝的時候是秦朝的獄掾,而蕭何則是縣府的主吏,都算是沛縣的豪紳官吏。

可以說當時的曹參和蕭何在沛縣的影響力都是比較大的,在加上蕭何、曹參在沛縣行事相對來說是比較公正的,所以這兩個人在沛縣的名聲還是非常的不錯的。

秦末的暴政,促使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尋求新的道路,秦朝的各個郡縣都開始反抗秦朝的暴政,沛縣的縣令一看這個情況,就和曹參和蕭何商量說,不然我們也一起來起義吧。

曹參和蕭何一聽這話,自然明白此時縣令的意思,自然是表示同意了。

同時考慮到當時全國各地的情況結合沛縣的實際上的情況呢,蕭何、曹參就向縣令建議說,老大啊,您是秦朝的官吏,您說您起義,普通的百姓有幾個人會相信呢,不如令正在外面遊蕩的劉邦回來,起義,這樣沛縣的百姓才會明白您是真心的起義的,才會真心的追隨您啊。

曹參是和劉邦打天下的武將,為何講究黃老之學,留下蕭規曹隨美談

(影視中漢初三傑之一的蕭何的形象)

沛縣縣令一聽,很有道理,所以就讓人將在外面漂泊的小混混劉邦回來,但是和蕭何、曹參預判的一樣,沛縣縣令果然是後悔了。

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蕭何、曹參無奈就將這個意志不堅定的縣令殺死了,打開了沛縣的大門,開始了自己的起義之路。

關於曹參、蕭何殺死沛縣縣令的事情《史記》中是這樣的描述的:沛令後悔,恐其有變,乃閉城城守,欲誅蕭、曹。蕭、曹恐,逾城保劉季,父老乃率子弟共殺沛令,開城門迎劉季,欲以為沛令。

大意就是說沛縣縣令後悔了,不準備起義了,但是擔心蕭何、曹參是一個變數,於是就像將蕭何、曹參殺了,此時的蕭何、曹參心中也是非常的害怕的,就打算一起幫助劉邦起義,於是在蕭何、曹參號召下,沛縣的子弟兵就將縣令殺死了,一起開門迎接劉邦的到來。

後來蕭何、曹參由於擔心起義失敗,會連累自己的家人,就將劉邦推上了起義軍的首領位置。

蕭何、曹參就開始追隨高祖劉邦打天下了,但是兩個人雖然是同時跟隨的劉邦,但是兩個人卻是走了不同的道路。

二、軍事才能無法與韓信相比、卻是衝鋒陷陣的良將

現實是非常的殘酷的,像韓信這樣的絕世天才,一個時代也不會有幾個,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像曹參這樣的普通人,甚至說是不如曹參一樣的普通人,我們能夠做的事情不是去指點江山,而是去創造自己的生活。

曹參在起義之初,就以中涓的身份追隨著高祖劉邦。

註釋:中涓在古代就是貴族的貼身保鏢,非絕對的信任之人不可以擔任的角色。

曹參在起義之初,劉邦的軍事力量非常的薄弱的時候,能夠擔任劉邦的貼身保鏢,可以見到劉邦對於曹參的信任,同時也是側面烘托出了曹參的武力值在劉邦起義之初排名還是很靠前的。

在跟隨著劉邦戰鬥當中,曹參作戰也是非常的勇猛的,多次都是在衝在了戰爭的前線當中。

就像劉邦攻打爰戚和亢父的時候,曹參是第一個衝上了制高點,成為了兩場戰役當中的首功。

劉邦考慮到曹參的戰功,為了鼓勵自己的軍隊,就將曹參升職為了五大夫。

曹參是和劉邦打天下的武將,為何講究黃老之學,留下蕭規曹隨美談

(影視中高祖劉邦晚年時候的形象)

後來在向南邊征戰的途中,擊敗了李由的軍隊,還俘虜了秦軍的一位軍侯,因為這些戰功,後來曹參又被劉邦升為了爰戚縣縣令,隸屬碭郡。

但是高祖劉邦的腳步不可能止步於此,曹參的征戰生涯也不可能是在這個小縣城當中。

在後來的征戰中,曹參一直陪著劉邦東征西戰,東郡郡尉、成武南邊的敵軍成陽難免王離的軍隊,向西開封的方向,趙賁的軍隊都敗在了劉邦的手中。

曹參在其中也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於作戰比較勇猛,曹參又被劉邦升為欸了執珪跟隨著劉邦出戰。

註釋:執珪:是春秋戰國時期流傳下來的一種爵名,是當時楚國的最高的爵位。

等到秦朝滅亡的,劉邦被冊封為漢王的時候,曹參又被封為了建成侯,跟隨著劉邦一起回到了漢中。

曹參是和劉邦打天下的武將,為何講究黃老之學,留下蕭規曹隨美談

(影視中劉邦對手楚霸王的形象)

後來在楚漢爭霸中曹參也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三、天下初定、為齊國相國開始治理國家

不論是起義之初,還是在征戰當中,曹參都是以武將的身份出現在世人面前,但是歷史就是這麼的有意思,一代武將開始了自己的轉變之路。

漢初天下初定的時候,國家需要的不是武將,而是可以治理國家的文臣,此時作為齊國相國的曹參心中自然也是非常的迷惑的。

以前打仗只要是衝鋒陷陣就可以了,但是國家的治理和打仗不一樣,於是曹參也是陷入到了迷茫當中

曹參聽說膠西有一個叫做蓋公的人非常的有才能,對於黃老之術非常的擅長,於是曹參就開始去求見蓋公,請求蓋公指點自己。

曹參是和劉邦打天下的武將,為何講究黃老之學,留下蕭規曹隨美談

(影視中淮陰侯韓信的形象)

既然蓋公非常的擅長黃老之術,自然對於曹參的引導的方向就是無為而治了。

等到曹參見到了蓋公,蓋公對曹參說: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推此類具言之。

大意就是治理國家的方式主要就是清靜無為,讓百姓自行安定,以此類推的,蓋公將這樣的道理都講完了。

這就是曹參以黃老之術開始治理國家的開始,事實證明,曹參的選擇是正確的,漢初的時候,天下經歷了長時間的戰爭,需要的就是休養生息,於是在曹參的治理下,齊國安定團結,得到了齊國人民的好評。

到後來蕭何死後,曹參繼承了相國之位後,延續了自己在齊國的治理國家的辦法。

甚至就連非常的仁厚的漢惠帝都看不下去曹參這種作風,但是經過曹參的解釋以後,漢惠帝對於曹參的做法也是非常的贊同。

這就產生了我們大家非常的熟悉的蕭規曹隨的典故。

可以說曹參實行無為而治的方式治理國家,蓋公的功勞是功不可沒的,甚至可以說蓋公是起著決定性的因素的。

四、結語

從武將到無為而治,曹參的轉變可以說是非常的巨大的,但是也許就是曹參的這種能夠快速的適應環境的特點,為曹參安穩的度過自己的一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雖然司馬遷在《史記》中提出,曹參之所以有這麼多的戰功是因為曹參跟隨著韓信,在韓信死後,功勞才歸功於曹參的。

曹參是和劉邦打天下的武將,為何講究黃老之學,留下蕭規曹隨美談

(影視中曹參的形象)

然就像我們前面提到的,不是每個人都是韓信,如果一個普通人能夠做到曹參這樣的完美,那麼這個人就已經是非常的強大了。

不一定要轟轟烈烈,但是要做好自己,這樣的人生才有意思,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要青史留名的。

注:本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