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員選拔:不只有八股取士,庶吉士以文學取士,館課賦出現

提起明朝我們都不陌生。明朝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漢族建立政權的王朝,與之前蒙古族建立的元朝不同,

明朝恢復了科舉制度,

朝廷要透過科舉考試選拔官員。

元朝為了鞏固蒙古族的統治,避免漢人當權,便透過棄用科舉制阻礙漢人的上升通道,最後自取滅亡。明朝為了加強統治,加強中央的權力,在恢復科舉制度的同時嚴格限制了科舉制的內容。

明朝官員選拔:不只有八股取士,庶吉士以文學取士,館課賦出現

透過八股取士的方式限制學子的思想,顯然是對明朝的政局不利的。不過除了八股取士這種迂腐落後的制度之外,明朝還有其他選拔官員的途徑,比如

庶吉士制度。

庶吉士制度便是為了給明朝選拔高階官員而存在的,

其在明朝的發展中得到完

善。與八股取士禁錮人們思想的方式不同。

明朝官員選拔:不只有八股取士,庶吉士以文學取士,館課賦出現

庶吉士制度促進了明朝文學的發展,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並且形成了館課賦文學。可見在庶吉士制度的引導下,明朝的文學事業也有了

極大的進步。

一、官僚機構的支撐

1、選拔標準

庶吉士指的是某種進士,他們在翰林院等部門進修,是服務於明朝一部分重要機構的,也是明朝十分重視的一批人才。庶吉士制度也是為了選拔人才而存在的,透過文學來取士,也有著具體的

選拔標準和流程

首先是館選,館選不會受到太多的限制,也沒有強制的內容要求。其次是教習階段,主要學習詩詞歌賦,在學習一段時間之後

參與考試。

最後是散館階段,要針對大家學習過的內容進行考核,從中選拔出成績優異的人留用。由此可見,庶吉士的選拔都以文學為主,他們從學習到最後的考試也凸顯著

文學取士的重要性。

明朝官員選拔:不只有八股取士,庶吉士以文學取士,館課賦出現

2、存在弊端

相比於落後的八股取士制度,庶吉士制度不再禁錮人們的思想,但是其自身也存在弊端。我們知道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吸取了歷朝歷代走向覆滅的教訓,廢除了存在兩千餘年的宰相制度,

避免相權與皇權相抗爭。

但是這樣一來,朱元璋身上的壓力過大,他每天起早貪黑,處理上百條奏章,日復一日的艱辛讓他難以支撐,所以便出現了

內閣制度的雛形

內閣的存在就是為了減輕皇帝的壓力,幫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到了朱棣統治時期得到發展完善,建立起

健全的內閣制度。

明朝官員選拔:不只有八股取士,庶吉士以文學取士,館課賦出現

既然內閣是為了處理朝政而生的,所以必須要選拔出有用的人才

為國家謀求進步。

內閣中的官員大部分都是透過庶吉士制度選拔出來的,但是庶吉士制度主要培養的是文學素養,而並沒有對官員的理政能力加以考核。

所以透過庶吉士制度選拔出來的人才,其

自身素養與行政能力

不匹配,人才和行政之間難免會產生矛盾,明朝的官僚機構也因此受損。

庶吉士制度的存在本身是為了選拔人才維護統治的,但是

文學取士

的方式無法保證高階官員的行政能力,所以這項制度也存在著明顯的弊端。

明朝官員選拔:不只有八股取士,庶吉士以文學取士,館課賦出現

二、館課賦文學出現

1、館課文集發展

庶吉士制度不斷髮展完善,到了萬曆年間,已經成為了館課文集發展的重要支撐。雖然庶吉士制度在選拔人才方面存在漏洞,無法將官員的

身份和能力匹配起來

,但是仍然不能否定其存在的價值。

庶吉士制度對文學方面的成就已經遠遠超過的其原本的功能,不再拘泥於選拔人才,而是促進了文學興盛。隨著庶吉士制度帶動了

館課文集的發展

,當時甚至出現了多科館課集等許多類別。

其中規模最為龐大的多科館課集流傳至今,可見在當時有多麼繁榮。館課集的存在也象徵著明朝文學發展的程度,標誌明朝館課賦文學的

發展達到了巔峰。

明朝官員選拔:不只有八股取士,庶吉士以文學取士,館課賦出現

2、體裁的發展

館課賦在不斷的發展中成為當時文學教育的標杆,象徵著明朝

文學發展的繁榮景象

。不光數量上能夠代表當時的主要文學形式,就連體彩也是與眾不同的。

數量上我們前文提到過,館課賦有多科館課集、單科館課集和單人館課集等諸多分類。體裁方面,原本是沿襲了元朝的體裁,後來隨著發展便出現了唐宋時期的體裁,還將各種不同來源的體裁融合到一起。

加入到創作當中,形成了

極具特色的創作風格

,館課賦的內容也因此展現出新的面貌。由此可見,庶吉士制度促進明朝文學發展方面有著巨大的貢獻。

明朝官員選拔:不只有八股取士,庶吉士以文學取士,館課賦出現

明朝的庶吉士制度原本是為了選拔官員而存在的,以彌補八股取士存在的漏洞。但是庶吉士制度透過文學取士,限制了官員的理政能力,他們的官職與能力不相匹配。

作為內閣機構的主要人才來源,庶吉士只重視官員的文學素養,而忽略了其自身能力,並沒有展開對官員能力的考核,

這也是其存在的弊端。

好在庶吉士制度為明朝的文學發展注入了能量,使得明朝的文學發展走上新的巔峰。

參考文獻:

《明太祖實錄》

《明代庶吉士與臺閣體》

《明太宗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