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近乎奴隸的服務型人員,為何宦官能獲得如此高的官職呢?

內侍省,是歷代官署中最特殊的一個。從名字我們就能看出,這是專門服務於大內,為皇帝提供近侍的機構。皇宮裡的雜務,均由內侍省負責。

作為一種近乎奴隸的服務型人員,為何宦官能獲得如此高的官職呢?

內侍省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隋朝。

隋朝廢除了北齊的中侍中省和長秋寺,將二者的職能合併,於是,便有了內侍省。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內侍省亦被稱作長秋監。唐代或稱內侍省,或稱司宮臺。早期在內侍省任職的官員,未必是經過閹割的宦官,還有可能是知名文士。內侍省的最高長官,就是內侍監。

平日裡該部門負責的事務,就像我們在電視裡看到的那樣,宮門的守備工作、宮內的巡邏工作、替皇帝傳達旨意、內廷的清理、內庫(皇帝的小金庫)的管理,以及皇帝、后妃的飲食起居等等。當然,除了這些之外,內侍的工作還有很多,不過,由於比較龐雜,所以無法進行整理歸類。

作為一種近乎奴隸的服務型人員,為何宦官能獲得如此高的官職呢?

宋代沿用了內侍省的叫法,元代則以侍正府取而代之,到了明朝內侍制度已趨向完善,設立了12監4司8局共計24個內官衙門。之後,隨著內侍勢力的發展壯大,清朝以前的朝代均出現了宦官亂政的情況。宮內各官署的職務,皆由宦官擔任。

由於,他們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更接近皇帝,所以往往掌握“第一手資訊”,權力可與外廷各機構比肩,甚至,猶有過之。到了清朝時期,清代的統治者則從前朝宦官亂政的情況中汲取了前車之鑑,所以便將所有閹人通通劃歸內務府管理,禁止宦官擔任官署的長官。

這樣的安排,徹底掐死了宦官參政的可能。雖然晚清出現了李蓮英等有一定參政權的太監,但他們對朝政的影響力根本無法與前代的權宦比肩。

“監二人,從三品;少監二人,內侍四人,皆從四品上。監掌內侍奉,宣制令。其屬六局,曰掖庭、宮闈、奚官、內僕、內府、內坊。少監、內侍為之貳。皇后親蠶,則升壇執儀;大駕出入,為夾引。武德四年,改長秋監曰內侍監,內承奉曰內常侍,內承直曰內給事。”

從這裡我們能看到,內侍省官員的品階相當高。

作為一種近乎奴隸的服務型人員,為何宦官能獲得如此高的官職呢?

作為一種近乎奴隸的服務型人員,為何宦官能獲得如此高的官職呢?

以禁止宦官等級超過三品的清朝為例,僅乾隆一朝,四宮監管的“月薪”就高達八十八兩銀子,還有八石米的補貼。他們雖然沒有外廷官員的“灰色收入”,但朝廷直接給予的福利待遇卻比外廷大臣還要高。至於李蓮英,慈禧為了將他破格提拔為二品總管,竟不惜違背祖制。究其原因,只能說:這些人與統治者時時相伴,與統治者之間感情匪淺罷了。

這種心理極易引發宦官之禍,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心知肚明。所以,每個王朝的皇帝都曾對限制宦權進行過嘗試。宋朝禁止宦官參政,連議政都是不被許可的。為了將他們與外廷大臣區分開,避免他們獲得特權,宋朝皇帝還專門設定了用於宦官的一套品階。平時皇帝交待給宦官做的最要緊之事,也不過是“供灑掃”,掃掃地收拾收拾房間,安安心心地做個奴隸,不要有非分之想。

然而,宦官畢竟與皇帝朝夕相伴,有些宦官甚至陪伴了皇帝的一生。宋神宗與身邊的幾位貼身內侍關係不錯,所以宋代宦官不得參政的祖制就是他打破的。繼宋神宗以後,宦官便有了參政的權力。到了宋徽宗執政時期,甚至,出現了手握兵權的宦官將軍。到南宋建國後,朝廷再次重申祖制,禁止宦官參與到政治中來,尤其禁止宦官獲得兵權。

作為一種近乎奴隸的服務型人員,為何宦官能獲得如此高的官職呢?

以至於,南宋時期有了“不得使宦官參政,違者流放兩千裡”的奇葩禁令,只是,能讓宦官參與到朝政中的唯有皇帝,不知這“流放兩千裡”是在嚇唬誰。南宋時期的宦官,可謂史上最慘。他們非但不得參與朝政,連“坐享富貴”都不行,不得參與軍務,不得僭越宮禁、不得接待賓客。算來算去,南宋的宦官只能老老實實地在大內服務皇帝,連走出皇宮的資格都沒有,平時連交個朋友都得挨罰。

除了宦官之外,南宋皇帝還覺得女眷參政同樣是隱患,倘若后妃聯合外戚,後果便不堪設想。於是,南宋時期出現了“女後不可使預事”的禁令,禁止後宮的女眷問政。然而,南宋的危機與內廷無關,關鍵在於外患,所以南宋皇帝對內宮的嚴防死守,實屬徒勞罷了。

參考資料:

【《隋書》、《資治通鑑》、《舊唐書》、《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