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視野」新基建地方規劃陸續出爐,拼“生態”還拼“認知”?

(集微網報道 文/清泉) 伴隨著雲計算、大資料、5G等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驅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同時,也對城市新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如何應對新基建帶來的挑戰,如何抓住數字經濟下的新機遇?這不僅需要科技創新、生態協作,更需要行業的認知覺醒。

「芯視野」新基建地方規劃陸續出爐,拼“生態”還拼“認知”?

新基建五年規劃陸續出爐

新基建已成為各地政府發力的“基石”。

國家發改委在3月就已經表示,今年將出臺“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拓展5G應用,加快工業網際網路、資料中心等建設。

全國規劃雖尚未出爐,但地方已經開始行動。今年以來,各地“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陸續公佈,包括四川、江蘇、貴州、安徽、浙江、山東、山西以及重慶等。

從這些規劃來看,在新基建領域,各地事實上展開了一場競賽。

四川和江蘇分別提出,到2025年,資訊基礎設施達到全國領先水平和資訊基礎設施均衡發展能力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重慶提出,到2025年建成全國領先的新型基礎設施標杆城市。浙江也要打造全國數字基礎設施標杆省份,總體建設水平要達到國際一流、國內領先。

可以說,新基建已經成為一個熱點投資方向,大量專案落地,帶來新基建的增長。

據國家發改委的定義,新型基礎設施包括資訊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

。各地的規劃都圍繞這些領域展開,並制定了具體量化指標。其中,5G基站、資料中心、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領域增長最為顯著,商機無限。

“認知挑戰”大於“技術挑戰”

一個智慧城市如何去進行頂層設計和互動,對很多廠商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東華雲計算有限公司CEO郭浩哲深有感觸地指出,

“這其中包括大家對技術的認知、儲備以及選擇

。”

作為東華雲計算的母公司,東華軟體在智慧城市等建設領域擁有近20年的歷史,主營業務有四大板塊:智慧醫療、智慧金融、智慧能源和智慧城市,而賦能這一切的一個根本技術就是雲計算。

郭浩哲表示:“目前的雲計算技術依然不能夠滿足行業的需求,不管是國內廠商還是國際廠商,大家都在積極進行技術演變,

選擇哪種為我們的城市建設服務,選擇哪種技術進入新基建的生態中來,目前行業還缺乏一個比較統一的認知,

例如採用什麼樣的儲存技術、雲技術,是否直接過渡到容器階段等。”面對著技術快速發展階段引起的一些技術認知上的壓力,郭浩哲認為,

業界需要建立一個從設計、研發到互動一體化涉及整個智慧城市的方法論。

在資料中心這一新基建的重要領域,選擇哪種技術同樣至關重要。根據信通院《中國雲計算開源發展調查報告(2019年)》資料顯示,超過七成的企業已經使用容器技術或正在測試應用環境,雲原生技術已成為突破轉型瓶頸的重要路徑。

而在雲原生技術領域耕耘多年的靈雀雲公司面臨的挑戰則是新技術如何落地的問題,靈雀雲創始人兼CEO左玥表示:“靈雀雲從七年前就開始在中國推廣雲原生技術,

我們當時就非常篤定地認為,這是雲計算的未來,但真正落地卻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如何平衡新技術和傳統的軟體、管理以及各行業的規章制度的關係,這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

”據悉,為了解決傳統純雲原生技術不能完全滿足安全部門、網路部門的監管要求的問題,靈雀雲研製出Kube-OVN,貢獻給了CNCF社群,以助力更快推進雲原生技術真正落地,產生價值。

隨著數字化的深入,海量資料隨之而來。IDC預測,2025年,全球資料量將達到175ZB,5年年均複合增長率31。8%。資料的儲存、分析和處理將是資料中心新基建的重要部分。單就攝像頭來考慮,一個城市數十萬個攝像頭每天產生的資料就相當可觀。據統計,由於技術與成本的限制,

目前城市的資料儲存時長一般不超過6個月

。“我們的陽光儲存可以用非常低的價格讓存不起的資料都儲存下來。”易華錄副總裁宋徵對此表示。在城市數字新基建領域,易華錄已實踐多年,資料湖業務遍及全國36個城市,對於政府部門的各種資料可以進行全生命週期的管理,包括收、存、治、用、易等。

據悉,以前政府的資料分散在各地、各部門,打通起來很難,同時沒有規範化的管理,透過新基建對這些資料的一整套管理後,資料變得更有序,可以長期儲存應用,並進行資產化轉變。從而可以快速提高當地政府對資料的掌控能力。

“目前面臨的挑戰很大程度是在思想認知上。”宋徵指出,“一些政府部門以及各級局、委對自己的資料視如寶貝,不肯開放,制約了資料之間的打通,另外資料合法合規的使用是另一大挑戰,怎麼能夠既保證資料安全又發揮資料作用,同時還能讓資料流動起來,產生價值增值,這是未來五年要重點突破的一大方向。”

對於未來新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挑戰,英特爾公司市場營銷集團副總裁兼中國區行業解決方案部總經理梁雅莉認為,

有幾項重點需要關注,第一是連線,

越來越多的智慧化裝置在升級,基礎設施連線也在升級;第

二是思考,

隨著人工智慧、大資料等的賦能,讓我們的思考也在升級:

第三是體驗,

當有了連線升級、思考升級,具備基本的新基建設施後,我們還要考慮能夠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如何讓生活、工作更便利,這是體驗的升級。

“目前一個迫切的需要是讓整個社會對未來的新基建要有正確的認知。

” 梁雅莉強調。

新基建離不開生態協作

據百度百科資料,截至目前,中國縣級以上(包括縣級市)的建制市接近700座,鑑於地域經濟差異、技術差異以及認知的差異,要想在這麼多城市推進落地新基建,面臨的挑戰可想而知。

梁雅莉認為,在推動智慧城市的建設中,僅有基礎設施的創新還不夠,還要有足夠的市場來落地創新,要有足夠豐富的生態系統去發展創新技術,透過應用場景去落地,基礎設施的創新和生態系統的發展相輔而成。

星辰天合營運長翟靜也認為,“現在的科技創新有一個特點,

就是生態屬性,它需要有來自硬體平臺、軟體基礎設施,大型國企、應用開發商等不同領域、不同層面的企業,共同把生態建設起來,其中每個企業做好自己擅長的事情,這樣才會促進新基建更加良性動能地發展。

專注於軟體定義儲存技術的星辰天合在新基建領域已服務了超過上千家企業,軟體定義儲存的概念就是在通用硬體上面部署一個虛擬化的軟體,讓快速迭代的硬體紅利透過軟體去釋放,助力各行業應用。“我們欣喜地看到很多老、少、邊、窮地區,都已經在我們生態鏈合作伙伴的幫助下,用上了包括軟體定義儲存、雲計算等技術,我們真正感受到了科技賦能整個產業的力量。”翟靜表示。

面對不斷需要降低的儲存成本挑戰,同樣離不開生態夥伴的合作。儲存不僅僅需要算力支撐,需要多雲互動、雲網打通,還需要更多介質方案去做資料的長時間留存。最近,易華錄與英特爾戰略合作,把易華錄的超級儲存與英特爾的超級計算結合起來,致力降低儲存成本,提高資料收儲與開發治理的能力。

新基建描繪的未來市場巨大,但在新基建的落地上目前仍處在初級階段,以新基建中的重要領域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來看,目前的建設還遠遠不夠。理想的新基建應該是什麼樣子?翟靜如此描述:“

當我們開車需要充電時,某個充電樁會適時出現在面前提供服務,而要達到這樣資料催生下的智慧化,離不開雲邊協同、車路協同,需要有交通大資料中心,把相關資訊收集、彙總、分析與處理,這就需要建立一個大生態。

”(校對/無劍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