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身處“戰國七雄”之外,卻有超“七雄”之功,憑此堅持到最後

翻開東周末期和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可以發現,諸侯分裂後群雄迭起,紛紛嗅到需要戰爭才能瓜分王室領地的味道,一時間就出現了以秦國、楚國、齊國等諸侯為首的戰國七雄,其他小諸侯更是層出不窮,整個東周王室名存實亡。不過雖身處

“戰國七雄”之外,但卻有著超越七雄之功的國家那必定是魯國,也正是魯國的功,支撐著魯國走到最後的戰國末期。

魯國身處“戰國七雄”之外,卻有超“七雄”之功,憑此堅持到最後

其實按照輩分講,秦國是西周時的秦人首領秦非子因給周王室養馬有功,公元前

905

年秦非子被周孝王封在秦地,而楚國也是周王朝的附庸,但魯國的受封君王是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所以魯國在戰國七雄中不僅爵位身高,而且由於是直系皇親國戚,和東周交往自然而然不可不頻繁,也是姬姓

宗邦

,諸侯

望國

,東周王室自然而然最重視魯國。但隨著東周開始沒落衰敗,魯國也開始走向一條苟延殘喘的路子,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即使戰國七雄紛爭不斷,魯國依然堅持到了最後,這和魯國本身的原因不可或缺。

魯國身處“戰國七雄”之外,卻有超“七雄”之功,憑此堅持到最後

原來,魯國在群雄紛爭時期,伯禽在位四十餘年,堅持使用周禮治理魯國,又加上成王賦予了魯國

郊祭文王

奏天子禮樂

的資格,也正是因此,魯國儲存了相當一部分的封建文明的禮儀廉潔,著名的經典《春秋》《左轉》等偉大遺產也正是出自於魯國,而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也正是在魯國誕生,可以說,魯國衍生出了燦爛的儒家文化,也正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瑰寶。世人稱

周禮盡在魯矣

魯國身處“戰國七雄”之外,卻有超“七雄”之功,憑此堅持到最後

正式這樣的環境下,魯國講文明發展到極致,透過文化的影響,魯國將其影響力轉化到外交和政策上,有著強有力的歷史文化和儒家文化化身,魯國也就有了堅持到最後的基礎。

此外,魯國在燦爛的文化溫床中人才輩出,幫助路過多次化解周邊大國的進攻,周莊王

14

年,齊國開戰進攻魯國,魯國曹歲運用智謀打贏了這場以少勝多的戰鬥。此外,當魯國身處內憂外患的環境下,孔子與其底子出使列國,用文明和儒家文化化解了諸多危機,進而使局面得到有效拉扯,延緩了魯國的滅亡。

魯國身處“戰國七雄”之外,卻有超“七雄”之功,憑此堅持到最後

此外,天然的地理環境也讓魯國得到有效的緩解,東周時期也是魯國最為巔峰的時間段,魯國疆土橫跨泰山、徐淮,和周邊七雄處於一個較為緩和的地步,也正是因此魯國可以割捨周邊小領地以獲取全域性穩定。

魯國身處“戰國七雄”之外,卻有超“七雄”之功,憑此堅持到最後

正是如此,天時加上地利人和,讓魯國在春秋戰國時間湧現出一批批精神文明財富,也湧現出一批批人才,因此雖身處戰國七雄之外,卻對後人來講有著超越戰國七雄之功,為我國燦爛的古代史新增精彩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