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總兵究竟是多大的官職?看完明白了

總兵在清朝,是怎樣的存在呢?說得通俗一點,總兵之上有提督,大概相當於軍區司令,而總兵呢,就是軍分割槽司令員。軍銜嘛,有說相當於軍長的,有說相當於師長的。當然,生搬硬套只是為了便於理解,實際上,總兵在清朝的確是很大的官,正二品。按編制,整個大清1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八十多個總兵,統領著六十多萬常備軍。

清朝總兵究竟是多大的官職?看完明白了

總兵是明清時期的武官官職軍階名稱。該名稱在明朝是無品制,清朝初期也是無定品,中後期通常算正二品;類似如今的軍長或軍區司令員之類。明朝時期,總兵通常是公侯或地方都督兼任。清中後期,軍權歸屬於各省巡撫提督文官,由巡撫提督總兵武官調遣,所以總兵官職改為正二品。正常情況下,清朝時期在全國設有總兵定員83名,其中,陸路總兵約佔70名,水路約13名,統轄中國十八省614防營約63萬兵力。

清朝總兵究竟是多大的官職?看完明白了

清初兵制可分為旗兵與漢兵兩大類。旗兵是清朝入關前的原始兵制,漢兵則從清初到清末先後有綠營、鄉勇和新軍。旗兵又分為八旗兵,以鑲黃、 正黃、 正白、正紅、 鑲白、鑲紅、正藍、 鑲藍八種旗幟為標誌。漢兵前期稱綠營兵,是參照明朝軍衛制度改編和新招的,以綠旗為標誌。1840年鴉片戰爭失敗以後,八旗兵與綠營兵腐敗不堪,又爆發太平天國革命,朝廷讓各省舉辦團練“助剿”,出現鄉勇,如曾國藩的湘勇。1894中日甲午戰爭慘敗以後,鄉勇又相繼腐敗不堪,於是又出現新軍。

清朝總兵究竟是多大的官職?看完明白了

清代總兵為綠營兵正,官階正二品,受提督統轄,掌理本鎮軍務,又稱“總鎮”。其直接統轄的綠營兵稱“鎮標”。清初,總兵無定品,系左右都督、同知各銜,乾隆十八年(1735),始定品軼。京師步兵營有左、右翼總兵,為步兵統令佐官,清末,北洋海師亦有左、右翼總兵,各統鐵甲艦為領翼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