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節儉的帝王,建帝國,開盛世,老百姓卻恨他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皇帝,如果能夠堅持節儉的生活,通常會被後世不停地歌頌,比如漢文帝,不僅後來的史書和百姓讚美他,就連後世的皇帝也紛紛以他為榜樣;比如清帝嘉慶、道光皇帝生活節儉,雖然皇帝做的一般,卻亦得到了後人一定理解。

歷史上最節儉的帝王,建帝國,開盛世,老百姓卻恨他

但是歷史上有這樣一個帝王,素衣素食,生活節儉,宮中妃妾也禁止打扮,並且教育自己的皇子們也要節儉,不僅如此,他還終結了我國曆史上最黑暗的分裂局面,建立了被稱為“中華第二帝國”的大一統王朝,更開創了一朝的盛世,卻被當時的百官和百姓所憎恨,此人便是隋文帝楊堅。

隋朝老百姓卻非常恨他,偉人還稱他“蘊藏大亂”。

為什麼這樣一個開創盛世,完成統一,功業直逼秦始皇的皇帝,會被憎恨呢?

通常,大家認為隋朝的滅亡是由於隋煬帝橫徵暴斂,開運河、徵高麗正一系列原因導致的,但這種說法卻忽視了一個問題——隋朝是像秦朝一樣的短命王朝,即便隋煬帝荒淫,難道隋文帝打下的基礎,竟然不能為他多支撐一代人嗎?

漢末、唐末、宋末、明末很多皇帝比隋煬帝還荒唐,也不乏常年征戰和大興土木者,這些王朝卻也沒有說完就完啊。另外,就算那些王朝的末世帝王再荒淫,也有很多追隨者願意為王朝續命,讓王朝再經過幾個昏君之後才倒臺,為什麼隋朝連隋煬帝一代都堅持不過去呢?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人們要推倒一個王朝,也不是一朝一夕的痛苦所能夠導致的。一個王朝的建立固然艱難,想要一下子倒下去,其實也並不容易。而隋朝的滅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如偉人所言,從隋文帝時就“蘊藏大亂”而埋下了伏筆。

歷史上最節儉的帝王,建帝國,開盛世,老百姓卻恨他

《貞觀政要》裡記載,隋文帝雖然克己復禮,勤勞思政,傳參而食,然而對自己苛刻的同時,對別人更加苛刻。他反對下屬貪汙也就罷了,居然還故意派人去給手下行賄,等人家中了圈套之後,再處以極刑,這樣的皇帝,顯然是得不到官僚階層的支援,等他死後,威壓不再,誰願意給他家效命?

另一方面,他自己節儉的同時,對百姓的苛刻也到了極致。史書記載“隋開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飢乏,比至末年。是時倉庫盈溢,竟不許賑給,乃令百姓逐糧。”也就是說,隋文帝不斷地給國家積累財富,甚至百姓饑荒時也不願意拿出來。以至於“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劍橋中國隋唐史》)。到了唐朝時,這些糧食還在用。

如果說世界有五大吝嗇鬼,隋文帝顯然將位列其中。如果單純從他積累糧食,最後給唐朝皇帝用了這件事來看,顯然是像葛朗臺等人一樣可笑的,甚至不如葛朗臺,畢竟葛朗臺守著財富是為了生財富,隋文帝只是把財富守在倉庫中。

大思想家王夫之一針見血的評價隋文帝楊堅:隋文帝之儉,非儉也,吝也!

這樣的情況下,百官自然不會擁護朝廷,百姓也沒有歸屬感。所以到了楊廣的時候,修運河,徵高麗,國庫卻依然充盈,但百姓卻開始造反,地方諸侯也不斷叛亂,隋文帝的兒子隋煬帝楊廣也被自己的部將殺死了。

秦朝末年還有章邯等人願意為國征戰,秦地百姓也同情子嬰,東漢末年,雖然天下大亂,桓靈二帝昏庸,士大夫和百姓們仍然很長時間裡認為自己屬於漢朝,但是隋朝人卻對隋朝根本沒有感覺和感情。

歷史上最節儉的帝王,建帝國,開盛世,老百姓卻恨他

一定程度上講,隋文帝把國庫財富積累到唐朝,卻不肯給百姓賑災,與某個故事裡拼命賺錢,結果英年早逝,老婆帶著財產嫁給司機的人並沒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