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趙禎的寢陵

宋陵,北宋皇帝(960-1127年)及其陪葬宗室的陵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十一五”期間國家100處大遺址保護重點工程之一,是我國現存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著名帝陵之一。

宋陵地處鄭州、洛陽之間的鞏義市,隴海鐵路穿境而過,開洛高速貫穿東西,南有嵩山,北有黃河,依山傍水,風景優美,被人譽為生在蘇杭,葬在北邙的風水寶地,

是中國中部地區規模最大的皇陵群,佔地面積約156平方公里,共有300餘座陵墓,現地上所存700多件精美石刻,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

這個巨大的陵墓群,幾乎涵蓋了北宋所有的皇帝,北宋九帝中除徽、欽二帝被金人擄去囚死在漠北外,其餘七帝均埋葬在鞏義,加上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的陵墓,統稱“七帝八陵”。

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趙禎的寢陵。

遊記: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趙禎的寢陵

宋仁宗初名受益,是宋真宗趙恆的第六子,即民俗演義《狸貓換太子》中的太子。

宋仁宗生於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1022年即帝位,1063年病死開封,享年53歲。

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期間,國泰民安,文臣武吏薈萃,科學文化發達,達到宋王朝鼎盛時期

除此之外,還有皇后陵22座,親王、公主、皇子皇孫、諸王夫人墓144座,包拯、寇準、高懷德、趙普等名將勳臣墓9座,帝系宗親陵墓近千座。

鞏縣宋陵與歷代皇陵相反,面山背水,把陵臺安置在地勢最低的地方,大概是受了當時風水堪輿學說的影響。

陵前石刻群十分壯觀,採用圓雕、浮雕、線刻等多種技法,造型雄渾,表現手法細膩,不少是雕刻藝術珍品。

遊記: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趙禎的寢陵

鞏義市博物館位於北宋永昭陵(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趙禎的陵墓)東南隅,創建於1997年,2001年10月1日正式開館投入使用,是一座現代化的中型博物館。

鞏義市博物館展陳文物519件,《洛汭瑰寶》、《唐宋三彩》、《陶瓷精粹》、《石刻藝術》《木雕玉器》、《臨時展覽》等七個部分共12個展廳。

館藏特色為唐三彩和鞏縣窯白瓷。

鞏縣窯,唐代重要瓷窯,在今河南鞏縣。

1957年發現。

隋已生產青瓷平底碗及高足盤等,器外壁施釉不到底,唐代生產白瓷、黑瓷、絞胎、唐三彩及黃、綠、藍等單色釉陶器。

遊記: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趙禎的寢陵

白瓷中有一部分作為貢品,供民間所用之茶器為其大宗產晶。

鞏縣窯是已發現的燒造唐三彩的最主要窯址。

該窯產品特徵是:白瓷胎色灰白,釉色白膩,質量較好;黑瓷胎體厚重,胎白釉黑,修胎精細,製作規整。

三彩陶器胎呈灰白色,釉色有黃、綠、紅、蘭、白、褐等多種,也有單色釉器及紋胎裝飾釉器。

鞏縣窯。

該窯始燒於隋,盛於唐,到五代初衰退。

遊記: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趙禎的寢陵

隋代燒青瓷,唐代燒白瓷,還燒三彩陶器、黑瓷、紋胎和茶葉未釉等。

產品有碗、注壺、盤口瓶、盒、缽、杯、豆、枕、人物動物等

工藝特徵是器物多為平底、玉壁底、淺圈足園餅狀突足等。

三彩器是先燒素壞,再掛彩燒成。

器物裝燒墊具有三岔支具,長方形墊具和園形託珠,器物內或足底一般留有幾個墊具痕

鞏縣窯唐三彩燒製成功,在我國陶瓷史上閃耀著燦爛的光輝,對後來的宋、遼三彩和元、明、清的琺花、素三彩、五彩瓷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中外陶瓷專家在考察河南鞏義黃冶唐三彩窯址後達成共識,這一窯址除了大量生產唐三彩,還是著名的唐代青花瓷產地。

遊記: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趙禎的寢陵

青花瓷與唐三彩一脈相傳,是由唐三彩中的藍彩發展而來的。

停止燒造唐三彩後,黃冶窯用製作三彩的東西,燒造了青花瓷。

唐青花瓷有三個特點:一定是白瓷;釉下點鈷藍;燒成溫度攝氏1300度。

根據青花瓷的這些特點,專家認為這一批陶器三彩是向青花瓷器過渡期的產物。

中國青花瓷最早出現在唐代,唐代的鞏縣窯就開始使用含有鈷的藍釉彩來裝飾陶瓷器,但是唐代青花瓷的製作還不成熟,而且隨著鞏縣窯的衰落還一度中斷。

遊記: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趙禎的寢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