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春日郊遊,這首詩盪滌俗慮,讀完陶冶情操,樂而忘憂

韋應物是唐代著名詩人,他宦海沉浮四十多年,閱遍了世路人情,受盡了悽風冷雨。年輕時也曾壯志凌雲,晚年卻逐漸地厭倦了朝堂紛爭,他希望歸隱山林,卻總是無法如願。每次讀到“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都為詩人的淡泊胸襟所折服。“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更彰顯了作者因無所作為而一籌莫展的心情。白居易曾評價他的山水詩高雅閒淡,自成一家之體,下面就精選他的另一篇描寫山水的作品,韋應物春日郊遊,這首詩盪滌俗慮,讀完陶冶情操,樂而忘憂。

韋應物春日郊遊,這首詩盪滌俗慮,讀完陶冶情操,樂而忘憂

東郊

唐代:韋應物

吏舍跼終年,出郊曠清曙。

楊柳散和風,青山澹吾慮。

依叢適自憩,緣澗還復去。

微雨靄芳原,春鳩鳴何處。

樂幽心屢止,遵事蹟猶遽。

終罷斯結廬,慕陶直可庶。

韋應物春日郊遊,這首詩盪滌俗慮,讀完陶冶情操,樂而忘憂

大曆14年春,46歲的韋應物在鄠縣擔任縣令,這對年少時曾在唐玄宗身邊擔任侍衛的他來說,如論如何也料想不到。他本來出生於名門望族,安史之亂後他離開了皇帝,從此便結束了自己放浪的生活,開始立志讀書。在地方工作,他勤於吏職,簡政愛民,並時時反躬自責,為自己沒有盡到責任、而空費俸祿感到自愧。

韋應物春日郊遊,這首詩盪滌俗慮,讀完陶冶情操,樂而忘憂

但是勤政愛民的詩人有時也很矛盾,自己努力工作,朝廷是否知道,別人又是否理解,最主要的是自己因為太過於投入,身體變得逐漸衰弱。於是他終於理解陶淵明為何要隱居,自己也不時地開始尋求擺脫這些令他身心疲憊的差事。“吏舍跼終年,出郊曠清曙”,詩人整年拘束官署之中實在煩悶,清晨出去郊遊,頓覺精神歡愉。這樣的縣令讓人感佩,這樣的詩人更值得尊敬。

韋應物春日郊遊,這首詩盪滌俗慮,讀完陶冶情操,樂而忘憂

韋應物獨自一人在郊外的曠野散步,視線好久沒有如此開闊了。“楊柳散和風,青山澹吾慮”, 嫩綠的青草、深碧的灌木,春風拂楊柳、青山淡憂愁,詩人深深地呼吸著郊外的新鮮空氣,熱情地擁抱陽光,聆聽著花開的聲音,任憑思想的野馬在廣袤的原野上馳騁。此時此刻再無案牘勞形,也不見喧囂和煩惱,唯有野花的幽香和萬物的蓬勃生機。

韋應物春日郊遊,這首詩盪滌俗慮,讀完陶冶情操,樂而忘憂

中間兩聯寫景狀物更加精彩紛呈,詩人靠著灌木叢,自由自在地憩息;沿著澗流旁,任憑意願地徘徊。芳香的原野上落著迷濛的細雨,寧靜的大地到處都有春鳩啼鳴。不由得令人想起陶淵明的詩,“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人真想過一種自耕自食、儉樸寡慾的生活,從此寄心於遠、至閒至靜。

韋應物春日郊遊,這首詩盪滌俗慮,讀完陶冶情操,樂而忘憂

最後兩聯闡發心情,“樂幽心屢止,遵事蹟猶遽”,意思是說,本愛長處清幽,卻屢次不得如願,只因公務纏身,行跡十分匆促。正是因為韋應物工作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手頭總有處理不完的公務,自己又細緻入微,身必躬親,於是一年到頭難得有今天這樣的清閒。最後他說,“終罷斯結廬,慕陶直可庶”,作者依然羨慕陶潛,希望終有一日罷官歸隱,在此結廬,享受天人合一的樂趣。

韋應物春日郊遊,這首詩盪滌俗慮,讀完陶冶情操,樂而忘憂

這首詩情真意切,清新自然,抒發了迴歸自然的閒適快樂。全詩用了很多抒發心情的詞句,比如散和風、澹吾慮,自憩、樂幽,等等;同時也集中筆墨描寫郊外的美麗的景色,在詩人筆下,楊柳婀娜、青山含笑,微雨迷濛、春鳩歡鳴,詩人結廬且慕陶,讀者更是盪滌俗慮,樂而忘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