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造反十年不成?這位秀才五年就成功,可惜後面仆街了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這位秀才五年就成功,可惜後面仆街了

十一月十七日 洛陽。

現在,大唐東都洛陽已經向黃巢敞開了大門。 洛陽的大街上,高頭大馬踏蹄而過,大馬上,黃巢同學志得意滿。

他頭戴熟銅頭盔,外著薄鐵亮甲,肩披猩紅戰袍,當真是沖天神將,率土將軍,神氣非凡也。黃巢亦感受到大將軍的威風。他輕縱韁繩從城門昂首而過,在他的面前,是跪地迎拜的洛陽大小公務員。

很好,黃巢點頭,然後頒下命令:全軍休整,其間不得搶掠擾民。明日,殺奔長安。

十一月二十五日,洛陽失守的七天後。

長安,章信門樓。

壞訊息終於傳到長安城,長安的頭頭們再也坐不住了。眼下,他們只有發兵潼關,依靠天險以拒敵。

李儇正在章信門樓檢閱他的禁軍,受閱方陣不大,兩千多人,他的阿父告訴他,這些人都是精靈神箭手,一定可以發揮奇效。

領頭的將領是禁軍軍官張承範。

深冬的北風颳過城門,如箭一樣射在張承範的臉上,可是,張承範的心還要冷上三分。

他接受的是一份死亡任務,在前方傳來的訊息裡,黃巢的大軍據說有百萬之眾,他給人家打了對摺,再打個對摺,也有二十多萬。而李儇只給他派了兩千人。

可這還不是最讓人絕望的。

潼關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有兩千人加上原潼關守軍,如果糧草充足,士兵善戰,也不是完全沒有守住的希望。

只可惜,張承範的兩千多兵,全是臨時拼湊的殘兵。

就在黃巢攻破洛陽的同一天,長安城裡,貼出了招兵啟事,在集市上招募了士兵數千人。李儇相當欣慰的,阿父還算是自己人,在江山欲傾時仍在想盡辦法。

他不知道,阿父使了一個偷樑換柱之計。

在李儇調禁軍守潼關的命令下來了以後,長安城內富戶們一片慌亂,禁軍軍營一片哭嚎聲。父子在哭兒子,妻子在哭丈夫。要不是軍營前獵獵飛揚的軍旗,還以為這是菜市口,準備砍誰的腦袋呢。

當然,古來征戰幾人回,沙場確如刑場,特別是對於這些禁軍官兵們來說。

他們不是普通計程車兵,他們金枝玉葉,嬌貴無比,他們是長安城內的富二代。

唐末年間,長安城內,再也找不到比當禁兵更好的工作了,禁軍大兵們穿上軍服,騎上快馬,馳騁於大街小巷,吃個霸王餐,調戲良家婦女那是何等快意,何等灑脫,更不用提禁軍首領是朝中當紅的公公,要是公公哪天高興,在皇上面前美言兩句,少不得要賞賜下來。所以,他們求著父親,拿出積蓄找關係走後門參軍入伍,進入禁軍編制。

他們沒想到,禁軍除了耀武於長安,也要出去打仗的。這如何使得,聽說那幫草寇都是狼頭虎爪,殺人如麻,吃人肉喝人血。這些皮嬌肉嫩的禁軍寶貝去跟草軍幹架,這不是去送死嘛。

痛哭之後,禁軍家屬們不幹了,他們找到了當初的入伍介紹人田公公,左說情右哭訴,搞得田公公不勝其煩,終於鬆口,開一場新兵招聘會,你們各自尋找替身,軍務外包吧。

於是,在那一天長安城熱鬧得很,最喧譁的莫過於傷殘醫院了,平時,這裡面除了老弱病殘,門口可以支起簸鬥抓麻雀,這下,門庭若市,許多身著華服,騎著駿馬的人急馳而來,跳將下馬,奔將入門,張口就喊:給我一個人!一千文錢!

醫院的病人一搶而空,接下來丐幫弟子倒了黴,平時要飯,到了富人家門口,沒敲門呢,裡面就有感應,竄出一頭齜牙流涎的狼狗來。這會,當乞兒懷著忐忑不安的心要上前要口剩飯時,大門突然開啟,從裡面衝出一幫家丁,不出一言,抓住乞兒就往裡拽,像極了青樓外拉客的龜公們。被拉了進來後,卻是無事,滿滿一桌酒菜好好伺候著,等乞兒吃得心滿意足,東家還要奉送軍服一套,軍籍一本外加若干銀兩。

搞了一天,長安雞飛狗跳,終於拼足了章信門樓前這數千新兵。

這些情況,張承範是知道的,可是,他敢得罪當朝第一人田公公嗎,所以,他看著自己的這一幫新手下,除了苦笑,只能打落牙齒往肚裡吞。

李儇也看出來了,平常他的禁軍大兵們個個胖頭大耳,身闊體胖。沒想到今兒個一看,全不對味,面黃膚瘦,萎靡不振,有一些竟然連兵器都拿不穩,可是,他不敢質問,他怕一問,就連這些人也不可得。

況且,張承範還在一旁跟他哭鼻子。

張承範有些心灰,他只怪自己平時沒跟田公公搞好關係,不然也可調到四川了。現在他只有求救於李儇:“陛下,聽說黃巢的數十萬大兵,敲著大鼓,從西面雷行而來,現在臣要領兩千兵去拒敵,可是,我還沒聽到誰來為我們調撥糧草。這樣下去,我們怎麼守得住啊,希望陛下儘快調兵遣將,運輸糧草以為支援。”

李儇點頭,他給張承範開了一張空手支票:張將軍你先頂著,預備役馬上就會到。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這位秀才五年就成功,可惜後面仆街了

十二月一日。

潼關,清晨。

這一天,是冬日裡難得的好天氣,沒事的把家裡的被子拿出來曬曬,別黴掉了,老同志出來打打太極,小朋友出來打打架。

多美好啊。

只可惜,潼關上的人沒有這個好心情了。

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潼關,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雄關,南據秦嶺雄障,北擁黃河天塹。史稱:門扼九州,飛鳥不能逾。在中國十大名關中排名第二。

狀元是山海關,山海關是沾了明長城的光,在唐朝那會,潼關絕對是第一位的,此乃長安皇城的心腹之關,中土大唐的命門,亦是帝國最後的堡壘。

歷史已經證明,得潼關得關中,失潼關,失天下。在公元211年,曹操與馬超激戰潼關,曹操以沙築牆用水淋,於寒冬間一夜凍成堅壘。從而倚此擊敗馬超。在公元756年,潼關更是發生了建關以來最大的戰役,唐將哥舒翰駐守潼關,抵禦安祿山,本可倚天險以退來敵,卻不得已奉命出關,與敵決戰,最終導致唐軍大敗,潼關失守,玄宗夜奔,更讓一代佳人命喪馬嵬坡,令無數色鬼盡嘆息。

唐朝自此落入衰退。

這似乎暗示,如果哥舒翰死守潼關,安祿山這個王八蛋未必能攻進長安。但我們仔細看看歷史就會發現,有難於上青天之蜀道的四川,往往是歷史大統一程序中第一個被吞的地方。而無數號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之地,從來都不缺乏被攻破的記錄。正所謂長城修在人心裡,文藝點說就是天險不足恃,雄關不足踞。

這些大道理,潼關守將張承範也是明白的。現在,他就站在潼關之上,觀察地形,佈置防守任務。

來到這裡,他內心有一百個不情願,在路上,他也有一百個逃跑的理由和機會,但他還是來了。做出這樣的行為,無疑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從這一點出發,我們也得讚一聲張承範是條漢子。他已經拿出了比王鐸之一等文臣,高駢之一等武將更多的忠誠與熱血。

只可惜情況很不妙,在不遠處,是一夥從兗州退回來的部隊。領頭的是泰寧節度使齊克讓,這一位尚屬忠臣,當日,他被周岌的突然發作嚇住,從前線退回,沒成想路線沒選對,逃到哪,被黃巢追到哪。乍一看,倒像草軍嚮導,一路領著對方來到潼關之下。

看來,路線永遠是關鍵。

這些殘兵駐營關外,他們鬥志已失,糧草將盡,要不是潼關內的守將像聽話的小白兔,不見親孃死也不開門,他們只怕早就逃竄入關了。

張承範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他帶來的兩千精靈射手不說技藝如何,就是最最關鍵的東西:糧食也沒有。李儇給他派了一個後勤部長:運糧官,可是,運糧官無糧可運,裝病辭職了。他們只好空著肚子上路,在經過華州,準備進去補給一下,卻發現華州城內已經千山鳥飛盡,州長鑽山洞了。

走入府庫,裡面空空如也,到了糧倉,萬幸,竟然還有一些餘糧。他們搶將入手,左扒右拉,終於搞了點糧食,大家一分。每人三天口糧,還得省著點吃,碰到李大嘴那樣的主,一天得給吃沒了。

嗚呼哀哉,內牛滿面兮,我泱泱大唐,巍巍天朝,竟然要靠這兩千精靈射手,三天半飽之食來挽救了。

張承範的心無比淒涼,他一邊叫人加固工事,一邊期盼著長安能及時送來糧草與援兵。他望著無精打采的手下,和遠處如雲集風捲而來的草軍,不敢去想像接兵後會是什麼情形。

戰鬥終於打響了。先接敵的是齊克讓的部隊。

齊將軍不是孬種!他告訴自己飢餓的手下,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沒有了潼關,唐朝就要滅亡。現在,是將士殺身成仁的時候。

彷彿那一刻,這些殘兵被感動了,他們抽出了大刀,吼道:隨將軍殺敵!

彷彿那一刻,唐兵神靈護體,以一萬打數萬,以疲師敵新銳,竟然還佔了上風。眼見著,他們將上演一部潼關奇蹟。

這個世界沒有那麼多奇蹟。或者說,真正的傳奇來了,沖天大將軍黃巢登上了山崗。

黃巾鐵甲驚怒濤,白旗草兵淹華山。潼關之下,草軍之中,黃巢策馬而出,登高一呼。

這一刻,天下第一雄關見證草王的威武,六十萬大軍齊聲鼓譟。

這一刻,旗如雲,勢如火,其吶喊如驚雷,險致華山石裂,黃河水沸。

這一刻,齊克讓再也支撐不住了,他們已經奮戰了大半天,在這一天的日落時分,他們燃掉了營房,開始後退。

雖然為人進出的潼關大門緊閉著,但魯迅大師說過:路,就是人走出來的。

在潼關的正前面,有一道天然的壕溝,深達數米,寬丈餘,坦克也別想開過去,在左邊,是一處山谷,平時人煙不至,灌木長藤恣意生長,結成一道厚厚的草木隔離網,人稱禁谷。

這是大自然送給潼關的兩道屏障。可是第二道,被唐軍自個就摧毀了。

關前唐軍被擊潰後,紛紛後逃,壕溝他們過不去了,只好衝向了禁谷。

曾經看過狗追兔子的故事,狗經常追不上兔子。獵人就指責他偷懶,狗說,兔子是為了生命而奔跑,我只不過為了一餐飯罷了。

現在我們知道為了性命而奔跑的人是最快的,建議奧運會賽跑專案的發令槍改為真槍,而且對準跑在最後的一名,我相信這樣,世界紀錄將一日一新。

看看唐軍為性命而跑出來的成績。他們蜂擁入禁谷,不論是尖刺劃破了四肢,還是藤草將他們絆倒,他們是堅強的戰士,爬將起來,前仆後繼,不到一會,就將禁谷踏成坦途。

張承範被此情此景啟發得悲痛莫名,自己的天險已去其一,本來不多的兵馬不得不分出一部調往禁谷進行把守。

他知道,自己終於要面對敵軍的正面攻擊了。

在迎敵前,他給領導李儇寫了封信:陛下,從離京那天算已經六日,現在一個兵影都沒看到(甲卒未增一人),星點粥味都沒聞到(饋餉未聞)。現在,巨敵已經到了關前,我以兩千兵對六十萬,哪裡有什麼勝算?潼關失守,我就是投身油鍋又何惜。但是朝廷宰相謀臣們就不會感到羞愧嗎,我聽說,大家都要讓您西巡至蜀中。如果您一動,天下就會馬上崩解。我在戰死之前,冒死上請陛下儘快與朝中大臣商量,緊急徵兵前來救援。這樣,大唐江山可保,黃巢步安祿山之死,我免哥舒翰之恥。

張承範還做著最後的夢,他料想李儇必能為他的這一封信打動,從而派來增援。只是,他不知道,自己的信不過徒增恐慌,直接催促李儇走上逃亡的道路罷了。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這位秀才五年就成功,可惜後面仆街了

十二月三日早晨 潼關

戰鬥持續了三天,現在攻守戰已經結束。張承範敗了,雖然他糾集村民,運石汲水,將潼關進行了補強,雖然他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錢發給士兵鼓動士氣,雖然他及時調動兵馬防守禁谷。可他仍然敗了。草軍填壕溝,過禁谷兩面夾攻,攻勢如巨浪拍岸,綿綿不絕。

潼關的守兵做出了頑強的抵抗,箭射光了,就用石頭,石頭砸光了,就用磚頭,磚頭沒了,就脫下鞋子往下砸,一直到無器可用,一直到城門被草軍焚燒成燼。在大勢已去後,他們潰散了,張承範換上了便服,領著十多人退了出去。

張承範沒有殺身成仁,但他做到這一點已經夠了,在後無援兵,兵無糧草的情況下,他仍然率領著兩千精靈射手與關外數十萬的牛頭人奮戰了一天一夜,他沒有辱沒潼關的威名。更為李儇爭取了寶貴的逃命時間。

十二月五日清晨,潼關失守的二天後。

長安。

含元殿上在開早會。唐朝公務員很辛苦,早上四點鐘就要起床,然後洗把臉,穿好衣服,急匆匆趕到宮裡去。這可是大事,不能遲到,不然輕則罰工錢,重則開除出公務員隊伍。當然,有一個人可以遲到甚至曠工,這個人當然是皇帝。

據說這一天的早先時候,兵部接到潼關失守的訊息,他們趕緊去找皇帝彙報軍情,找不到人了。

李儇語錄:如果我不在球場,就在去球場的路上。

可是,連球場也不在,兵部高階幹部發動人員,終於在打獵場找到了皇帝。他們連忙將這位大玩家請到了大殿上主持這一次重要早朝。

現在李儇同學終於搞清楚狀況了,唉,世間總是有一些心煩的事。李儇端坐大殿之上,一臉愁容悲情。

據軍情急報:草寇已經拿下華州,逼近長安。到了眼下,誰還有退兵之計?昨天他們在這裡商量了一個辦法,給黃巢授一個節度使的官,可是,已經太遲了,天下就在眼下,誰會舍西瓜而取芝麻。

於是,這個早朝其實毫無意義,這更像一場失敗後的問責會。潼關失守,長安危矣,這個黑鍋總需要有人來背的,在這裡,好久不上班的盧攜成了倒黴蛋。他被降了職,在接到問責書之後,他羞愧難當,服藥謝罪了。

在確定了責任人後,李儇一聲散會。一千名上朝官員,從殿內到殿外一鬨而散,他們早就想走了。大難臨頭,夫妻還要分頭飛,何況君臣乎。

不過一會兒,大殿之中,操場之上,已經空蕩蕩而無一人。

根據選擇性落體定律:一個物體將按照造成最大危害的方式落下。現在黃巢正以最大破壞力的方式向長安衝來,是時候請出走為上計了。

李儇黯然步下大殿,大臣們都知道找個地方躲藏,他也需要找個地方巡幸巡幸了。

巡幸的地點早就定下來了,他的阿父跟他說過很多次,向他保證,到了那裡,他一定也可以像唐玄宗一樣受到優待,更可以西邊再起,復回長安,重振唐朝。

此時,他的阿父田令孜就站在身邊。

在所有人都驚慌失措時,田令孜反感到一股熱血在向上湧。他知道,真正屬於他的時代已經開啟,等所有的官員跑光後,他站到前面,輕輕地對李儇說:“陛下,我們可以啟程了。”

李儇的眼中充滿眼淚,終於到了這一天了嗎,自己也要走拋國都棄國臣的這一步嗎,他望著阿父,在做最後的挽救:“真的沒有第二路走了嗎?”

田令孜沒有回答,他沒有時間和耐心再來進行勸說,他使了一個眼神,有人牽來了快馬,後面衝出兩個太監將李儇半扶半推送上馬背。

田令孜低聲下令:“走!”

他們走得很輕便,中國的事情,一向人多壞事,在走之前,他們沒有通知大臣,遠親,跟他們走的只有數名王爺和幾個妃子。

他們走得很隱蔽,這全靠田公公安排得當,所有人輕裝便服,含枚噤聲,井然有序。

選擇的路線也很巧妙,唐朝皇帝有棄都西奔的習慣,有名的是唐玄宗,不太有名是唐德宗,他們經過長安城北禁苑,渡過渭水便橋,奔西而去。這是一條最近的路。我們說走前輩走過的路比較安全,這句話卻不適合逃亡,指不定渭水橋上就有打眼望風的,專看皇帝逃亡呢。所以,他們從長安的南大街大搖大擺,從從容容奔西邊金光門而去。正所謂不欺售欺,他們的反常道而為之,成功騙過了長安百官,等李儇奔出城門,往西急遁而去後,文武大臣,長安居民還矇在鼓裡,毫不知情。

他們走的也很及時,前腳剛走,草軍就進城了。

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十二月五日 黃昏,長安。

多少次夢迴你的懷抱,今日才能重逢。

多少次構想此情此景,今日終於成真。

多少次對你咬牙切齒,今日方將你踏在腳下。

多少的新仇舊怨,今後慢慢與你勾銷。

黃巢又回長安了,離當年考場失意憤然離去已經很多年,現在的長安城門依舊高大堅實,長安大街依然寬闊亮麗。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唯一變的只是人,當年的黃巢是落魄的文人,曾經的黃巢是行走江湖的鹽商。現在,他是草軍領袖,長安的新主人。

黃巢穿著金甲鎖衣,坐著黃金裝飾的車轎,從長安城門昂首而入。當年,陪他到長安的不過一老馬矣;今天,在他的身後是連綿數里的兵馬,輜重車輛塞滿了道路。他的草軍將士身披紅巾衣裳,披散著頭髮,手持堅刀利刃,擁著老大直赴含元殿。

在長安宮殿,早有數千宮女靜靜等待著他,等他出現在她們面前時,她們齊齊跪下,山呼:黃王萬歲。

不要怪她們薄情,舊人一去,就認了新人。那位皇上自己偷偷開溜,而長安城數萬將士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她們還要活下去,無論屈辱還是榮耀。

黃巢不禁閉上眼睛,這三千粉黛脂粉香氣撲鼻而來,是了,是了,這大概就是沖天香氣透長安了。

且再吟當日之詩:待得秋來九月八,我花開時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當年的夢想,終於實現!

十二月十二日, 黃巢進長安的七天後。

含元殿。

在將長安城內所有的唐朝宗室殺了個乾淨以後,黃巢終於決定走向含元殿的最高處。

很好,熱烈祝賀黃巢同學,你終於成功了,你可以發表一下勝利感言嗎?

黃巢沒有理我,他忙得很,做皇帝原來是個體力活,勞心又勞力。

在登基那時,有太多的問題要處理,尚讓同志雖然聰明,但搞這些禮儀卻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回,在最後時,竟然發現沒有合身的皇袍。

考慮欠周啊,李儇小朋友那單薄的身板怎麼可以跟我們大俠黃巢比。還好,黃巢同學不講究,很平民,他找來黑色的麻布,畫上騰飛的蛟龍,做成了一身山寨龍袍。宮裡也沒有樂手為他奏響登基的音樂,這也沒關係,黃巢說把我們的戰鼓調來,敲鼓也不錯嘛。

於是,在震天的鼓聲中,黃巢正式登上了皇帝寶座。

一個失意的讀書人,一個走販商人,經過自己的努力,終於達到了人生的頂峰。他俯視天下,天高雲淡人為峰了。

可是,這算是最終的成功嗎?

快意的黃巢沒有發現在他坐上皇位開始,另一場考試已經開始。當年科舉場上考官是長安高官,現在的考官是天下百姓。

題目更大更緊要:怎麼當一個好皇帝?

我們常常對歷史上成功人士的結果有天壤之別產生困惑,為什麼劉邦、李世民、趙匡胤、朱元璋這些傢伙能夠先得天下,後治天下,讓子子孫孫幸福個數百年,而另一種人,看上去也是一時豪傑無兩,亦能稱皇號帝,像黃巢、洪秀全、李自成。卻是在歷史上露個臉混個人熟就仆街了。

為什麼?

這是一個持續性的問題,在前者眼裡,得天下,不過是成功道路的開始。治理天下,才是真正的難題。而後者卻錯誤地把得天下當成了終極目標。

現在,黃巢已經當上了皇帝,他所要做的,自然要讓自己的帝業千秋萬載,萬世流傳,或最低程度要讓他的朝廷成為中國歷史上的正宗皇朝。

黃巢做過很多努力,累得是滿頭大汗,他把國號定為大齊,改年號為金統,他還沒忘了借神鬼之說羞辱一下他的對手,他將李儇的年號廣明進行了拆分,宣稱,李儇是將唐字去掉下面,而加進黃字,成了廣(繁體廣)。 明,日月也,這是唐朝氣數已盡,自取滅亡。亦是上天冥冥之中,示下符瑞,以後就是黃姓的日月了。

李儇同學在得知後,氣憤鬱悶跳腳罵娘,立刻宣佈把年號改為中和。

黃巢又設立百官,將自己的將領封相拜將。他亦拉攏前朝舊人,四品以下官員留任如故。

他宣傳政策,收服人心,在進城時,大將尚讓見人就說:老鄉,我們黃王是好人啊,是為民請命,救天下蒼生於水火之中。

為了表示誠意,草軍將士人品大爆發,當街發起了紅包。據說這些錢都是草軍這些年打劫得來的,這也算是一種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吧。

黃巢也知道,天下未定,於是派遣各路兵馬防守長安四周險要之地。

做完了這些,他拍拍手,擦擦汗,長吁一口氣:累煞朕了,這下,可以打完收工了吧。

剩下的事情自會水到渠成,天下英雄紛紛來降,大齊朝必將代替唐朝,成為另一個輝煌耀目的王朝。黃巢對未來充滿期待,就像小姑娘期待愛情。

歷史搖搖頭,說了句不中聽的:黃同學,太潦草,太簡單啊!

此時的黃巢忘了更緊要的東西:李儇未死!

李儇,是有著輝煌歷史李唐皇室的正式接班人,開元大治,貞觀之惠仍然刻在天下百姓的心中,要推翻一個有著如此雄厚歷史底蘊的皇朝,是來不得半點放鬆的。他實在應該宜將剩勇追窮寇,將李儇消滅在逃亡的道路上,而不是急著登基稱帝。

他更不應忘記,他只是攻到了長安,而不是拿下了全國,唐朝各地節度使不乏兵強馬壯者。往幸運了說,他是中央開花,佔據核心了,但要是有些憂患意識,就應該明白,他不過是個空降兵,突然空降到了長安,當了個空降皇帝。

舉目四望,他被包圍了,成了別人群起攻擊的焦點。

最最重要的是,他並沒有懂得治理天下最核心的東西,這讓人感到不解,黃巢以前是讀書人,應該讀到過荀子的名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要真正得天下,唯有取民心。

在渡淮河時,黃巢曾下令軍人不得侵擾百姓,這讓我們眼前一亮,以為他已經掌握了得天下的秘技。可自進入長安後,草軍的爭取民心工作只做了三天,在那三天裡,草兵有組織有紀律,長安群眾表示很欣慰,這些草軍不像傳聞中兇狠嘛,有些小帥哥還可愛得很,像喜洋洋。

當然,群眾的眼睛有些是雪亮的,可有時他們只是不明真相的一個群體。

三天一過,喜洋洋變成了灰太狼。

草軍又恢復了本性。他們手持兇器,或是闖入富戶之家,搶奪錢財,或是衝進市集,縱火行兇。

唐朝大臣成為重點清除物件,許多大官因為沒躲好貓貓,被草軍搜了出來,盡數斬頭,這裡,有我們的熟人豆盧瑑,他沒跟緊組織,無緣西遊隊伍,亦成了無頭冤魂。就連已經自盡的盧攜還被挖了出來,腦袋在城頭展覽了一番。

長安城很快成了人間修羅場,死屍滿街。

作為大齊皇帝,黃巢沒有拿出應有的威嚴和天下為己的責任心去制止,史書記:巢不能禁。

黃巢同學一攤手,學會了領導的太極絕學:我管不著啊。

這個也許可以理解,手下狼虎之師,大半年沒有搶過東西了,現在到了世界上最富裕的都市,就好比光棍進了麗春院,安能禁得。況且,史書也有沒記的地方,比如黃巢不只是不能禁,他怕是也不願禁,他喜歡長安的一切物品,卻恨長安的一切官員富戶。更有可能,他沒有時間精力去禁,他登基為帝后,步入後宮,發現李儇實在夠大方,三千佳麗俱在宮中,原地待命,迎接新君。這不禁讓他想起趕考那年在客棧倚窗望春樓。那時,他忍了,到了今天,整個春天就在眼前,何須再忍?

所有的幻想都一一破滅,長安人發現新主子的天補平均只是口號,當初黃王入京,為民請命,是一個可笑的謊言。他們欺騙了天下人,很快就會得到天下人的迴應。

也許可以說,從第一個草兵踢開長安居民的家門,從驚恐的市民手裡搶走財物的那刻起,他們已經註定了要失敗。

李儇還活著,唐朝在民間還有鐵桿粉絲。

反擊終於要來了。

我們都知道名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我們一直把它當真理看,這是不準確的,這句話只是一個總結,並沒有像真理一樣放之四海而皆準。我們絕大多數人,只是在老了以後感嘆:蒼天哪,你沒降大任於我,何必來苦我心志,勞我筋骨,餓我體膚。

我們把責任怪在老天上。其實,大任要靠自己爭取的,這個世界上只有少數人在重重打壓之下,能夠其志不移,其情不惰,其願彌堅,他們這些人,才能等到屬於自己的大任。

鄭畋無疑是屬於這小部分人。

鄭畋,河南滎陽人,公元823年生人,出身於書香門第。父親鄭亞是著名的才子,這位父親在數年之間連中進士科,賢良方正科,書判拔萃科。相當於中官場的碩士,博士,博士後。按理說,仕途之門已然大開,前途一片光明。只可惜鄭亞同志卷於黨爭,最後被貶為刺史,死在任上。

香火傳承,老子死了,兒子接著幹吧。

鄭畋繼承了父親的才華,甚至還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勢,在很年輕時就考中了進士。

唐朝進士很難考的,很多人是年復一年的考,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考了四次方考上。白居易二十七考中進士,就夠資格叫一聲後生可畏,寫詩云: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這毫不誇張炫耀,大多數人都是頭髮白了,孫子可以打醬油了才能進士登第。

據考證,唐朝的平均中進士的年紀在三十五,而最年輕的紀錄是十八,這個紀錄屬於鄭畋。據說他考中之後,皇上竟然不相信,如此年輕就能力壓群英,有沒有借他老子在長安的人脈搞貓膩啊。特地調來鄭畋的試卷一看,果然有才,心服口服。

看來,唐朝公務員考試並不總是黑的。

可嘆的是,鄭畋繼承了父親的才華,卻連著壞運氣也一併繼承了下來。

或者說,他連父親的敵人也繼承了下來,十八登科,卻一直被壓制在地方搞鍛鍊,鄭畋同學很不甘心,他在自傳裡寫:厭外府之樽罍,渴明庭之禮樂。

地方上沒辦法混了,盡是喝酒吃飯不幹事,我還是希望到中央乾點實事。

二十二年後,世道變了,敵人不是退休了就是死掉了,要麼就是下崗了。時來運轉的鄭畋進入中央,當了刑部員外郎。他算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但總算趕上了不是,而且也不算老,才四十,在今天還可以去參加優秀青年選舉。

進了中央的鄭畋工作認真,提前上班,拖後下班,幹活有方法,辦事不馬虎。在四年後他升官了。

他的伯樂是新上任的宰相劉瞻,鄭畋升為翰林學士,尋加知制誥。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職位,是通向宰相之文官頂峰的不二跳板。

在這個位置上,鄭畋才充分展現了自己的才華,任制誥的這段時間,正逢南方龐勳起兵。他起討文,才如泉湧,下筆如有神,動轉流暢,毫無沮滯。在他筆下,龐勳是西天荒洞裡的妖精,朝廷亦有天兵天將,法器神術,必會將外逃的這個妖精繩之以法。

他成功了。到了後來,同事乾脆封筆,什麼?有詔書要寫,找鄭畋!

這時的鄭畋春風得意,在龐勳事件平定之後,他馬上升任了中書舍人,寫誥書的領導,這離宰相之位只有一步之遙,他在自述裡亦寫道:“今之宰輔四人,三以此官騰躍。”

他只需一躍之功,就可位居宰輔。馬上,他就開始跳了,可卻是往下跳。

這時,朝中發生了一件大事,在這件事情發生後,我們才知道,劉瞻不僅僅是鄭畋的伯樂,更是他的老師。

現在,劉瞻要給他的學生鄭畋上人生最重要的一課。

這一課,發生在鹹通十一年(870),龐勳的腦袋剛從城樓展覽會上撤下來,那一年,黃巢在販鹽,李儇還是一個小娃娃。

那一年,同昌公主死了。

這個不稀奇,人都是要死的,公主雖是金枝玉葉,但也躲不過六道輪迴。

可是這位公主一死,事情就大了。

她是當朝皇上唐懿宗李漼最疼愛的女兒。李漼,亦是李儇的父親。

李漼表示很心疼,同昌公主是李漼心肝上的肉。

在生這位同昌公主時,李漼還在做王爺。唐末年間,要說有什麼最折磨人的位子那就非皇子莫屬了,你可能繼承皇位成為天下第一人,但更大的可能因沒登上皇位而丟掉性命。

李漼過著惶惶不安的日子,他無法猜測父親的心思,只有向女人尋找安慰。那時,李漼有個最喜歡的老婆,這個女人善解人意,常常寬慰丈夫,在兇惡的長安政局裡,和李漼互相扶持過著患難與共的日子。後來,那位老婆生下了一個女兒,就是同昌公主。

愛屋及烏,這位公主得到了父親最多的愛,可是,這還不是她受寵愛的全部原因,她生下後,不會說話。這急壞了父母,遍求名醫卻醫治無效。

李漼放棄了,不說話就不說話吧,她仍然是我最心愛的女兒。

可奇蹟發生了,等這位公主四歲時,突然會說話了,而且一說就是一句很驚人的話,她像一個成年人一樣嘆了口氣,然後說道:今日可得活了。

當時,誰也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這不像一般兒童會說的話,我四歲時常說的話是:今日可以得朵小紅花了。

謎底很快揭曉,沒過多久,宮裡來了太監,告訴李漼,皇上駕崩了,你成為新一屆唐朝皇帝。眾人恍然大悟,原來女兒說的是這個意思。

從此,這些同昌公主更像是上天派到家的天使,李漼只恨她是女兒身,不能把皇位傳給她。

在這位同昌公主長大後,李漼在朝中精挑細選了乘龍快婿。據說在嫁這個女兒時,他傾空國庫置辦嫁妝。

在以後的日子裡,李漼依然給了這個女兒最大的關懷,宮裡有什麼稀有的,要忙不迭地送到女兒家,娶到了同昌公主的幸運兒自然也平步青雲,權傾朝堂。

那時,我們的李儇正依倚在田令孜的懷裡,從一位太監身上尋找缺失的父愛。他可能會不解地問:怎麼父皇會那麼喜歡姐姐?為什麼父皇從來不跟我玩?

田令孜疼愛地撫摸著這個可憐人的頭,告訴他:看他們得意去,以後,總有屬於我們的時候。

田公公投資界奇才,他似乎早就料到,變天的日子不會太遠。

集萬千父愛於一身的同昌公主在嫁人後的第二年,突然得了病,十分奇怪的病,在數十名御醫集體會診的情況下,仍沒能挽救回她寶貴的生命。

她死了,隨之而來的是李漼沖天的怒氣,很快,二十多名為同昌公主看病的御醫被安上救治不力的罪名,全數斬首,又將這些醫官的家屬三百多人逮捕,丟進死牢,準備斬首。

這是一次失去理智的懲罰,御醫何罪,又不是大羅活神仙、退休老軍醫,哪有包治包好的?家屬更是何辜。可是,又有誰敢去勸阻李漼?誰都知道同昌公主對唐懿宗李漼的意義,更何況這後面,還有同昌公主的婆家為了推卸責任在不遺餘力地轉嫁罪名。

天子盛怒之下,滿朝文武都選擇沉默,除了一個人。

他就是劉瞻。作為宰相,他有責任制止皇帝的暴行,他召開會議,彙集諫官。要集體上書請求釋放醫官家屬。可是,沒有人願意在請願書上簽名。

劉瞻明白了,明哲保身這是官場潛規則。

他宣佈散會,然後一個人走向了大殿。

前面縱有刀山火海,千軍萬馬,雷霆之怒,縱然己方只有一人,吾亦往之。這是文人的膽氣,這是儒士的風采。

在朝堂之上,劉瞻說:皇上,咱不興這麼幹的,死了那麼多御醫已經夠了。

唐懿宗的眼還是紅的,女兒死了,世界崩潰了,多殺一些人算什麼。他吼道:別跟我廢話,要不,我連你一起殺了。

劉瞻前進一步:請釋放所有人員!

劉瞻的大義凜然終於打動了一個人,使其站到了他的身邊,加入到勸諫的行列。

此人不是鄭畋,是長安京兆尹溫璋。

他們曉以大義,動之以情,嘴皮磨破,喉吼為之沙啞。

可是,皇權至上,一人獨尊。悲痛憤怒中的唐懿宗聽不進任何言語。他反而認為劉瞻們不體恤他喪女之痛。

唐懿宗下令,將這個膽大犯君的傢伙貶出去,貶到嶺南,什麼,此人是連州人,那不是放他回家鄉?那就給我貶到嶺南的嶺南去。

唐朝貶官,多往南方,可以分為幾個梯隊,第一梯隊是調出京城,但仍在中原。第二梯隊是調到湖南江西之長江以南,這裡遠離政治中心,但環境尚可。第三梯隊是嶺南,最遠可到雷州。那裡不消說,是窮鄉僻壤。可是,這還不是終極流放。

在流放劉瞻時,為了找到最遠的地方,他的政敵們幸災樂禍地打開了地圖,一直向南,在帝國的最南端,長安的萬里之遙處才找到了那個地方。

那個地方,叫驩州。在今天的越南榮市,我開啟地圖看了一下,確實遠,大概的位置與海南三亞平行。

里程越遠,越能昭顯義臣的風骨。

溫璋的處罰也下來了,他的也不近,振州,今天的海南崖縣。這位劉瞻的戰友在聽聞訊息後,仰天長嘆:生不逢時,死何足惜!於當夜飲藥自盡。

正是這些讀書人的錚錚鐵骨,在某種程度上制衡了皇權,在帝王與百姓之間取得了平衡。不然在絕對專制的封建王朝,絕不會出現一家之朝延續數百年的情況。

唐朝亦應該感謝這些人,是他們不顧性命,冒死直言,才有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當他們一旦開始拋棄這些掣肘,天朝的平衡不在,滅亡不會太遠。

在唐懿宗青筋突出,狂暴不能制時,在劉瞻挺立大殿,據理力爭時,鄭畋做了看客,他有些害怕,他怕失去一些東西,他知道這個時候皇上已經近乎瘋狂,任何勸諫除了更加激怒皇上,不會有什麼作用。所以,他選擇了沉默。

鄭畋同志,你就落後吧,等會,你就能撈到好處了。

鄭畋卻醒悟了。當他看到前輩面盛怒而不退,執正義而凜然,當聽到溫璋自盡以明志時。 他知道自己錯了,原來有一種東西叫做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為了公正,即使我們流血犧牲仍不可得,但我們仍要嘗試。

他為自己的膽怯深感自責。我應該跟前輩站在一起,為正義而奔呼,而不是站在一邊當個打醬油的。

鄭畋找到了補救的辦法。

唐懿宗要他寫貶劉瞻的詔書。

他像往常一樣,深吸三口氣,略一思考,腹稿已得。展開雪白的宣紙,運起碩筆,飽蘸濃墨。不一會,詔書就。呈上去,唐懿宗開啟一看,內有:安數畝之居,仍非己有,卻四方之賄,唯畏人知。

這是說劉瞻的,這是一位身居相位,卻只有數畝之居,還是借的安居房,人家沒別墅,沒高階轎車,沒有銀行不明來歷的鉅額存款,子女也沒有送到國外去讀書。這位宰相推卻了四方來的賄賂,卻生怕人家知道。

劉瞻的政敵們冷笑:你這不是貶宰相,你這是推薦劉瞻當宰相。

老子讓你寫大字報,你給劉瞻唱讚歌,你是不想混了吧。唐懿宗的火很大。

唐懿宗被激怒了,一併將鄭畋貶到梧州。

鄭畋再次遠離政治中心,他已經無限接近於相位,只要他這一次不出聲,劉瞻去職後的位置一定是他的,可是,他毫不後悔。他欣喜自己終於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好吧,將我流放吧,我的尊嚴在流放中才能生存,千里之外,我與廟堂亦是一體。

他與劉瞻相視一笑,前輩,我們同往南方,該有一段同程路,我們且攜手踏歌,不亦快哉。

這一次,鄭畋料想自己的仕途該打上句號,他沒有想到,三年後,他的政治迎來了第二春。

李儇上來了,這位可憐兒記得那位死去的姐姐奪去了所有的父愛,現在,他要一一索回,第一件事,他要將因同昌公主之死遭貶的官員全數召回。

在鹹通十四年(873)年底,鄭畋又回到了闊別已久的長安,在第二年十月,被任命為宰相,這是他第一次登上相位,這一年,他已經五十一歲了,半百之人,黃土將掩。這好像遲了點,但總算還是來了。

但是,鄭畋已經發現,這時的長安跟以前的長安相比,絲毫沒有進步,腐敗滋長,官員懶惰,汙水潛流,就在兩個月前,他的前輩劉瞻在回到京師沒多久,突然暴病身亡。有種種跡象表明,劉瞻是死於謀殺。

鄭畋明白,現在的長安是充滿罪惡的城市,可是,他仍然要待下去,就像當年劉瞻教導他的那樣,縱然是前面有刀山火海,千軍萬馬,雷霆之怒,縱然己方只有一人,吾亦往之。

他有責任待下去,大唐需要人來挽救,這一年,唐朝正步入饑荒的深淵,這一年的最後的日子,王仙芝造反了。

鄭畋的主要任務從此就變成了對付草軍,縱觀以後的數年,他所有的言語,都正確得驚人,他勸李儇棄用宋威,他跟皇上指出高駢不可倚。他建議對草軍實行招撫的對策,以待豐年一到,草軍必定思鄉自解。可以想象,如果採鄭畋之策,絕不會有長安失守,李儇西奔的危局。

可是,他的言論觸犯了田令孜、盧攜、高駢這一唐朝鐵三角的利益。在一次與盧攜爭吵後,他被罷去相位,請出長安。

進進出出,升升貶貶,無數的浮沉沒有讓鄭畋生出怨恨。江湖之遠,廟堂之高有區別嗎?

沒有的,我還是我,我還做我堅持的事,無論在哪裡。鄭畋這樣告訴我。

現在鄭畋是鳳翔節度使。鳳翔(陝西鳳翔縣)是長安去四川的經過之地。如果這是李儇的精心安排,不得不佩服其佈局深遠。但李儇怕是沒有此等政治智慧,我更願意相信是命運安排。就像觀音為唐僧在半路上準備了孫悟空,以護其西遊。上天也給李儇安排了鄭畋,以護其西奔。

鳳翔就像狂風怒濤中的一座燈塔,其光雖然微弱,但仍將照亮大唐的前路。

在李儇倉促向四川奔進的時候,鄭畋正在半路上等他。

自從調到鳳翔後,鄭畋已經準備養老,朝廷奸人橫行,自己無立足之地,何苦再把自己陷入到政鬥當中去。

可當他聽到高駢竟然放草軍過淮時,他就料到大事不妙,他在鳳翔招兵買馬,又親自訓練勇士。他知道這些勇猛計程車兵總有一天會為帝國建立奇功。

這一天,終於來了,草軍攻破了長安,皇上李儇要走西奔的老路。

鄭畋曾經寫過一首叫馬嵬坡的詩。玄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難忘日月新。終是聖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

當年唐玄宗用心愛女人的死換來了重回長安之日。現在,誰來幫助眼下的皇帝重回長安?

鄭畋覺得自己義不容辭,雖然李儇免了他宰相的職,可是,他從心裡仍然要感謝這位皇帝,是他將自己從嶺南召了出來,又曾經委以相位,讓自己一展才華。現在,正是到了回報聖恩的時候。

針對帝王西奔,士兵逃散,敵人佔據長安,鄭畋制訂了一個計劃。

這個計劃分A和B。

A是留住李儇,鄭畋要讓天下人知道,皇上只是暫避草寇峰芒,他沒有拋棄天下人,他要留在鳳翔隨時準備打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