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身世的三種說法,哪種最有可能

關於白起的身世,有三種說法:秦武公之子公子白的後代、秦國名將白乙丙的後代、楚國公族白公勝的後代。

第一種說法:認為白起為公子白的後代,有兩個依據:

《戰國策卷二十·趙策三·平原君請馮忌》記載:“吾欲北伐上黨,出兵攻燕,何如?”馮忌對曰:“不可。夫以秦將武安君公孫起乘七勝之威,而與馬服之子戰於長平之下,大敗趙師,因以其餘兵圍邯鄲之城。趙以亡敗之餘眾,收破軍之敝守,而秦罷於邯鄲之下,趙守而不可拔者,以攻難而守者易也。

《白起王翦列傳》:“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

這兩條記載沒有明確說:白起是公子白的後代。但根據“公孫起”可以確定白起是公族出身;根據“郿人也”,可以看出白起是秦國人;根據公子白被秦德公封於平陽(今陝西寶雞市眉縣),人們推測公子白死後,他的後人以白為氏,而白起是他的後人。於是現在有這樣的說法:

白起又名公孫起。公孫,表明其祖上曾為公爵。就像商鞅原名公孫鞅,商鞅本是衛國公族,白起為秦國公室出身,其祖公子白是秦武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78年在位)的嫡長子。秦武公死後傳位於同母弟秦德公,嫡長子公子白沒有繼位,受封於平陽(今陝西寶雞市眉縣),其後人以白為氏,現在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傳為白起後人。

白起身世的三種說法,哪種最有可能

第二種說法,白起是白乙丙的後代。《新唐書·卷七十五下·宰相世系表》:

“白氏出自姬姓。周太王五世孫虞仲封於虞,為晉所滅。虞之公族井伯奚媵伯姬於秦,受邑於百里,因號百里奚。奚生視,字孟明,古人皆先字後名,故稱孟明視。孟明視二子:一曰西乞術、二曰白乙丙,其後以為氏。裔孫武安君起,賜死杜郵,始皇思其功,封其子仲於太原,故子孫世為太原人。二十三世孫後魏太原太守邕,邕五世孫建。

白起身世的三種說法,哪種最有可能

《新唐書》的記載也不對,白乙,是一個複姓,不是姓“白”。更何況,白乙丙的父親,很多人認為是蹇叔。白乙丙姓蹇,名丙,字白乙。其父蹇叔(約前690年-前610年),齊孝公姜昭之子,主動避開王位之爭,居宋國銍邑(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臨渙鎮),經百里奚(齊中廢公之孫)引薦入秦,任秦穆公上大夫、右相。公元前628年,秦穆公想派軍隊攻鄭,蹇叔勸阻,認為秦軍長途偷襲,軍隊疲勞,鄭國也會有準備,還易被晉國偷襲。秦穆公不聽,派孟明視為將率軍東征。蹇叔之子西乞術和白乙丙隨軍為將,他泣送其子,斷言秦軍定在崤山為晉所敗。結果,秦軍返途到崤山(今河南省洛寧縣附近)被晉軍所伏擊,全軍覆沒,主帥孟明視及西乞術、白乙丙等被俘,穆公深悔不聽其言。

第三種說法,白起是白公勝的後代。白居易在《太原白氏家狀二道》說:

白氏羋姓,楚公族也。楚熊居太子建奔鄭,建之子勝,居於吳、楚間,號白公,因氏焉。楚殺白公,其子奔秦,代為名將,乙丙已降是也。裔孫曰起,有大功於秦,封武安君。後非其罪,賜死杜郵,秦人憐之,立祠廟於咸陽,至今存焉。及始皇思武安之功,封其子仲於太原,子孫因家焉,故今為太原人。

如依上邊記載,白居易的說法,實在不可取。第一,白居易自述與《新唐書》的記載是不一樣的。白居易說白乙丙是白公勝的後代,《新唐書》說白乙丙是百里奚的後代。第二,白居易的說法明顯不對,白乙丙在公元前628年率秦軍與晉軍作戰,而白公勝在公元前479年才因叛亂被殺,祖先的生存年代怎能到了子孫之後二百年呢?

白氏族譜,很多認為白起是白公勝的後代,為解白居易《家狀》中的錯誤,將其句斷為:“楚殺白公,其子奔秦,代為名將,乙、丙、已、降是也”。也就是說,白居易認為白公勝的兒子不是白乙丙,而是白乙、白丙、白已、白降。如此斷句,較好的解決了白公勝與白乙丙生存年代時間錯亂的問題。並且我們可以看出,重新斷句之後,白居易認為白起是白公勝的後代,而不是白乙丙的後代。

但是,再結合《戰國策》裡記載白起為“公孫起”,如若白起為公子白後代,楚君為“王”,其後代不會是“公孫”。更何況司馬遷在《史記》中明確說:“白起者,郿人也”,也就是說司馬遷認為白起是秦國人,而不是楚人。所以白居易的說法,與《戰國策》和《史記》是矛盾的。從時間先後順序來看,《戰國策》和《史記》明顯是早於白氏《家狀》的;從史料的可靠性來看,《戰國策》和《史記》也是明顯勝於白氏《家狀》的。

很有可能,唐代受魏晉南北朝影響,門第觀念非常重,很多科舉考上的寒門官員還是想為自已找一個高貴的門第出處,於是白氏找到了白起和白公勝、甚至是白乙丙,於是把三者給合到了一起。我們從唐代家譜的重要性和盛行可以看出這一點,當時很多人不惜以重金買一個高貴的家譜和出處。

顧炎武《日知錄卷二十三通譜》中記載:

氏族之亂莫甚於五代之時。當日承唐餘風,猶重門蔭。……鴻臚卿柳膺將齋郎文書兩件賣與同姓人柳居則,大理寺斷罪當大辟,以遇恩赦減死,奪見任官,罰銅,終身不齒。敕曰,一人告身,三代名諱,傳於同姓,利以私財,上則欺罔人君。下則貨鬻先祖,罪莫大焉。自今以後,如有此弊,傳者、受者並當極法。今則因無蔭敘,遂馳禁防,五十年來,通譜之俗遍於天下,自非明物察倫之主,亟為澄別,則滔滔之勢將不可反矣。

唐朝以前最重譜牒。如《新唐書》言,河南劉氏本出匈奴之後劉庫仁,柳城李氏世為契丹酋長,營州王氏本高麗之類,此同姓而不同族也。又如魏書高陽王雍傳言,博陵崔顯,世號東崔,地寒望劣,此同族而不同望也。故高士廉傳言,每姓第其房望,雖一姓中,高下懸隔。

南北朝時,士族族譜是選任官員的重要依據。唐朝,那些幾百年世代為官計程車族仍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這些家族相互間通婚,與寒門不相聯姻。那些因為軍功或是科舉而當官的寒門大臣,把能與舊士族通婚視作榮耀。可見門第觀念之重。

筆者認為,白起為秦國公族公子白的後代的可能性最大。

白起身世的三種說法,哪種最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