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拜把子稱為八拜之交,八拜是指磕頭8次?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文|飛魚說史

古人把拜把子稱為八拜之交,八拜是指磕頭8次?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誰還沒有幾個鐵哥們?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哥們義氣,沒有人能脫離社會而獨自存在,而我們只能去適應江湖法則。

古人是如此,現在人也是如此,只不過現在的江湖,被稱為社會。

人是社會中的人,想要成功沒有捷徑,但是如果能憑藉自己的人格魅力,聚集一群出色的人,那麼成功的路就會暢通很多。

為了使得雙方的情誼更進一步,單單相互知道還不夠,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結拜為兄弟,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拜把子。

而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聽到的那句話——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就是結拜的最高境界,當然這是對於古人而言的。

古人把拜把子稱為八拜之交,八拜是指磕頭8次?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不過在古代可沒有拜把子這樣接地氣的名詞,那麼他們的結拜又被稱為什麼呢?

沒錯,就是我們很熟悉的另外一個名詞——八拜之交,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一旦有了八拜之交,那就意味著關係要比鐵公雞還要鐵,當然兩人對待彼此,也不會像鐵公雞一樣吝嗇,甚至這種友誼會一直延續到後代。

所以,今人以拜把子來表達情誼,古人就以八拜之交來闡述感情。

那麼問題就來了,用來指代異姓結拜的兄弟姐妹的八拜之交,這個八拜難道是指雙方結拜時的儀式是磕頭8次?

其實不然,背後還有這些故事,我們一起來看。

八拜之交的出處

公至北京,李稷謁見,坐客次,久之,公著道服出,語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獲已,如數拜之。——邵伯溫《聞見前錄》

宋朝時期有一個叫做文彥博的人,此人脾氣素來比較暴躁,而且對於不滿意的事情,也不會放在心裡,必須要把心中憋的這口氣釋放出來才行。

與他同時代的一個後輩李稷就惹到了文彥博,這件事倒不是李稷做了什麼出格的事情,僅僅是因為李稷為人比較傲慢,這也在情理之中,畢竟古人一旦有了地位,那就要顯擺顯擺,李稷就是顯擺出格了些。

古人把拜把子稱為八拜之交,八拜是指磕頭8次?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李稷的傲慢遠近聞名,文彥博就對旁人說,李稷的父親原來是我的門人,按照輩分來講,是我的晚輩,既然他如此傲慢,我就要給他點顏色看看。

有一次,文彥博被調任去北京做了守備,作為晚輩的李稷聽聞之後,自然也不能沒有表示,於是他就去登門拜訪,拜謁文彥博,文彥博聽聞李稷來了,心想著終於被我逮到機會了,看我不教訓這小子一番。

於是文彥博故意讓李稷在客廳裡苦等,就在李稷等的肺都氣快炸了的時候,文彥博晃晃悠悠地出來了,見了李稷眼也不抬一下,就對李稷說:

你爹是我的朋友,你得對我拜八拜。

傲慢的李稷聽聞文彥博的話,自然也不敢造次,畢竟自己的輩分低,連自己的爹都得對文彥部落格客氣氣,自己不滿也不能表露,於是就很恭敬地對文彥博拜了八拜。

古人把拜把子稱為八拜之交,八拜是指磕頭8次?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這就是八拜之交的典故出處,而在這個成語的背後,還有八個相關的歷史故事,我們繼續來看。

八拜之交背後的故事

八拜之交第一交:管鮑之交。

春秋戰國時期管仲和鮑叔牙是一對超級好的朋友,怎麼好呢,可以說兩人穿一條褲子都不為過,管仲在做齊國相國之前,幾乎都是靠著鮑叔牙生活的,處處佔鮑叔牙的便宜,兩人合夥做生意,管仲也要分大頭,要是擱在現在或許早就分道揚鑣了。

開始鮑叔牙不在意,他依然把管仲當成最好的朋友,後來差點被管仲給射死的齊桓公重用管仲,也是因為鮑叔牙的極力引薦,兩人之間的友誼,成為了當時亂世中的美談。

八拜之交第二交:知音之交。

知音難求,但是人生能有一知音也是一件樂事,對於俞伯牙來說,鍾子期就是他認為的唯一知音,有一次俞伯牙出使楚國的時候,在漢陽江口就遇到了風浪,不得已他只有把小船停在了一座小山之下,等到風浪停息之後,喜好音樂的俞伯牙就拿著自己的琴往我的彈了起來。

古人把拜把子稱為八拜之交,八拜是指磕頭8次?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而路過的鐘子期,拍手叫好,不僅說出了俞伯牙所彈奏的曲子,還說出了他的古琴名稱,俞伯牙大為驚奇,相談之下才知道兩人原來都是音樂發燒友,於是俞伯牙就把鍾子期當成了知音,而在鍾子期去世之後,俞伯牙就在他的墳前彈奏了一曲《高山》,並砸毀了自己的琴,不再彈琴,因為他認為知音沒有了。

八拜之交第三交:刎頸之交。

這段故事說的是廉頗和藺相如之間的故事,由於大家都比較清楚,這裡也暫不贅述。

八拜之交第四交:捨命之交。

這個故事講的是西漢時期左伯桃與羊角哀兩人之間的情誼,他們兩人是好朋友,於是就來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結伴去見楚元王劉交去了,可是兩人走在半路卻遭遇了大雪天氣。

古人把拜把子稱為八拜之交,八拜是指磕頭8次?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這下好了說走就走的旅行威脅到了他們的生命,因為他們不僅穿的單薄而且帶的食物也不夠,見到此情此景,左伯桃就把衣服和食物都留給了羊角哀,自己則找了一個樹洞自殺了,以此來成全左伯桃。

八拜之交第五交:膠漆之交。

東漢時期有兩個人叫陳重和雷義,兩人的情誼非常深,如膠似漆,分都分不開,雷義被舉薦為秀才之後,看著陳重沒能被舉薦,於是就想把自己的功名讓給他,只是沒有得到朝廷的應允,於是他就裝瘋賣傻辭去了功名。

後來朝廷同時徵召這兩個人,他們才一同上任,後來雷義吃了官司,陳重立即辭去了官職進京為雷義辯護,兩人之間的情誼,也成為了當時的一段佳話。

八拜之交第六交:雞黍之交。

雞黍之交講的是東漢時期正規化和張劭的故事,這兩人也是一對好朋友,不過他們的故事要比上面的要平常些,是說這兩人可以神交,張劭快死的時候,託夢給了正規化,正規化為了見他一面,千里奔喪,最終得以讓張劭如願。

八拜之交第七交:忘年之交。

忘年之交我們是比較熟悉的,就是兩個人之間的交往不看年齡,歷史上是講述禰衡和孔融的故事,他們兩人結交的時候,禰衡還不到20歲,但是孔融已50多歲了,而且孔融還多次在曹操面前舉薦禰衡,只不過禰衡不給力。

古人把拜把子稱為八拜之交,八拜是指磕頭8次?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八拜之交第八交:生死之交。

生死之交的典故最早出現在元朝鄭德輝的《縐梅香》中,典故中也只是對生死之交進行了一句話的交代,不過也無需我們做過多解釋,就是字面意思,就是指可以同生共死的情誼。

從這些典故中,我們不難看出,古人之間的交往還是比較感性的,但是一旦被對方認為是知己,那就會把這種感情表現地淋漓盡致,可以說是高度詮釋了八拜之交的本意,當然也是對“士為知己者死”的最完美解釋。

對此,您怎麼看,你還知道哪些比較有意思的古人之間交往的故事呢?

參考文獻:《聞見前錄》、《史記》、《漢書》、《後漢書》、《列子》等。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