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條毒計,卻被1400年後的吳三桂借用,差點滅了大清

公元1618年,正是明朝萬曆皇帝在位的第46年。關外建州女真部落於盛京造反,在努爾哈赤的帶領下,明朝遼東重鎮撫順被攻破,朝野震動,明清戰爭由此揭開帷幕。

諸葛亮一條毒計,卻被1400年後的吳三桂借用,差點滅了大清

這一仗就打了26年,在內有李自成農民起義,外有女真部落進攻的內憂外患之下,明朝江山轟然倒塌,女真部落八旗鐵騎在多爾袞的率領下,佔領了明朝的政府——紫禁城。雖然佔領了紫禁城,但是中原大陸已經一片混亂,從南到北到處盤踞著打著反清復明旗號的軍隊,人數有上百萬人之重。清朝軍隊總共加起來也就十萬多人。於是清政府打起了明朝將領的主意,用高官厚祿賄賂了一大批漢族將領後,清朝形勢逐漸穩定了下來,對於在戰爭中立功的前明將領,多爾袞給予了他們豐厚的報酬,其中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人被分別封王,成為一地之霸主。

諸葛亮一條毒計,卻被1400年後的吳三桂借用,差點滅了大清

到康熙繼位後,三個藩王的勢力越發龐大,不僅手握重兵,還每年向朝廷索要大批的糧食和物資,逐漸成年的康熙皇帝決定消除掉這三個隱患,經過各種試探後,康熙確定了三王不會同意和平削藩,一場權利的爭奪戰一觸即發。

諸葛亮一條毒計,卻被1400年後的吳三桂借用,差點滅了大清

公元1673年,三藩之亂爆發。一個沒有任何軍事鬥爭經驗的19歲毛頭小子康熙和戰鬥經驗豐富,已經61歲高齡的吳三桂為首的三藩展開了長達8年之久的戰爭。狡猾的吳三桂,採用了1400年前,諸葛亮向劉備進獻的伐魏妙計。吳三桂兵分兩路,一路由自己帶領,從西南出發,直上北方;另一路由心腹王輔臣為首,沿著西北方向進取關中,一路東進。

諸葛亮一條毒計,卻被1400年後的吳三桂借用,差點滅了大清

戰爭之初,這條計策發揮了關鍵作用,吳三桂的軍隊一路碾壓清軍,收復了長江以南的半壁江山。江北的清軍看到形勢不妙,紛紛逃跑,清朝廷也是人心惶惶,許多皇室貴族已經收拾好錢財,準備隨時逃跑,康熙也陷入了絕望的狀態。

諸葛亮一條毒計,卻被1400年後的吳三桂借用,差點滅了大清

不知是否是上天眷顧大清,喪失了進取之心的吳三桂,竟然利令智昏的放棄了原先制定的北伐策略,想要和清朝廷劃江而治。康熙利用這個機會,集合優勢兵力,一舉將西北的王輔臣殲滅。失去了重要臂膀的吳三桂,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康熙又調派所有兵力,對吳三桂進行了反攻,最終吳三桂兵敗,而清朝廷也度過了入關後,最大的一次危機。

諸葛亮一條毒計,卻被1400年後的吳三桂借用,差點滅了大清

人的本性如此,當有了一些成績的時候,人們往往容易沉浸其中,漸漸忘記最初時的夢想和追求,當優勢不在時,卻又追悔莫及。讀者朋友,您是否也犯過和吳三桂一樣的錯誤?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