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原型是明朝的嘉靖皇帝!是在諷刺嘉靖

1521年的湖北鍾祥的興王府張燈結綵,處處洋溢著喜慶氣氛。王府上上下下都明白,屬於他們好日子就要到了。北京來的迎駕代表團到達後,十五虛歲的朱厚熜表現得少年老成,不卑不亢,給前來迎接他的中央大員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國不可一日無君,朱厚熜沒有多作停留,立即啟程赴京。即將離開自己的母親蔣氏時,像所有孩子一樣,少年天子朱厚熜泣不成聲。

迎駕隊伍一路風塵,不久到達北京城外。這時,一件意想不到的爭執發生了。禮部官員遵照內閣首輔楊廷和的指示,擬定了繼位程式,安排小皇帝從東安門進紫禁城,再舉行隆重的登基大典。年輕的朱厚熜是個很有主見和心機的人,他對禮部官員說:“從東安門進紫禁城是太子即位的儀式,我是直接來做皇帝的,應該從大明門進紫禁城才對。你們再好好研究一下,我停下歇一歇,暫時不進去了。”

北京紫禁城即今天的北京故宮,是皇帝辦公和居住的地方。紫禁城有東南西北四個大門,東西兩邊叫東安門和西安門,南北叫天安門和地安門,大明門是位於天安門南邊進入紫禁城的第一座大門,現在因為修建天安門廣場,大明門已經看不到了。

西遊記中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原型是明朝的嘉靖皇帝!是在諷刺嘉靖

這一場景好像哪裡也有?《西遊記》中孫悟空受太白金星招安,第一次上天庭,被天兵天將擋在南天門外不能進去,孫悟空大罵道:“這金星老兒,乃奸詐之徒,既請老孫,如何教人動刀動槍,阻塞門路?”太白金星到了之後更是當面發狠道:“你這老兒,怎麼哄我?被你說奉玉帝招安旨意來請,卻怎麼教這些人阻住天門,不放老孫進去?也罷,我不進去了”。幸虧太白金星好言相勸,才化解了一場干戈。

《西遊記》中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孫悟空,我們非常熟悉的美猴王,原型正是這位少年天子朱厚熜!孫悟空來自“傲來國”,就是諷刺小皇帝來京時非常傲慢,聽不進大臣們的意見。

1521年的大明帝國政治,以張璁的離開暫告一個段落。但這顯然只是暫時的政治妥協,是個逗號而並非句號。事情才剛剛開始,君臣之間的隔閡已經產生,楊廷和的政敵們正在積蓄力量等待時機,暴風驟雨即將來臨!

去過北京旅遊的人大多都知道,大明王朝有十三位皇帝的陵寢在北京昌平,目前為明十三陵景區。明十三陵巍峨壯觀,供後人瞻仰憑弔,只不過很少有人還能分得清這十三位帝王到底是誰,曾作出了哪些豐功偉績。

除了在北京的十三陵,以及南京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明孝陵,很多人不知道,大明王朝還有一個“皇帝”的陵寢叫顯陵,地點卻遠在今天湖北省荊門市下屬的鐘祥市。在明代後期,鍾祥這個地方可是和北京、南京兩京平級的“直轄市”,北京叫順天府,南京叫應天府,鍾祥叫承天府。鍾祥這個名字是由嘉靖皇帝朱厚熜親自取的,這裡是他的出生地,在他內心有著與眾不同的分量。位於湖北鍾祥的顯陵浩大壯觀,堪稱明代規模最大的皇陵,目前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

顯陵的主人名字叫明睿宗朱祐杬(音you yuan),他就是嘉靖皇帝的親爸爸,生前是大明的一位藩王,在被封為明睿宗之前一直被稱為興獻王。興獻王朱祐杬活著的時候沒有當過一天皇帝,死後卻被他兒子朱厚熜硬生生封為了皇帝。

平心而論,興獻王朱祐杬也算是個品行端正又有文化的藩王。他一生酷愛讀書,善長詩詞歌賦,並且樂善好施,還是個醫藥學家,寫過好幾本醫學專著,在民間和朝中的名聲都不錯。從某種意義上說,嘉靖皇帝朱厚熜實際是靠他的爸爸當上了皇帝!沒有興獻王長年積德行善,在文官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內閣首輔楊廷和也不會那麼堅定地選擇他的兒子當皇帝。

興獻王應該不會料到,自己死前謹守本分,死後卻成為朝中政治鬥爭的焦點。為他爭皇帝名號的鬥爭成為嘉靖初年乃至明朝歷史上最著名的政治事件之一,影響了嘉靖朝幾十年的政治走向,史稱“大禮議”。《西遊記》中赫赫有名的“大鬧天宮”,說的就是這場名叫“大禮議”的政治鬥爭!

《西遊記》原著把大鬧天宮的時間設定在“王莽篡漢”之時,這是作者把“大禮議事件”等同於漢代的王莽篡位。一個藩王要被封為皇帝,即使是名義上的,在正統儒家思想看來,也無異於謀逆篡位,對封建政權的穩固是有很大傷害的。因為你可以這麼做,日後其他藩王也可以這麼做,政權動盪將會成為常態,國家將戰亂不斷,於國於民都是不利的。但嘉靖皇帝朱厚熜管不了那麼多,他不但自己做皇帝,還要讓他死去的親爹做皇帝!我們都知道大鬧天宮時的孫悟空有一句名言,是這麼說的:常言道“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將天宮讓與我,便罷了;若還不讓,定要攪攘,永不清平。

西遊記中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原型是明朝的嘉靖皇帝!是在諷刺嘉靖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是孫悟空的政治宣言,也正是歷史上嘉靖皇帝朱厚熜為自己死去的父親興獻王追求皇帝封號的真實寫照。

1521年的交鋒最後在妥協中算是過去了,朱厚熜認明孝宗朱祐樘為皇考這件事情早已昭告天下,似乎已經板上釘釘,但中外臣民顯然低估了小皇帝的決心。對孝順的嘉靖皇帝朱厚熜來說,親生父親的尊號始終是他的一塊心病。而就因為這件事情,他和他的恩人,一手扶持他登上皇位的內閣首輔楊廷和之間,產生了無法解開的心結。

朱厚熜和楊廷和之間的蜜月期不長,雙方僅僅維持了不到三年的脆弱平衡。三年來雖然齟齬不斷,但還算是有風無浪,君臣之間也就這麼過來了。然而表面的平靜掩蓋不了背地裡的風暴,留都南京方面更是暗流湧動,楊廷和時刻感到陣陣寒意。張璁被楊廷和安排到南京工作後,周圍開始聚集了一幫支援他的“議禮派”。他們摸透了小皇帝的心意,私下不斷串聯,對楊廷和為首的護法派極其不滿。明朝實行雙首都制,北京有一套中央政府的班子,留都南京也有一套中央政府的班子,只不過南京的班子相對空閒一點,正是因為太空閒,給了南京的官員足夠的時間來討論意識形態問題。

時間一晃到了嘉靖三年,也就是公元1524年初,雙方矛盾在日積月累中不斷膨脹,最後需要一個總爆發。《西遊記》中大鬧天宮的歷史原型,嘉靖初年最著名的政治事件“大禮議”,在這一年的農曆新年過完後正式登場了。

這次首先跳出來的人卻不是張璁,而是一個叫桂萼的江西人。桂萼當時的官職是南京刑部福建司主事,這個江西老表實在等不下去了,也不能怪他,歲月不饒人,再不拼一把或許就沒機會了,平淡的南京留都生活讓他感到厭倦,生活需要一點激情。

剛過完年,桂萼就遞上了一道奏疏,直截了當要求嘉靖皇帝把已經死去五年的興獻王改稱“興獻皇帝”,改叫明孝宗朱祐樘為“皇伯考”。桂萼老兄這麼做簡直是豁出去了:三年前皇帝已經昭告天下確認“孝宗為皇考”,桂萼的這一奏疏是嚴重挑釁,好比對當時的大明朝政壇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三年前,張璁上奏疏要求為興獻王定尊號,雖說也是在拍小皇帝馬屁,但總的來說還是基於擺事實講道理,靠文章寫的好,以理服人;而桂萼老兄可以說是赤膊上陣,他的要求簡單而粗暴,在謹守傳統儒家教條的護法派官員看來,簡直是大逆不道。然而年輕的嘉靖皇帝朱厚熜極為興奮,他直接把桂萼的奏疏交給大臣們審議,要求每個人都拿出意見。大臣們一看這還得了,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群情激憤”,他們異口同聲大罵桂萼是奸賊小人!

內閣首輔楊廷和畢竟年事已高,經過和朱厚熜三年共事,對朱厚熜的個性有了相當的瞭解,早就打算功成身退。他再三請求退休回成都老家養老,朱厚熜順水推舟予以批准。當年二月,一手把嘉靖皇帝扶上皇位的四朝元老楊廷和正式退休,離開了京城這個是非之地,回到老家四川成都。他的離去讓護法派失去了領袖和支柱。但楊廷和萬萬沒想到,他一走落個清閒,他引以為傲的兒子楊慎卻捲進了政治風暴的中心,成為護法派的核心人物。半年後,當楊廷和從成都寫信給兒子,勸他遠離是非,要謹言慎行做個閒官時,楊慎已經在被押往雲南充軍的路上。

雖然楊廷和離開了政治風暴的中心,但朱厚熜還是覺得護法派在朝中擁有極大的勢力,自己依然無法說服京城的官員們。他急切希望在南京的張璁和桂萼兩人趕快到北京來幫助自己,於是下了道聖旨急召張璁、桂萼進京,想讓他們二人做急先鋒打擊政治對手。為了讓親生父親能“登上皇位”,嘉靖皇帝朱厚熜簡直操碎了心!

這兩個進京的議禮派急先鋒張璁和桂萼就是《西遊記》中給孫悟空獻赭黃袍的兩個“獨角鬼王”。原著中的這兩個“獨角鬼王”往往被人們所忽視,他們是孫悟空手下的兩個“前部總督先鋒”,齊天大聖的名號就是這兩個“獨角鬼王”幫忙取的。孫悟空是在這兩個“獨角鬼王”的攛掇下,製作了齊天大聖的旌旗,由美猴王改稱齊天大聖。

北京的大臣們極不情願張璁和桂萼進京!在張璁和桂萼來京途中,考慮到政局穩定,嘉靖皇帝在一位高階官員的建議下,一度改變了主意,下聖旨叫張璁和桂萼回南京去,不用來北京了。這時,張、桂二人已經走到了半路,到了鳳陽府的泗州境內,到嘴邊的肥肉怎肯輕易放棄,他倆把聖旨丟到一邊,隨即上奏疏指責京城的官員們矇蔽皇上,主動要求到北京和群臣當面對質。嘉靖皇帝畢竟年輕,他是個多變的人,轉念一想又改變了主意,依舊讓張璁、桂萼火速來京。

歷史,就在這樣你來我往的焦灼鬥爭中不斷推進!張璁、桂萼二人來不來北京,決定了大明帝國政局的走向,也決定了很多人的個人命運,更決定了有沒有我們這部長篇名著《西遊記》!

京城的護法派官員毫不掩飾對張璁和桂萼的厭惡,覺得這兩個人是隻知道拍小皇帝馬屁的奸賊小人。他們私下策劃給張璁和桂萼定罪,甚至集體揚言要打死兩人。張、桂二人進京後得到線報,故意稱病躲起來避風頭。

政治力量的天平正在悄然發生變化,一些官員看到小皇帝態度堅定,轉而贊成議禮的人開始多了起來。這時,議禮派最強悍的援手出現了,他的名字叫郭勳。武定侯郭勳率先公開支援嘉靖皇帝,他把張璁、桂萼兩人安頓到自己府上藏起來,免得被朝臣們打死。郭勳在當時的地位可不一般,是帝國勳戚勢力的代表人物。重要的是,他還掌控了京城中的主要軍事力量,在嘉靖朝前期,郭勳一直是武將中的第一號人物。這個郭勳,就是《西遊記》中我們所非常熟悉的大力牛魔王的原型,大力牛魔王是大鬧天宮時孫悟空的重要支援力量。郭勳為首的一部分皇親國戚的支援,讓政治天平開始逆轉。

嘉靖皇帝朱厚熜決定給張璁和桂萼升官,讓他們當翰林學士。在明代,當翰林學士可是登閣拜相的第一步。為避免大多數朝臣的反對,堵住他們的口,嘉靖皇帝一共提拔了八名翰林學士,而且把楊廷和的兒子楊慎放在第一位,張璁和桂萼混在這八人中間,企圖矇混過關。其實,如果不考慮政治因素,張璁和桂萼入翰林院也是不合適的。翰林學士一般情況下是科舉考試中特別優秀的進士才有資格擔任,而張璁和桂萼只是好不容易勉勉強強才考上的進士。

楊慎當時擔任翰林院修撰,因為才華人品過硬,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他也是個孝子,政治理念上同他的父親楊廷和一脈相承。楊慎可不吃嘉靖皇帝這一套,他聯合三十六位翰林院同事聯名上奏疏,稱與張璁、桂萼兩個小人同列感到羞恥,並集體辭職表達抗議,說皇帝你既然執意提拔張璁、桂萼,聽不進我們的話,那就請你把我們都罷官回家吧。以下是楊慎等三十六位翰林院同事向嘉靖皇帝提交的辭職信:

臣等與萼輩學術不同,議論亦異。臣等所執者,程頤朱熹之說也;萼等所執者,冷褒段猶之餘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輩,不以臣等言為是,臣等不能與同列,願賜罷斥。

辭職信中所說的程頤和朱熹是正統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而冷褒和段猶,是漢代兩個知名的小人。三十六位翰林用這樣一封封辭職信旗幟鮮明地和桂萼等人劃清了界限,對“萼輩”表現出相當的輕蔑。年輕的朱厚熜看後惱羞成怒,他不但不允許辭職,還停發楊慎兩個月工資以示警告!楊慎為首公然與小皇帝作對的三十六位翰林,就是大鬧天宮時奮勇擋住齊天大聖孫悟空去路的三十六員雷將。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民間叫七月半,是中國人祭祀祖先的重要日子。佛教中把這一天叫做“盂蘭盆節”,《西遊記》原著中如來佛祖的“取經大計”就是在盂蘭盆會上定下的。嘉靖三年也就是公元1524年的中元節,註定是個不平靜的日子,《西遊記》的起因和這一天有關。

西遊記中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原型是明朝的嘉靖皇帝!是在諷刺嘉靖

這一天早朝,嘉靖皇帝下旨決定在第二天舉行自己親生父母的冊封儀式。訊息一出,舉朝譁然。皇帝一意孤行,大臣們實在看不下去了,早朝結束後,吏部侍郎何孟春倡議百官集體向皇帝請願。何孟春當時名義上是吏部的二把手,但吏部尚書因為反對大禮議早前已經被嘉靖皇帝革職罷免。何孟春職務後面加上了括弧主持工作,他負責官員的升降和考核,具有較大的號召力,在何孟春的倡議下,翰林院的王元正跑到天安門金水橋上,攔住散朝的官員,王元正高喊“萬世瞻仰,在此一舉”,動員大家一起回去向嘉靖皇帝請願。楊廷和的兒子楊慎也對大家高喊:“國家養士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於是總計有二百多名高階官員聚集到紫禁城左順門前,集體跪地嚎啕大哭,他們要求嘉靖皇帝朱厚熜改變初衷,停止為他生父興獻王上皇帝尊號,史稱“左順門哭諫”。

向皇帝進諫有好多種,溫和一點的是言諫和疏諫,極端一點的有兵諫和尸諫,哭諫算是折中的進諫。聚集在左順門哭諫的這二百多名官員,清一色都是進士出身,裡面有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和侍郎、監察院御史、大理寺正少卿、六部郎中和給事中等等。他們是朝廷培養多年的高階幹部,是明帝國中央政府的中堅力量,內閣大學士更是堪稱中央班子成員。

嘉靖皇帝聽到呼天喊地的哭聲,先是有點震驚:大熱天的,這是要幹什麼!他命太監勸大家回去,沒想到根本勸不動。嘉靖皇帝於是叫太監把所有跪地參與人的姓名都記下來,準備秋後算賬。太監來到左順門前點名,讓參與跪地哭諫的人自己簽名確認,沒想到最終核定人數,比實際參與的人數增加了幾十人,很多沒來的人名字居然也赫然在上。”這些封建士大夫們打心裡認為,他們做的是維護道統的正義之事。

當嘉靖皇帝聽說登記的名字比實際跪地哭諫的人多出了幾十個,他已經出離憤怒了!他惡狠狠地問站在一旁的張璁和桂萼,你們說怎麼辦?張、桂二人回答:“錦衣衛數力士足以”。年輕的嘉靖皇帝於是出動早已準備好的心腹錦衣衛,開始到左順門清場。

正所謂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錦衣衛士兵氣勢洶洶,先抓了幾個為首的,人群開始騷動。這時王元正、楊慎兩人從人群裡衝了出來,一人一邊拍著左順門的朱漆大門嚎啕大哭。史書記載兩人“撼門大哭”。

這位在大禮議事件過程中表現搶眼的翰林院年輕幹部王元正,就是大鬧天宮中擋住齊天大聖的王靈官。在原著中,孫悟空打到凌霄寶殿時,玉皇大帝並沒有躲到桌子底下(這是86版電視劇《西遊記》的藝術杜撰),而是孫悟空被擋在了凌霄寶殿外。真正出手擋住孫悟空去路的是“王靈官”和“三十六員雷將”。書中對雙方的打鬥有大段的描述,王靈官就是王元正,而三十六員雷將就是楊慎為首的三十六位翰林。

場面混亂一度失控,嘉靖皇帝斷然下令:參與哭諫的二百多人當中,五品以上待罪,五品以下全部下獄。錦衣衛開始抓人,左順門前不一會就收拾得乾乾淨淨,夕陽按時落山!

第二天,朱厚熜親爹親孃的冊封儀式照常進行。經過昨天這一鬧,眼看一百多名同僚同時下獄,其他大臣們都學乖了。上疏贊成“興獻王為皇考”的大臣達到了七十多人,就像孫悟空自封齊天大聖後,“七十二洞妖王”都出來支援他。

第三天,因左順門哭諫而下獄的一百多名官員被施以殘酷的廷杖。所謂廷杖就是用大棍子當眾打屁股,這是明朝皇帝對大臣近乎羞辱式的懲罰。因為下手太重,毛玉等十七人被當場打死。又過了十天,為首鼓動的八個人又被拉出來施以第二次廷杖,並被判決永遠充軍,其中就包括前內閣首輔楊廷和的兒子楊慎。

在這場政治鬥爭中,嘉靖皇帝朱厚熜獲得了全面的勝利。他是個有怨必報、有恩也必報的人,兩個急先鋒張璁和桂萼的仕途由此坐上了直升飛機。不久後,兩人同拜內閣大學士,張璁成為內閣首輔,桂萼成為內閣次輔。

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父母應該是誰,就像孫悟空的父母是誰一樣無法說清!對明朝歷史上的這場爭論,孰是孰非,後人莫衷一是,應該說雙方都是在爭取統治地位的合法性。護法派考慮的是國家長治久安,出於“公”;議禮派考慮的是皇帝個人感情,出於“私”!楊廷和、楊慎父子在大禮議之爭中的立場,可以說是拳拳之忠心、錚錚之鐵骨,他們不是要反對嘉靖皇帝,是唯恐陷嘉靖皇帝於不義。皇帝畢竟不是普通人,不能只想著一己之私親,如果一個藩王能隨便成為皇帝,即使是名義上的,對封建王朝的傷害也是巨大的。所以,此後到明朝滅亡的120年間(大禮議發生是甲申猴年,明朝滅亡也是甲申猴年,正好兩個甲子),還陸續有人提出取消對興獻王的皇帝封號。大禮議事件對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傷害是巨大的,明末清初很多人都把明朝滅亡的根源算到了嘉靖皇帝頭上。

回顧了這段歷史,大鬧天宮就是大禮議,《西遊記》中很多疑惑就迎刃而解了。我們首先要糾正一點,在原著中,作者對大鬧天宮時的孫悟空不是一種肯定的態度,而是一種否定態度,這和我們通常所認為的正好相反!

西遊記中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原型是明朝的嘉靖皇帝!是在諷刺嘉靖

在古代中國人的概念中,猴子並不是特別好的動物。我們看到和猴子有關的成語,基本都是貶義詞,什麼尖嘴猴腮、猴頭猴腦、沐猴衣冠。《西遊記》的作者是大禮議鬥爭中的一位失敗者,政治上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他對孫悟空的評價就是對年輕的嘉靖皇帝的評價。在原著中,作者對大鬧天宮時的孫悟空極盡貶損之能事。比如孫悟空和二郎神鬥法變化時,孫悟空變成了一個花鴇,花鴇古人用來比喻淫賤之人;又比如孫悟空從太上老君八卦爐中逃出來,打到凌霄寶殿,原著說他“好似癲癇的白額虎,瘋狂的獨角龍”,基本上就是說他瘋了;再比如孫悟空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這是作者想出一口惡氣,原著是這麼諷刺齊天大聖孫悟空的:“欺天罔上思高位,凌聖偷丹亂大倫,惡貫滿盈今有報,不知何日得翻身”。“欺天罔上”、“惡貫滿盈”,沒有比這更負面的文字了。所有這些文字描寫都清楚地表明瞭一點:作者對大鬧天宮時的孫悟空是不認同的,這是作者的一個基本態度,也是我們解讀原著的一個基本認知。

一些中國人走到哪裡旅遊,總有個壞習慣,就是喜歡亂塗亂畫寫上“某某人到此一遊”,生怕別人不知道,有人把這個陋習歸咎於《西遊記》,以為是《西遊記》在倡導這個陋習。孫悟空在如來佛祖手指上寫“齊天大聖到此一遊”幾個大字,順便撒一泡猴尿,這是在醜化小皇帝朱厚熜,作者本意對此是持否定態度的。所以《西遊記》作者是不贊成隨地小便和隨意亂塗亂畫的。下次千萬不要這麼做了,也不要把這個責任追究到《西遊記》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