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在古代為何沒有存在感,竟被視為“兵家不爭之地”

文/寂寞的紅酒

福建位於我國東南部,是我國經濟和開放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福建地理位置優越,北鄰浙江,西靠江西,南連廣東,東臨東海,與臺灣隔海相望,是一塊物產富饒、風景秀麗的風水寶地。不過如此一塊寶地,但在古代卻被長期視為“兵家不爭之地”。如果你翻翻歷史,也許會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歷代政權,很少因為福建而大動干戈,有時候大軍到了福建甚至會繞著走。即使到了抗戰時期,福建的存在感仍然很低,日本人也只是佔領了福建沿海的廈門、福州等幾個沿海城市而已。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福建在古代為何沒有存在感,竟被視為“兵家不爭之地”?

福建在古代為何沒有存在感,竟被視為“兵家不爭之地”

首先,福建雖然面積不小,但福建地形崎嶇,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整個福建山地丘陵的面積約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90%,海拔80米以下的平原臺地所佔比例不足10%,可用於農業生產的土地少之又少。我國是個傳統的農業國。在古代,農業始終是第一位的,人們最重視的是土地和糧食。由於缺乏耕地,福建的經濟一直非常落後,當地百姓甚至連飯都吃不飽。福建人喜歡吃地瓜稀飯,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以前米少不夠吃,所以加地瓜增量。沒辦法,在農業社會沒有土地和糧食談什麼都是白搭。在海貿沒有興起前,福建的經濟價值很低,在統治者心中的分量自然也不高,福建甚至在統治者眼裡沒有存在感。

福建在古代為何沒有存在感,竟被視為“兵家不爭之地”

雖然福建內陸有比較豐富的林礦等資源,但福建地理閉塞,道路崎嶇,森林密佈,有的地方甚至根本沒有路,就是有資源也運不出去。平時走路都困難,不要說運輸和行軍,至於大規模的經濟開發更是不用想。所以,福建長期處於蠻荒狀態,地廣人稀,經濟落後,開發程度很低。對於如此一片蠻荒之地,別說統治者,就是老百姓都不願意去。最讓人們不能接受的是,當地不僅自然條件差、交通閉塞,而且氣候溼熱,煙瘴叢生,蚊蟲疫病流行,其他地區的人過去根本不適應。所以除了一些躲避戰亂的流民和流放者,很少有人去福建。直到宋朝時期,福建仍然是宋朝主要的流放地之一。可以想象,當時福建在統治者心中的地位。福建如此荒僻落後,自然沒人會為福建大動干戈,會因為福建而爭得頭破血流。

福建在古代為何沒有存在感,竟被視為“兵家不爭之地”

對於統治者而言,大動干戈地打福建非常不划算。因為福建不僅價值太低,而且不好打,當地民風彪悍、地形複雜,有的地方連路都沒有,就是打下來也必然會付出巨大的代價,可以說得不償失。同時,福建偏居一隅,無論是進攻浙江、江西、廣東,福建都不會成為必經之地。這種情形下,群雄逐鹿的初期,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消耗在爭奪福建地區上,顯然不是明智之舉。所以一般統治者都不會像爭奪其他省份那樣玩命。其實,他們也沒必要打福建,因為只要把周邊地區打下來,福建基本就完了,除了投降別無他法。福建不是產糧大省,養不起龐大的軍隊,也不具備爭奪天下的條件,甚至連基本的口糧都需要從其他省份輸入。因此,歷史上,很少出現以福建為基地發展起來的大一統政權,連較為強勢一些的地方政權都很不多。直到近代,隨著海權和商貿的崛起,這種情況才有所改變。

福建在古代為何沒有存在感,竟被視為“兵家不爭之地”

隨著海權時代的來臨,富有創業精神、勇敢勤勞的福建人開始走向海洋。靠山臨海的福建也有了較快的發展。艱苦的環境和貧困的生活使得福建人極具冒險和開拓精神,大批的福建人走出國門,前往東南亞、美國、澳洲等地,靠著自己的拼搏和努力在當地紮根發芽,過上了富裕的生活。而勤勞聰慧、敢闖敢幹的福建當地人也透過自己的拼搏努力,改變了福建貧困落後的面貌,把福建變成了中國最富裕的省份之一。同時,隨著福建的崛起,福建沿海港口的開發,福建的價值也越來越大。不管軍事、政治還是經濟,福建都已經成為了讓人矚目的“焦點”,成為了不能忽視的“兵家必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