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熊安生:城破當日 就讓帝王迫不及待去見的儒生

北齊熊安生:城破當日 就讓帝王迫不及待去見的儒生

北周建德

6年(公元577年)1月21日早晨

北齊都城鄴城的西門被攻破,北齊軍大敗、四散。皇帝早跑了,有幾個大將還在支撐,大聲咒罵,被周武帝宇文邕下令當場捅殺。街頭棄著亂七八糟的兵器,殘雪上澆著血,兵士們拖著屍體一具一具扔到牛車上。

居民們縮在屋子裡,大氣不敢喘,聽著門外腳步,潮汐一樣衝在鄴城街巷,方響時聞,也沒個人敢出來。

當天下午,一支長長的隊伍護送著勝利者,北周帝國第

3任皇帝宇文邕縱馬往城南去了,那是個留長鬍須的年輕人。

宇文邕要去拜訪熊安生,一個讓他魂牽夢縈了8年的儒生。

北齊熊安生:城破當日 就讓帝王迫不及待去見的儒生

熊安生和家人立在院子裡,他黑色的高翅帽壓著白髮,穿一雙大木屐。

3天前,他就安排家人打掃庭院,準備迎接貴客。當時北周攻城猛烈,人人自危,國破家亡就在眼前,只有熊家人還在灑掃。

長鬍須沒有能掩住宇文邕的笑,這位年輕的帝王趕忙跨前幾步,止住了熊安生的跪拜,他攥著熊安生的手走進屋裡,扶著他坐到了自己左邊。

寒暄已畢,宇文邕嘆口氣,說:

“沒能阻止戰爭,讓你們受驚了”。

熊安生側臉聽著,說“當年黃帝都被迫有阪泉一戰,何況您在替天行道啊,討伐的都是罪人”。

宇文邕一笑,“齊國賦稅雜役太多、太重,士民受苦太深,我想把他們從水深火熱裡救出來,您看看,我把齊王宮府庫和三臺財物分發給百姓如何?”

熊安生聽著,說:“周武王當年攻克了商朝,也把巨橋糧食分給商朝子民,這道旨意,可以跟先賢媲美了”。

“哦”宇文邕一喜,這話上道。

“朕與周武王相比,如何?”

熊安生說:“武王討伐商紂,還要把戰俘頭顱懸掛在白旗上立威,而您伐齊卻是兵不血刃,子民順服,在下愚見,您比武王更勝一籌”。

“哈哈哈哈”宇文邕笑得歡暢,好久未如此開懷。

他吩咐下去,賜給熊家布匹三百,稻米三百,長安賜一處宅院,還賜給熊安生象牙做的笏板和貴戚才佩戴的九環金帶,其餘貴重物品不計其數。

接著下令,讓熊安生乘坐駟馬小車,跟自己風風光光回長安。那年,熊安生八十多歲了。

北齊熊安生:城破當日 就讓帝王迫不及待去見的儒生

熊安生是

60多歲入仕北齊,擔任國子博士。他自小學習五經(《詩經》、《禮經》、《尚書》、《周易》、《春秋》),三禮(《儀禮》、《周禮》、《禮記》),師從當時大儒陳達、房虯、徐尊明等人。

由於功夫下的深,很多見解自成一家。他後來講學,名氣越來越大,各地慕名而來的學子上千人,被朝廷得知,並徵召為國子博士。再後來,同期儒生和後輩、徒弟有的已經進入中書、門下,或編國史或參贊帝王成為智囊,而他始終未得重用。

機會來自一次偶然的論辯。北齊天和三年(公元

569年),北周使者尹公正訪問齊國,來到鄴城,與齊人辯起了《周禮》。尹公正持理甚精,北齊學者竟無一人能夠辨得過他去。並不是說齊地學術不精,而是因為《周禮》在北周的重要性和普及度,不亞於基督教的《聖經》,士人貴族人人必學,這是北齊人無法比擬的優勢。

北齊熊安生:城破當日 就讓帝王迫不及待去見的儒生

《周禮》在北周為何如此重要?這要從幾十年前北周立國說起。北周位於偏遠的關中地區。當時的士人眼中,中華文明正溯在南朝的梁朝,相鄰的北齊也佔據河北、河南、山東等中原形勝,是政治經濟中心。北周強敵環繞,毫無優勢,北周以何立國、治國,何以解釋自己政權存在的依據?

北周佔據的關中,是數千年前西周的發源地。北周掌權者決定仿照西周制度,從西周的發跡中尋找為現實服務的制度力量。於是《周禮》就被抬到無可比擬的重要位置,成為北周貴胄人人必須研習的寶典。

北齊熊安生:城破當日 就讓帝王迫不及待去見的儒生

眼見要輸,齊人請來了大儒熊安生。熊安生曾師從房虯專門學過《周禮》,很快將尹公正辯服,並從根源上對《周禮》進行了深入解說,讓尹公正大為折服。回國後向周武帝宇文邕說起此事,宇文邕頓時上了心。

直到

8年後,齊國滅亡,

城破當日,宇文邕就迫不及待的去見了熊安生。

鄴城一晤,了卻宇文邕多年的心願。

皇帝登門求見,足以給門戶大添光彩,哪怕皇帝來自敵國,對他們破國滅家,驅趕走他們的君主,兼併他們的國土,只要實現個人價值,進中書、門下,侍奉皇帝周圍,參與國政,熊安生甘之如飴。當然除了極少數極忠貞的人士,誰又不是如此,趨利避害本就是人的天性。

總之,帝王登門是至高榮光,熊安生大出風頭,當時儒者人人稱慕。

讓人沒想到的是,去長安後,熊安生的境遇竟是高開低走,只被任命為露門博士,下大夫,正四命,跟在鄴城差不多。

他被派去大乘佛寺參與討論《五禮》。

北周官職有九命,命數越高官職越高,正四命勉強稱為中級官僚。

他在長安受到的

待遇與被周武帝日思夜想了八年,城破當日就拜訪的厚愛之舉大相徑庭,落差鮮明。

《周史》記載的兩個故事也許能解釋熊安生高開低走的原因。

熊安生早年講學之時,有人誆騙他說某村有個古墓,是晉朝河南將軍熊光的墓,距離現在已經七十二世了。

墓碑被村裡人藏起來了。

熊安生信以為真,僱人掘地尋找墓碑,沒有找到,把村民們告了。

受理訴訟的冀州長史一看就笑了,距今七十二世的話,應該是上古人士,距今幾千年了,且晉朝沒有河南將軍這個官名。

熊安生還是不信,領族人對著想象中的暮冢大哭。

儒生無常識,不知世事,為人所笑。

他在鄴城任國子博士的時候,偶然碰見權臣徐之才、和士開兩人,徐之才名字裡有個

“熊”字,而和士開名字裡有個“安”字,熊安生認為自家名字犯了兩位貴人的名諱,突發奇想,稱自己為“觸觸生”。

北齊熊安生:城破當日 就讓帝王迫不及待去見的儒生

觸是冒犯的意思,意思是自己的名字冒犯了兩位大人兩次,罪過罪過,表示自謙自抑的意思。他自作多情的程度,讓周圍官員恥笑,竟給錄到史書中去了。

周武帝一代聖主,一路踩著刀尖走來,什麼人事沒經歷過。幾次接觸就摸清了這位大儒的底細,想必有些失望。鄴城一晤,宇文邕遵儒重道,求賢若渴的聖君形象已經樹立起來了,熊安生也就失去了僅有的價值。熊安生第二年就在長安去世了。

術業有專攻,真正的學者適合研究,不適合政治。在人生某一刻,他們登上一層臺階,偶然窺見天光,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公元

577年1月21日下午那個高光時刻,已足以慰老儒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