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水陽太平燈:承載千餘年曆史

“嘭”、“嘭”、“嘭”,2月17日上午十點,三聲火銃的聲音響徹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水陽鎮文化廣場。廣場上圍觀太平燈表演的群眾在精神為之一振,“要出馬了!”圍觀群眾陳成一邊將小女兒架在肩頭一邊對妻子說。如今,這項民俗文化經過傳承和演變,表演形式更加豐富和精彩。

宣城市水陽太平燈:承載千餘年曆史

鑼鼓聲中 穆桂英大破天門陣

話音剛落,鑼鼓響起。身著清朝兵勇服裝的演員們奔走起來,迅速擺好陣勢。緊接著,柱龍頭拐的佘太君、手持燒火棍的楊排風、黑臉長鬚的張飛、手持青龍偃月刀的關雲長等眾武將登場。陣南擺放了三張椅子算是 “點兵臺”,臺上一名演員身著女硬靠,手持紅纓槍騎著高頭馬燈,扮演起威風凜凜的穆桂英正排兵佈陣,她兩旁立著前來助戰的“皇嫂”。

就在大夥議論起演員們的裝扮和角色時,鑼鼓密集起來。一紅一黑紅兩匹先鋒馬猛地從“高臺”兩側奔跑出來,他們身後的諸武將緊隨其後潮水般的跑動開來,馬燈上的鈴鐺叮噹作響。“嚯,蝦子出水!”有懂行的村民認了起來。緊接著,場上的將士們越跑越開,時合時分,陣勢也隨之時而如八卦旋轉時而流沙聚散。

大夥正看的入神,突然場上鑼鼓疾風驟雨般響起來。“五馬破曹!”72歲的吳來勝用擴音器高喊一聲,穆桂英躍下“點兵臺”一馬當先開始破陣,將士們跟定穆桂英,手中的馬鞭約舞越快,腳步越跑越急,陣勢變化讓人眼花繚亂。

“未見刀染血,已知戰事急!”穆桂英破龍門陣、穆桂英紮寨旗門陣、穆桂英大破天門陣!

天門陣破,曲終人散。一曲熱熱鬧鬧的太平燈馬燈曲目《楊家將》落下帷幕。

“這才有年味!” 陳成告訴記者,不知從何時起,每長一歲,就覺得年味淡了一分。過年似乎和往常沒有什麼不一樣,甚至從浙江務工返鄉,他覺得故鄉和他鄉也沒有多少不一樣。直到2014年太平燈燈的鑼鼓響起來,年的概念在陳成腦中就清晰地勾勒出來,緊接著故鄉豐滿起來,年味就被咂摸出來了。之後每一年的太平燈陳成都會去看,看的不只是燈,還有一廣場的鄉親鄰里……

舊記憶裡的老傳統

吳來勝在指揮完演出後,疲倦地坐在鎮文化站的院子裡,冬天的陽光曬得他眯起眼睛。在他身上有著“水陽古鎮太平燈新中國成立後第三代傳人”的頭銜,為了演出能順利完成,吳來勝前一晚一夜未睡。這一夜他整理服裝道具、安排演員化妝、甚至要定下第二天演出完演員們吃什麼在哪吃,72歲的他此刻疲憊不堪。對於剛剛結束的演出,吳來勝覺得“基本滿意吧!”,在他看來一百多人的表演隊伍裡有20多個新手,且一共只開展了12天的排練,每天的排練也才一個小時,排練時間不足導致演員的腳步沒能跟上鼓點。

“我小的時候啊,一聽到太平燈隊裡的嗩吶聲就知道要過年了,就盼著好吃的盼著新衣服。”、“我5歲是第一次觀燈,9歲開始參與馬燈表演。”但回憶起過去他又顯得精神起來,舊記憶像是匣子裡的寶貝,趣味無窮。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有關太平燈的話題像一杯提神的茶水,吳來勝直起了身子,講起水陽古鎮太平燈的歷史。

水陽鎮太平燈演出距今已有1700多年曆史,起初是為了紀念三國時期吳國名將丁奉圍湖造田、聯蜀抗曹保東吳等功勳而自發組演的,後來太平燈逐漸演變成人們歌頌太平、祈求太平的節慶表演。

太平燈的演出形式多樣,有馬燈、龍燈、旱船、高蹺等內容,馬燈演出,就是演員們騎著手札的馬形紙燈表演曲目,水陽馬燈目前的表演曲目由楊家將故事改編的《穆桂英大破天門陣》。2017年,在多方的努力下水陽古鎮太平燈成功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吳來勝的跑燈路也並不順暢,他在分別上世紀50年代、80年代有過兩次為期三年的表演,可以說他的跑燈時間不但間隔時間長而且持續時間短。2010年,水陽社群想跑太平燈來慶祝國慶,吳來勝成了不二人選。

靠著拼湊零碎記憶,吳來勝從服裝道具到表演內容一點點還原出太平燈的韻味,同時手把手的教演員們如何跑燈。此外,他更要從碎片化的記憶裡去粗取精,還原出太平燈的核心來。

“許多上了年紀的人,看一眼就知道你演的好不好,你要是沒跑好,他們當場不留情面的給你指出來。”吳來勝說,他不但要重現太平燈1700年的歷史文化,還要讓演出形式得到現代人喜愛。為此,一盞枯燈下,吳來勝熬過了許多個不眠之夜。

那一年的國慶匯演上,太平燈表演讓水陽人再次領略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並在古鎮掀起新漣漪。

2014年,水陽鎮裡各方重組太平燈的呼聲越來越高,吳來勝也覺得“這麼好的東西沒有人出來演,就真的失傳了。”於是,吳來勝決定召集人手組建太平燈表演班組,一時間報名者雲集,目前班組已經達到了136人。136人的班組耗費的不僅是吳來勝的心力,到目前為止,吳來勝已經投了近30萬。光之前的演出就差不多要花費2萬元,在班組組建之初,吳來勝就欠下了不少債。

宣城市水陽太平燈:承載千餘年曆史

“水陽嫂子”歌太平

正聊著,吳來勝的弟子陳四清忙活完了,坐了下來。54歲的陳四清是個典型的水陽嫂子,目前操持著班組裡的具體事務。陳四清還是個“能人”,假如廣場舞也有“江湖”,那麼陳四清無疑市開宗立派的宗師級人物,她是最早一批將廣場舞帶到水陽街頭的人,憑著“看兩遍就會”的天賦,她在水陽嫂子中威信極高。

2010年,陳四清跟著吳來勝學習跑燈,2014年,吳來勝想組建班組,陳四清在水陽嫂子網路群裡發出呼應,很快應者雲集。

“從前演出的都是男的,現在男的忙著掙錢,跑燈反倒都是我們女的了。”陳四清笑著說,從前自己公爹就曾反串過穆桂英,現在班組中連楊宗保都是女演員扮演的。

太平燈演出是個辛苦活,演員們身上的行頭重的有十幾斤,忙的時候一天要表演20場,從凌晨兩點扮裝要一直忙到天黑。“哪家不過年?哪家不來人?她們憑的就是一顆熱心!”吳來勝說,沒有水陽嫂子的付出,太平燈不可能有現在的規模,另一個側面也能看出太平燈在水陽人心中的位置——但凡是來演太平燈,家人都是鼎力支援。

陳婷婷就是這樣一個水陽嫂子,2月6日上午,她從北京出發坐5個小時的高鐵到涇縣,再從涇縣坐車到宣城從宣城轉車到水陽鎮,一到水陽,來不及休息就忙活開來,做服裝,搬道具任勞任怨,聽說有新人沒有角色演,她還把自己的角色讓了出去,“每次演出看到老百姓們喜歡,我們再辛苦也值了。” 陳停婷說,跑燈的時候,人處在一種內心充盈精神飽滿的狀態。

“她自己跳沒問題,可是編劇本上就差了點。”吳來勝在介紹陳四清的時候,用的是“太平燈跑馬燈第四代傳人”,可他又覺得陳四清還有許多東西不會,“我還要幫襯她一陣子。”

如今的班組裡,從30歲到70多歲的都有,在吳來勝看來這已經打好了傳承的基礎。可怎麼樣進一步挖掘太平燈裡的傳統文化成了他下一步的追求。

“為什麼太平燈一跑,年味就起來了?”吳來勝快速的提出問題,又快速的回答,“太平燈熱鬧,喜慶,能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需求,是千百年流傳下的優秀文化。”似乎對於自己的回答有所不滿,他又補充道:“人們也同樣對太平燈充滿期待,期待天下太平,期待能和鄰里朋友聚在一起的那份熱鬧勁,在一起看燈,心也就近了。”

吳來勝沉思片刻,陽光西移照在地上的一灘積水裡,水裡刮下的魚鱗閃閃層層疊得。“我還要跳下去,一直跳到死!”吳來勝的話鋒變得沉重起來,“我還要進一步提煉出太平燈裡的正能量,《楊家將》講的是禦敵愛國,為什麼會加了三國的劉關張?這就是講做人還要誠信、重情義!要讓年輕人知道愛國,學會做人的道理。”。吳來勝告訴記者,他的心願是要編排出一部“群英薈萃”,讓天下各路英雄聚集的新劇目。

版權宣告: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