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孫策為何會英年早逝?為人處事對我們有何警示?

孫策(175年—200年5月),字伯符,吳郡富春人。孫堅長子、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諸侯,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孫吳的奠基者之一。

《三國演義》稱其武勇猶如霸王項羽,綽號“小霸王”。孫堅死後,十七歲的孫策繼承家業。暫時屈從於袁術。興平二年(195年),孫策徵得袁術許可,準備東渡長江,橫江進攻樊能、於糜,又在當利口襲擊張英。孫策來到曲阿並以曲阿為據點,與揚州刺史劉繇進行決戰曲阿之戰,大敗劉繇。

《三國演義》中孫策為何會英年早逝?為人處事對我們有何警示?

建安二年(197年),袁術僭越稱帝后,孫策與袁術決裂。是夏,曹操狹天子以令諸侯,下詔書給孫策,命孫策討伐袁術,任命他為騎都尉,襲父爵烏程侯,兼任會稽太守,曹操奏許朝廷任命策為討逆將軍,並封為吳侯。

孫策在江東稱霸後,心氣日盛。向曹操求大司馬之職,曹操不許,孫策怨恨曹操,常有襲擊許都之心。

因為吳郡太守許貢上書曹操,言孫策有稱霸野心。被孫策所殺。孫策沒有警覺心,常常獨自帶些人馬去山中狩獵散心,還縱馬馳騁,竟獨自一人進入大山深處,這可給那些一心報仇的刺客以大好的機會。許貢三個家客為主人報仇,行刺孫策重傷。醫生要求孫策靜養,不可動怒。孫策為人最是性急,且好怒殺。終不能靜心,常為外事煩惱動怒,重傷之下身心耗散,憂慮怒恨纏身,身體不支,死時方二十六歲。

《三國演義》中孫策為何會英年早逝?為人處事對我們有何警示?

曹操謀士郭嘉看透了孫策,說孫策新並江東,所誅殺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孫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還好,江東有孫權。能任用賢能,安邦定國。並且孫權長壽,活到了七十多歲。

孫策是英傑,年輕氣盛,性急易怒。依仗年輕體健、武藝高強,行事輕狂冒進,逞勇鬥狠。勇猛有餘而謀略不足、行動力強而思慮不周。年紀輕輕就能武力征伐建功立業,可惜謀略不足、不能持重忍耐,都死於非命,誠為可惜可嘆也!

朋友們,你們怎麼看孫堅呢?又從他們身上汲取了什麼教訓呢?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