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上的名士,道德上的小人,司馬昭心腹鍾會真的謀反嗎?

導讀:魏帝曹髦的死把司馬昭推上了弒君之罪的風口浪尖,輿論一致譴責他的大逆不道,司馬昭急需政治資本為其堵住輿論缺口,併為其進一步的篡魏積累政治資本。司馬昭的攻蜀只是想虛張聲勢嚇唬一下蜀漢,到時見好就收,達到撈取政治資本的輿論效果就可以了,並沒有真想能拿下蜀漢,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蜀地難攻,魏國對蜀戰爭多次深知這一點。但是司馬昭也沒想到鄧艾偷渡陰平直搗成都城下,蜀漢君臣一時驚慌失措亂了方寸,開啟城門君臣齊降,一舉把蜀漢滅了!這個結果太意外了,司馬昭愣了!這個功勞可是連他司馬昭都達不到的,鄧艾迴來可怎麼封賞他?這不世之功,

封無可封。怎麼面對鄧艾、鍾會這兩個大功臣。

學問上的名士,道德上的小人

鍾會,字士季,出身於名士“搖籃”的潁川士族名門鍾氏,是三國時期魏國軍事家、書法家太傅鍾繇幼子、青州刺史鍾毓之弟。父親鍾繇在七十五歲的古稀高齡生下幼子鍾會,疼愛異常。鍾會五歲時父親去世,在母親張菖蒲的嚴格教育下,鍾會的學問飛速提升。鍾會幼年即聰慧過人,四歲讀《孝經》;七歲誦《論語》;八歲誦《詩》;十歲誦《尚書》;十一誦《易》;十二誦《春秋左氏傳》、《國語》,十三誦《周禮》、《禮記》;十五入太學;二十歲擔任秘書郎—國家圖書管理員;二十二歲遷尚書郎—皇帝的私人秘書;二十九歲的時候,便被賜爵關內侯。

學問上的名士,道德上的小人,司馬昭心腹鍾會真的謀反嗎?

鍾會

鍾會年少入仕,才華橫溢,歷任要職,深得魏帝和群臣賞識。

鍾會年少時便聲名顯耀,是個名士。

鍾會對玄學的造詣頗深,和玄學天才王弼齊名。他本人是個名士,又很崇拜別的名士,比如,他很仰慕

嵇康

,仰慕到了啥程度了呢?像個女孩暗戀心中仰慕的男子。他喜歡偷偷地在遠處看嵇康,而且是晚上。鍾會年輕時寫過一本書,叫《四本論》,他很想讓自己的偶像點評一下。

學問上的名士,道德上的小人,司馬昭心腹鍾會真的謀反嗎?

司馬師

鍾會想去請教嵇康,可又不敢白天去,怕嵇康批評自己作品不好,自己臉上掛不住,於是就選擇晚上偷偷的去。於是一天晚上鍾會就去拜會嵇康,來到嵇康家,嵇康正光著膀子在院子裡的樹下打鐵。鍾會就在門外猶豫要不要進去,嵇康手起錘落,乒乒乓乓,完全沒看見鍾會。鍾會心裡很緊張,進去也不是,一走了之又不甘,於是在院子外面把書直接扔到院子裡,掉頭就跑。

《世說新語》的原文記載是“於戶外遙擲,便回怠走”。

學問上的名士,道德上的小人,司馬昭心腹鍾會真的謀反嗎?

司馬昭

但是

鍾會也是個小人

,雖然他很仰慕嵇康,但是嵇康很藐視他那種趨炎附勢的做派,鳥都不鳥他。鍾會做了高官之後就再次造訪嵇康,不知道上次從牆外扔進去的那本《四本論》嵇康先生看過沒。這次他底氣足了也比較自信了,帶著重禮,騎著寶馬,並且帶了很多文化圈的名仕和隨從,浩浩蕩蕩前呼後擁的到了嵇康家門前,發現嵇康又在打鐵,和上次不一樣了,“竹林七賢”之一的向秀正給給他滿頭大汗地拉著風箱。

學問上的名士,道德上的小人,司馬昭心腹鍾會真的謀反嗎?

司馬炎

嵇康和向秀旁若無人地做著手裡的活,對他們完全是視而不見。鍾會們很尷尬,走也不是,留也不是,不知如何是好。鍾會一群人訕訕地站在那裡,現場只有打鐵聲和拉風箱的聲響,最後,鍾會很沒趣,便轉身要離開。 這時,嵇康發話了

“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

《晉書·嵇康傳》,大意是“聽見什麼你就來了,你看到什麼你又走了?”。眾目睽睽之下,鍾會的臉也沒處擱,自我解嘲道

“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

《晉書·嵇康傳》。

學問上的名士,道德上的小人,司馬昭心腹鍾會真的謀反嗎?

嵇康

由此,對嵇康因愛生恨!嵇康是曹魏親戚,在政治上對司馬氏採取不合作的強硬態度。鍾會由於前述原因,便時不時地在司馬昭面前讒言幾句,說嵇康妄議時政,於是當局便把嵇康下獄處死。當時的太學生3000人為嵇康向政府請求赦免,當局不允,就這樣

名士加小人的鐘會

害死了大名士嵇康!

學問上的名士,道德上的小人,司馬昭心腹鍾會真的謀反嗎?

衛瓘

成為反叛,身敗名裂實堪嗟

鍾會與司馬家關係非常親密,他本是司馬師的幕僚,司馬師死後他轉投司馬昭,鞍前馬後為司馬昭出過不少力,比如,正元二年(255年),司馬師在征討毌丘儉時病死,魏帝曹髦想趁機奪取司馬昭的兵權,鍾會獻計給司馬昭,使曹髦奪回兵權的企圖沒有得逞,不得不任命司馬昭接替司馬師為大將軍。鍾會因此很快又被升遷為黃門侍郎,封爵為東武亭侯,食邑三百戶。司馬昭稱讚鍾會說:

"君真是我的子房。"

昭扶會背曰 君真吾之子房也——《三國演義》)

學問上的名士,道德上的小人,司馬昭心腹鍾會真的謀反嗎?

鄧艾

如果只是做個名士,鍾會這一生也就平平安安波瀾不驚,可他的聰明掩飾不住他的外溢的才華,心中又抑制不住對權力的慾望,最終被設計為謀反罪而死於亂刀之下,也真是很悽慘了!那麼,鍾會謀反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作為司馬昭心腹的他,真的有到反司馬昭之心嗎?鍾會自從跟隨司馬昭,屢出奇計,屢立大功,又加上他和司馬兄弟自小關係就很鐵,所以深得司馬昭信任,是司馬昭的心腹肱骨。

學問上的名士,道德上的小人,司馬昭心腹鍾會真的謀反嗎?

鄧艾之子

那麼鍾會真的有反司馬昭之心嗎?是不是司馬昭看他文武雙全,怕自己死後他兒子司馬炎控制不了鍾會而為兒子將來稱帝掃清障礙呢?伐蜀之戰朝中大臣都持反對意見,只有鍾會理解司馬昭,明白司馬昭只有靠這場戰役才能撈得政治資本扭轉自己的弒君輿論危機,重新樹立自己的聲譽。可是伐蜀成功了,鄧艾、鍾會卻都成了謀逆從而只能是必死的結局。鍾會是怎麼成為謀逆的,是司馬昭逼得還是他私慾膨脹,也想稱王稱霸?

學問上的名士,道德上的小人,司馬昭心腹鍾會真的謀反嗎?

曹髦

關於鍾會謀反,《三國志》裡也不能找到確切的證據,陳壽曾經因為一些關於晉開國的撰寫不符合上層意思而受到過處分,所以,這真的是一筆非常糊塗的賬

獨統大眾,威震西土。自謂功名蓋世,不可復為人下,加猛將銳率皆在己手,遂謀反。—《三國志》

這段三國志的記載好像也是迎合統治者的意思,勉強硬為鍾會扣上要造反的帽子。

說說本人的觀點:

我認為攻蜀之戰快要結束時

首先

是鄧艾、鍾會二人爭功,爭功導致鍾會因鄧艾的居功自傲的行為而鑽空子誣告鄧艾謀反,監軍

衛瓘

看鄧艾、鍾會有功也心懷妒忌,看到此二人爭鬥就伺機謀劃,讓二人鬥得兩敗俱傷。所以他聽鍾會說鄧艾在成都擅權任免官員、為自己的功勞立碑紀念等行為時,就向朝廷報告說鄧艾謀反。司馬昭讓他們拿下鄧艾押往京師待審,鄧艾沒有反心,所以就範了。接下來的日子裡,是衛瓘伺機算計鍾會,要把他也弄成個反叛才算自己有功。而鍾會,絕頂聰明的一個人,他會被算計到嗎?

學問上的名士,道德上的小人,司馬昭心腹鍾會真的謀反嗎?

姜維

鍾會帶著姜維的降兵到達成都,成都城現在是有幾股勢力:憤怒不已的鄧艾部眾;代表朝廷的衛瓘;剛投降又心有不甘的蜀國舊部;心懷忐忑的鐘會。鍾會怕鄧艾部下不服鬧事,拉著衛瓘圈禁魏軍中的高階將領。衛瓘跟著鍾會圈禁將領,作為監軍,完全有理由懷疑鍾會是不是要真的造反。鍾會和姜維英雄惜英雄,走得很近,整天在一塊兒嘰嘰咕咕,衛瓘真的擔心害怕他們倆聯合起來要造反了

學問上的名士,道德上的小人,司馬昭心腹鍾會真的謀反嗎?

諸葛尚

“凡人之結交,誠宜盛不忘衰,達不棄窮,不疑惑於讒構,不信受於流言,經長曆遠,久而逾固。而人多初隆而後薄,始密而終疏,斯何故也?皆由交情不發於神氣,道數乖而不同,權以一時之術,取倉卒之利。有貪其財而交,有慕其勢而交,有愛其色而交。三者既衰,疏薄由生。”鍾會

名士

的性格和

統帥

野心,讓他有點無所顧

忌。

姜維投降是真心嗎?現在看當然不是,他只是利用鍾會以達到自己恢復蜀漢的目的。這時司馬昭來了一封信。

學問上的名士,道德上的小人,司馬昭心腹鍾會真的謀反嗎?

譙周

《三國志·魏書·鍾會傳》:“會得文王書雲:‘恐鄧艾或不就徵,今遣中護軍賈充將步騎萬人徑入斜谷,屯樂城,吾自將十萬屯長安,相見在近。’”

這讓鍾會意識到司馬昭對他已起疑心,他現在是回到司馬昭哪裡已經不會有好結果,戰敗了也是死。不如干脆作殊死一搏,何況屬地易守難攻?說不定會成功呢?成功了,還可以做個劉備第二!其實軍隊並不全聽命於他,將士們家眷都在北方,如果跟著鍾會造反家人必死無疑;還有就是軍中多是司馬昭親信,並不是鍾會的親信,這樣看來,軍隊不會聽鍾會的去造反!所以其實鍾會真的是孤家寡人一個,不可能在蜀地割據成功。

學問上的名士,道德上的小人,司馬昭心腹鍾會真的謀反嗎?

向秀

所以衛瓘借上廁所之際碰到魏將胡烈的親將丘建,讓他向軍中散佈鍾會要殺魏軍的訊息。第二天逃脫鍾會控制後,向魏軍釋出檄文討伐叛逆鐘會。最終鍾會、姜維死於魏軍亂刀之下。衛瓘因自己參與鍾會誣告鄧艾,害怕被治罪便派人殺了鄧艾父子。衛瓘回朝後守到司馬昭嘉獎,衛瓘這個監軍是代表司馬昭的利益的,司馬昭可能就是利用他來除掉鄧艾和鍾會這兩個大功臣,為兒子司馬炎的繼位掃清障礙!

結語:

鍾會是個聰慧過人的人,也是個對權力太過貪心的人,為此算計、害死了鄧艾父子,但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他哪知道他也在別人的算計之中,這真是應了《紅樓夢》中的一句話:“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參考文獻:《晉書》、《三國志》、

《世說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