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三份工作都業績卓著,最後卻搭上性命,對職場人士有何啟迪?

吳起出生在衛國一個“家累萬金”的富有家庭。為了在政治上求得發展,曾到處奔走尋找門路,花了不少錢,弄得傾家蕩產,也沒得到一官半職,遭到鄉人的譏笑、誹謗。吳起為此氣憤不過,殺了誹謗他的三十多個人。在臨逃走時,他對母親發誓說:“不當卿相,決不回衛。”

吳起先去孔門弟子曾參之子曾申門下學習儒術。母親去世後,吳起沒有按照儒家忠孝的信條回家奔喪守孝。曾申認為他不孝,不配作儒家的門徒,跟吳起斷絕了師生關係。此後,吳起棄儒學兵。成為戰國名將,跟春秋時代的另一著名軍事家孫武(《孫子兵法》的作者)齊名。《史記》中的《孫吳列傳》,就是孫武和吳起的合傳。

吳起三份工作都業績卓著,最後卻搭上性命,對職場人士有何啟迪?

建功立業也是需要環境的

吳起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魯國。周威烈王十四年(前412),齊國來攻打魯國,“魯人患之”,不知道怎麼辦。魯國想要吳起帶兵抗敵,但因為吳起的老婆是齊國人,魯國擔心吳起抹不開這個親情的面子來保衛魯國。吳起為了表明自己的決心,居然殺妻求將,最後率領魯國軍隊,大敗強大的齊國。

這時,嫉妒吳起的人都以衛道士的身份出來說話了,他們跟魯國的國君說,吳起這個人缺德,是個小人,母死不奔喪,曾申都不認他這個學生了;現在又殺妻以求為君之將,殘忍之極呀;魯國是個區區小國,卻有戰勝大國的名聲,其他諸侯一定會算計我們呀。魯國國君受到蠱惑,居然免去了吳起的職務。

吳起三份工作都業績卓著,最後卻搭上性命,對職場人士有何啟迪?

吳起黯然離開魯國。儘管有赫赫戰功在身,指因嫉妒他的人在領導面前說他壞話,領導就相信了。凡是有人向領導說壞話的,不外乎有兩個特點:一半是真的,一半是假的。沒有真的,不足以讓人相信;沒有假的,不足以把你置於死地。吳起確實有缺點,殺妻求將,母死不奔喪,道德上有欠缺。但是說吳起帶著弱小的魯國軍隊,打敗了強大的齊國,會使得諸侯來討伐魯國,這個話就似是而非了。 可見,建功立業也是需要環境的,魯國是孔子的故鄉,道德至上,你在這個地方建功立業,不講道德,那你就待不下去了。

吳起帶兵講政治講制度,與士卒同甘共苦

吳起的第二份工作是在魏國。魏文侯用人不拘一格,他曾向李克瞭解吳起是什麼人,李克說,這個人的軍事才能,不亞於春秋名將司馬穰苴。於是,魏文侯就讓吳起帶兵了。吳起在魏國帶兵,與最低下計程車卒同飲食,夜不睡專門的床蓆,行不坐車乘;親自帶著乾糧,和士兵一塊兒行軍;有計程車卒生了膿瘡,吳起親自為其吮瘡,把膿血擠出來給他治好,三軍將士無不感激。

吳起三份工作都業績卓著,最後卻搭上性命,對職場人士有何啟迪?

吳起是懂帶隊伍的人,知道怎麼贏得人心。吳起帶兵不但講政治,而且講制度。據《尉繚子》裡面記載:吳起出兵,有一個十分勇敢計程車兵,在沒有下達進攻命令的時候,就衝出去了,斬獲了敵人兩個首級,吳起為了嚴肅軍紀,以違抗軍令處死了這個士兵。吳起還加強軍事訓練,他訓練的“武卒”(相當於當今的特種兵),有嚴格的體能標準,戰鬥力特別強。吳起曾用訓練有素的五萬武卒,打敗五十萬秦軍,取得西河之地,威名遠揚。

周安王六年(前396),魏文侯去世,其子魏擊魏武侯即位。當時相位空缺,大家都看好吳起,認為他是最好的人選,可是結果卻任命了田文為相。這個田文跟戰國後期孟嘗君那個田文不是一回事。

吳起三份工作都業績卓著,最後卻搭上性命,對職場人士有何啟迪?

吳起很不高興,他找田文來問:“我想跟你比比功勞,帶兵打仗你能跟我比嗎?治國安邦你能跟我比嗎?鎮守一方你能跟我比嗎?”田文回答說:“我都比不上。”於是吳起就問:“既然你什麼都不如我,為什麼你的職位卻在我之上呢?”此時田文平靜地說:“如今主少國疑,大臣未服,百姓不信,在這種情況下,是由我出來任相合適還是你出來任相合適呢?”吳起“默然良久”,在那兒沉思很久,最後他承認“屬之子”,應該是你出來任相職合適。

吳起知道,自己本事大、業績高,能力超群,招人嫉妒;而且自己強硬果敢的處事風格,會讓現有既得利益格局被打破,得不到人的擁戴。但最終吳起的甘居下位也沒能換來安全的生存環境,繼田文為相的是公叔痤。公叔痤娶了魏國的公主是駙馬。他很忌憚吳起,覺得吳起的本事比自己大,所以他千方百計要把吳起擠走。

領導懷疑你,擔心你,這就很危險了

吳起是怎麼被一個本事比自己小的人擠走的呢?公叔痤部下有一個門客,給他出了一個連環套的主意。他說:“你先向國君提議,吳起這個人有本事,是大牛人,你的國家小,不是大國,他未必願意一直留下來幹,你不妨試試,你把公主嫁給他,看他是不是想留——他要是想留在魏國,一定樂意娶公主;他要是不想留,他肯定就推辭。”

吳起三份工作都業績卓著,最後卻搭上性命,對職場人士有何啟迪?

此人接著又出主意:之後你再邀請吳起到你家去做客,你的妻子不是公主嗎,你讓你的公主妻子像母老虎一般強勢地對待你,把你不當人看,不尊重你,故意表現出“氣管炎”的樣子,吳起一看娶公主做老婆,原來這麼難受,這麼窩囊,他一定斷然拒絕魏國國君要把公主嫁給他的好意。

公叔痤照門客說的這麼去做,果然,魏武侯想把公主嫁給吳起,吳起害怕公主太厲害,得不到自由,就拒絕了。這一拒絕,魏武侯就懷疑吳起的忠誠。領導懷疑你,擔心你,這就很危險了,尤其是在戰火紛飛的時代。吳起因害怕被殺不得不逃離了魏國。臨行之前他感慨地說,魏國從此要走向衰落了,河西之地也很可能被日益強大的秦國奪走。這個時候,秦國正處在秦獻公的時候,正是商鞅變法的前夜。

吳起在楚國的改革卓有成效,卻因變法得罪了守舊貴族而慘遭殺害

吳起的第三份工作是在楚國。吳起來到了楚國後,楚悼王“久聞其賢”。什麼意思呢,過去吳起帶著魏國的軍隊,打得楚悼王滿地找牙,他找各諸侯國來幫自己的忙,才避免了狼狽,現在吳起居然來了。楚悼王不計前嫌,熱烈歡迎吳起的到來。他先讓吳起在宛(今河南南陽)當了一段地方長官,然後直接提拔為令尹,就是國相。吳起終於如願以償,少年時代擔任卿相的夢想實現了。

吳起三份工作都業績卓著,最後卻搭上性命,對職場人士有何啟迪?

吳起幫助楚悼王改革。他首先向既得利益集團開刀,一針見血地提出:楚國的毛病在哪兒?就在大臣太重、封君太眾。大臣的權力太重,封君的人數太多,貴族有太多的權和利,有太多的資源被他們佔用了,所以國貧兵弱。

吳起提出的改革方案是提出廢除世襲特權,規定封君過了三代,就要沒收他們原有的爵祿,用這些土地和財產,來獎勵那些有戰功的人。這一措施是為了解決分配不公,提高楚國將士對外擴張的積極性。吳起把貴族遷到邊遠地區,去墾荒開發,這樣一方面使廣闊疆域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也削弱了貴族的勢力。吳起的改革確實是抓住了要害,改革也見到了成效:南平百越,北卻三晉,西伐秦,重振了楚國的國威,一改被諸侯蠶食的弱勢。

吳起三份工作都業績卓著,最後卻搭上性命,對職場人士有何啟迪?

但是吳起卻因此得罪了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楚之貴戚多怨吳起者”。周安王二十一年(前381),楚悼王薨,貴戚大臣作亂,群起而攻吳起,吳起被射死於亂箭之下,楚國的改革亦隨之夭折。吳起從魯到魏到楚,在那裡都做出了超凡的業績,最後不是待不住就是被殺,吳起的命運,確實令人深思。

吳起的命運對當今職場人士的啟迪

01成事者既要目標堅定,又要步履穩妥

吳起確實很有個性。司馬遷評價他是“節廉而自喜名也”,司馬光的用詞是“剛勁自喜”。這種評價包括兩層意思:第一,有原則的堅守,“節廉剛勁”;第二,不大通人情,自視甚高,所謂“自喜是也”。吳起的人生目的是誓為卿為相,對目標非常執拗本來是好的,但因性格過於剛勁,鑄就了吳起的人生悲劇。

吳起三份工作都業績卓著,最後卻搭上性命,對職場人士有何啟迪?

吳起的悲劇提醒我們,對事業目標堅定不移是必須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達成目的的方法有很多種,要懂得剛直則折的道理。有時為了達成目標,可以採用迂迴曲折的方法,精通心法的王陽明就很懂這個道理,他做事既能守住底線,又能成功地達成目標。

我們常說,為人處事應該剛柔兼濟。剛,是意志堅定,不一定指的是用拳頭,用武力,而是要有意志,要內剛。內剛外柔,就是你要有原則,有堅守,但外柔,即手段可以柔軟。《史記》講道家處世的長處,是“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就是說人要善於變通,不要腦子一根筋。

吳起三份工作都業績卓著,最後卻搭上性命,對職場人士有何啟迪?

其實世界上許多事情,不是我們完全靠主觀努力就能夠解決的,如果你不懂得因勢利導,隨機應變,你很可能就要碰壁。所以,既要目標堅定,又要步履穩妥,這是成事者應有的風度。

02謙卑是人生的護身符

木秀風摧,行高人非,這是普遍的社會現實。吳起為公叔痤所排擠,後來白起為範睢所忌憚,英雄時舛,紅顏薄命。這時我們就該懂得,謙卑是人生的護身符。《周易》有一卦叫謙卦,這個謙卦是唯一沒有災咎的卦,天道,地道,人道,鬼神之道,都討厭狂妄自滿,而喜歡謙。謙,君子之終也。所以吳起的張揚,吳起的強悍,也是他受人忌憚的一個原因。

吳起三份工作都業績卓著,最後卻搭上性命,對職場人士有何啟迪?

嫉妒英雄的人並不都是狗熊,並不都是十惡不赦的壞蛋。你看看公叔痤,他後來曾極力向魏惠王推薦衛鞅;範睢輔佐秦昭王,功業卓著,遠交近攻的外交政策是他提出來的。所以複雜就複雜在這裡,往往嫉妒你的人,排擠你的人,未必是臉譜化的壞人。所以吳起的問題,有性格的問題,有環境的問題,有時代的問題。

我們無法改變環境來適應我們自己,我們只能改變我們能改變的。當然,換一個角度考慮,從用人的角度來說,我們不能否定吳起是個天才,也是很有才幹的政治家,曹操就曾讚揚吳起“吳起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三晉不敢南謀”。誰手下有吳起這樣的人才,誰都能建功立業,因此能否愛護、保護和用好像吳起這樣處事不足但確實有本事的能人,這對我們事業成敗至關重要,也是考驗一個領導幹部,識人用人能力的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