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是如何發展起來的?轉折點在三國

先秦時期的江南,被稱為吳越之地,最早是吳國和越國的地盤,後被納入楚國版圖,先秦時期在經濟文化上比較落後。由於秦代存在的時間較短,所以沒時間顧及江南的開發。

對江南的真正意義上的開發,其實始於兩漢時期。《史記殖貨列傳》載:兩漢時期的江南,“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溽……是故江淮以南,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

可見,經過兩漢的開發,江南地區取得了一定發展,但江南的人口仍比中原少了很多,雖然沒有凍死捱餓的人,卻也沒有大富大貴之家。古代社會,農業是經濟命脈,由於江南地廣人稀,儘管有了一定發展,但與北方相比,經濟文化仍較為落後,根本無法與北方抗衡。

江南是如何發展起來的?轉折點在三國

據《後漢書》記載,東漢時,安徽廬江一帶,還沒有推廣牛耕,後來在太守王景的推廣之下,牛耕才逐漸興起,成為主要的生產工具。另外,王景還在廬江興修水利,灌填萬傾,推廣養蠶,很快促進了這一地區的發展。而在中原地區,戰國時期就已經開始牛耕了,至於興修水利,也是先秦時期各國變法的重點。由此便知,江南在東漢時期還是相對落後的。

事實上,東漢對江南的開發只限於平川和交通發達地區,半數以上的人口是山越和蠻夷,他們多居深山,有的還保持著氏族制的落後習俗。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北方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同時大批北方人難移,給江南地區帶來了先進文化和耕作技術,並與當地人相互融合,這給了後來的統治者——孫吳政權大力開發江南創造了條件。

可以說,三國時期東吳對江南的開發,是江南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因為東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在江南建都且統一了整個江南地區的政權(此後的歷史上還有東晉、南朝、南宋在江南建都),而先秦時期的吳越雖然也在江南,但它們是分割的,並沒有形成統一的整體。

江南是如何發展起來的?轉折點在三國

那麼,孫吳政權對江南地區進行了哪些方面的開發呢?

第一,重視農業,且耕且戰。

黃武五年(公元226年),陸遜上疏,請求賦予諸將耕種田畝,得到了孫權的認可。孫權還表示自己要帶頭耕種,以鼓勵將士。東吳實行將官世襲領兵制,有了兵權後,朝廷授予一定數量的土地,其實質就是獎勵全軍耕作屯墾,生產自給。另外,當時的江南有很多沒有開墾的土地,孫權組織南下的北人和山越人,進行大規模的軍墾和民墾,擴大了耕地面積。

第二,興修水利,提高產量。

孫吳十分重視水利建設,將運輸與灌溉兩種功效結合起來,開鑿了從建業到錢塘的運河,用於灌溉兩岸農田,同時暢通運河的運輸。據統計,僅西湖邊上當時就開墾了農田三萬頃。此外,又在湖北引長江支流巴水、富水以灌溉農田。孫休永安三年,還修建大壩保護丹陽的湖田。此外,有的水利設定直接用於軍事目的,如孫權和諸葛恪興堤巢湖以興水師。

江南是如何發展起來的?轉折點在三國

第三、發展手工業。

在孫吳政權的推動下,江南地區的冶鐵、燒瓷和造船等三大官營手工業得到了發展。此外,孫吳的銅鏡業、絲織業、製鹽業,也十分發達。孫吳發達的手工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和技藝工人,這些人來自哪裡呢?一是南遷的百工之民,二是戰爭中的俘虜。據記載,建安三年,孫策攻破皖城時,就擄掠了袁術的部曲、鼓吹和百工等三萬餘口。

第四、興建城市和交通

東吳政權期初時在吳(今江蘇蘇州),赤壁之戰後遷都京口(今江蘇鎮江),建安十六年又遷都建業,建造石頭城。公元221年,孫權為奪取荊州,又自建業遷都至鄂,改名武昌(今湖北鄂州)。從此、吳縣、京口、建業和武昌四城成為了東吳的四大都市。孫權佔據荊州後,又還都建業。後來,孫權以四大都市為中心興修水利,暢通交通,使得東吳的城市取得很大發展。城市發展以來之後,隨之帶動的就是商人的激增和商業的發展。

江南是如何發展起來的?轉折點在三國

經過了東吳政權對江南長達五六十年的開發,加上北方連年戰爭的損耗,此消彼長之下,江南經濟文化才算勉強可以與北方相匹敵。但當時的江南仍非我國的經濟重心。到了東晉之後,江南才得以與北方在經濟上分庭抗禮。經過隋唐的開發之後,江南的發展已有超越北方之勢頭。而宋代以後江南的經濟已完全領先於北方了,直到今天都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