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傾一時的唐秦王李茂貞,為何被草草下葬,墓室寒酸不及夫人的12

2000年冬天的一個夜晚,在陝西省寶雞市北郊高大的黃土臺原上。一處寂靜的小村莊突然傳出了一聲巨響!深夜裡被驚醒的人誰也不敢出去一探究竟。

第二天天剛亮,張曉明出門檢視,很快就發現了頭天晚上巨響的原因。50年代出生的張曉明,在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知道,村旁矗立著一座封土大墓。而這這也正是陵原村村名的由來。

權傾一時的唐秦王李茂貞,為何被草草下葬,墓室寒酸不及夫人的12

90年代起,附近總有一些不明身份的人頻繁活動。而村民們也隔三岔五地在封土堆上發現盜洞。慶幸的是,經過專家的現場勘查,盜洞都沒有打穿墓室。可是如今盜墓賊竟然猖狂地用上了炸藥,這對大墓的結構破壞無疑是毀滅性的,搶救性發掘已經迫在眉睫。

寶雞自古以來就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中華文明的始祖炎帝據說就出生在寶雞境內,周朝也是在岐山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歷史上的秦國也是在寶雞建國的。而歷年的考古更是證明了這一切,從各種大小不一的古墓葬中出土了眾多的青銅器,因此寶雞又被稱為青銅器之鄉。

這個被寶雞人稱為北原的地方,是城市一旁突兀而起的一座黃土臺原。這裡有個叫陵原的小村莊,一直流傳有著很多的民間傳說。

權傾一時的唐秦王李茂貞,為何被草草下葬,墓室寒酸不及夫人的12

有人說這座大墓的主人是金人,因為這個地方在歷史上曾經被金人佔領過。1982年,考古隊員利用國家進行文物普查的機會,對這裡做了細緻的查訪。在當地居民的指引下,他們很快就在陵原村找到了一個目標。

這裡有一個大土丘,專家一看就知道是一座大墓的封土。村民們告訴考古工作者,很多年前,大墓的前面還保留有一些石人和石馬。這可不就是帝王或者高官貴族墓葬之前神道上的石像生嗎?

石像生又叫翁仲,最初的作用是代表身為統治者的墓主人的出行儀仗和衛士。後來石像生的使用範圍逐漸擴大,一些品級比較高的官員也可以使用了。比如明朝的《明會典》中就有規定:公侯和一品二品官為石望柱、石虎、石羊、石馬、石人各一對;三品官減去石人一對;四品官為石望柱、石馬、石虎各一對;五品官為石望柱、石馬、石羊各一對;六品以下不準設定石像生。

由此看來,在當時能夠在這裡使用石像生的至少也是一二品的大員。那麼陵原村大墓的主人會是一位金國的大人物嗎?

權傾一時的唐秦王李茂貞,為何被草草下葬,墓室寒酸不及夫人的12

當地還有另一種傳說:在1937年以前,大墓曾經有一塊石碑,上清晰地寫著墓主人的名字“唐岐王李茂貞”,後面的碑文上又寫了“唐秦王李茂貞”,所以周邊的百姓叫它“岐王墳”或“秦王墳”。

從史料記載中知道,李茂貞原名宋文通,是唐末的一位藩鎮節度使。原本是個普通士兵,後來因為鎮壓黃巢起義及護送唐僖宗有功,因而被賜名李茂貞,官至鳳翔隴右節度使,一度受封岐王。到了唐朝滅亡後的五代時期,後唐皇帝加封他為秦王。

所以,村民傳說的墓碑上所刻“唐秦王李茂貞中的唐”應該指的是後唐。而1982年的文物普查最終證明,所謂金人墓葬只是因為河流名稱(因為附近有一個金陵河)而產生的誤解。

儘管有“李茂貞”字樣的墓碑已經無從尋覓。但村民們極為肯定的描述,還是讓文物工作者暫時認定大墓為李茂貞墓,並重新立起了一塊標識,而陵原村也恢復了往日的寧靜。但十年之後,猖狂的盜墓賊卻將這份寧靜打破了。

出於文物保護的需要,文物部門歷來不主張對古代遺存進行主動發掘。可是2000年年末的這一聲巨響,卻讓大家無法再繼續沉默下去了。

權傾一時的唐秦王李茂貞,為何被草草下葬,墓室寒酸不及夫人的12

經過審批,大墓的搶救性發掘從2004年4月開始了。勘探結果顯示,大墓的規模十分驚人,墓壙南北長約45米,東西寬約22米,面積接近1000平方米,從封土一直到墓底的深度足足超過了20米,已經快達到了秦公1號大墓深達24米的水平了,這該不會又是這樣一個驚人的巨墓吧?

在勘探的過程中,有人提供了一條線索,說是在該墓葬的西邊20米處還有一座墓,曾經在70年代平整土地的時候被發現,只是上面的封土如今已經被平掉看不見了。

如果是一陵雙冢,那這兩座墓葬應該是夫妻二人異穴合葬墓,考古價值可想而知。

很快,勘探結果出來了,這座被平掉封土的墓葬南北長32米,東西寬16米,墓壙面積510平方米,遠遠小於此前發現的大墓。兩座墓葬都是石室墓。

專家們決定先發掘較小的這座墓葬,以便為旁邊較大的墓葬做經驗累積。

很快,發掘工作正式啟動。這座墓的墓道十分簡陋,唯一的特點是比較長。在挖到地下7米的時候,墓道內出現了古建築的痕跡。難道已經挖到了墓室?可是根據勘探結果,墓葬應該在地下13米深的地方,而此處才僅僅七米,剛剛超過一半的深度,會不會是勘探有誤呢?

權傾一時的唐秦王李茂貞,為何被草草下葬,墓室寒酸不及夫人的12

很快,一個三米多寬的磚砌屋簷型構件逐漸顯現了出來。如此複雜精美的建築樣式,寬度超過了三米,像用青磚砌成的屋簷,看起來下面應該還有更復雜的結構存在。可是這樣的建築怎麼會出現在地下呢?它會是大墓的一部分嗎?

很快,人們在屋簷底下又發現了一處精美的磚雕。像是雕刻的駕鶴西去,可是有一點不同的是,磚雕上的婦人乘坐的是鳳凰。而磚雕上呈現跪坐姿勢的婦人,衣著明顯屬於唐代服飾,正好和李茂貞生活的年代吻合。

我們大家都知道,歷史上一直都說五代十國。其實並不止十國,而是十一國,多出來的一國就是岐國,也就是這個李茂貞所管轄的地方。在這個地方,李茂貞的夫人一直擁有著皇后之實。

權傾一時的唐秦王李茂貞,為何被草草下葬,墓室寒酸不及夫人的12

經過查閱文獻,考古隊員才知道他們所發現的是一座極為精美的被稱為端門的古代墓葬設施,但這種結構在歷來的考古工作中出土甚少,而在寶雞更是從未出現過。

端門相傳為玉皇大帝的南天門,因此中國古代的皇城南門也大多使用這個稱呼。比如隋唐時期的洛陽城和明清時期的紫禁城。

發現端門意味著墓室就在後方,可如何穿過端門進入到墓室卻讓考古人員犯難了。原來,端門下面沒有做承重的橫樑,底部更是由亂石堆砌,因此下方的石塊根本無法抽出來。原來,這原本就是建墓者設計的一個防盜機關。看來,要從這裡進入地宮那是沒有可能了。

不得已,考古人員又在周圍進行鑽探,最終發現有一個2m×2m的天井位於端門和地宮之間。清理掉填土,工作人員終於進入到了一個叫前庭的空間。前庭盡頭一堵倒塌的石門,顯得十分的奇怪。

權傾一時的唐秦王李茂貞,為何被草草下葬,墓室寒酸不及夫人的12

倒塌的石門由兩側門板,兩側立柱和一根石樑組成。所有的構件全是用整塊石頭雕鑿而成。專家們仔細檢查,發現倒在地下的石門竟然沒有門軸,是在建墓的時候就已經是用隼卯結構直接鑲嵌在門框之中,做成封死的狀態,這個和以往發現的墓葬結構都不相同。看來墓主人是先下葬,後封門,而端門的下方沒有做門洞和承重的橫樑就可以解釋的通了。

在墓室的前庭,隊員們發現了很多精美的磚雕。兩側廊壁的上部,各鑲嵌著一排雕刻有鴛鴦牡丹樣式的彩繪青磚。而下半部則分別鑲嵌著兩塊色彩豔麗、非比尋常的磚雕藝術品。整組磚雕儲存完好,刻畫細緻入微又不失生動俏皮。除了廊壁上的磚雕,考古人員還發現了地面上蓮花形狀的地磚,而鋪磚的區域正好是一處斜坡,精美的雕刻很好地起到了防滑的作用。

前庭兩側還有兩間耳室,可遺憾的是裡面空空如也,只在耳室入口處有兩組磚雕。這兩幅磚雕後來被分別命名為《漢人牽馬》和《胡人牽駝》。

權傾一時的唐秦王李茂貞,為何被草草下葬,墓室寒酸不及夫人的12

地宮滿是淤泥,寬3。3米,高3。8米的甬道被淤泥層層堆疊一直接近券頂,顯現出明顯的分層結構。

清理完甬道中的淤泥,進入到地宮前室的時候。一合石墓誌赫然出現在考古隊員們的眼前。墓誌長98釐米,寬91釐米,厚38釐米。志蓋上面寫著“晉故秦國賢德太夫人墓誌銘”,開啟志蓋,裡面的墓誌寫著墓主人的生平事蹟:“夫人姓劉氏,歧州人也,天福三年進封秦國太夫人,五年功號秦國賢德太夫人……”

天福是後晉高祖石敬瑭的年號,這說明墓主人是籍貫寶雞的劉姓貴婦人,並且生活在五代中晚於後梁後唐的後晉時期,被加封為秦國賢德太夫人,而她的丈夫此時已經不在人世,秦王的封號由兒子繼承。

權傾一時的唐秦王李茂貞,為何被草草下葬,墓室寒酸不及夫人的12

這一段記載與李茂貞因病死於後唐時期的公元924年恰好相符。然而奇怪的是,在共有1691個字的墓誌中,卻隻字未提李茂貞或宋文通。難道墓主人不是李茂貞夫人?

這時候墓誌中的另一行文字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故忠武軍節度使從昶,前邠州行軍司馬從昭,前鳳翔衙內都指揮使繼暐皆其子……”。

根據史料記載,李從昶、李從昭、李繼暐兄弟都是李茂貞的子嗣。真相終於大白,但墓誌中略過墓主人丈夫秦王李茂貞的行為,還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除了墓誌,旁邊還有一個石函引起了考古隊員的重視。石函高35釐米,長47釐米,寬34。5釐米,有底有蓋,造型精緻,刻畫有多種紋飾。只是後來開啟後十分遺憾,裡面僅有的一片用硃砂寫的鐵板已經完全鏽蝕,無法分辨字跡。有考古隊員懷疑是否為傳說中的“丹書鐵券”或“免死金牌”,但由於沒有史料證實,只能留下遺憾。

權傾一時的唐秦王李茂貞,為何被草草下葬,墓室寒酸不及夫人的12

發現墓誌和石函的前室空間非常開闊,長8。6米,寬4。3米,券頂最高處5米,兩旁居然也有兩間耳室,不過還是跟前庭耳室一樣,空空如也。

從前室繼續向後,大約經過了6米長的甬道,考古隊員終於進入到了一間擁有著四隅券進式穹窿頂的墓室之中。手電晃過之處,一個盜洞赫然在目。墓室長寬和最高處都是5。4米,除了剛才進入的南面,其餘三面還各有一間帶甬道的耳室。

從形成盜洞的痕跡以及墓室內的淤土來看。大墓應該是建成不久就被盜了,而且根據盜墓賊對墓葬結構的瞭解情況分析,很有可能就是當時建造陵墓的工匠。盜洞的形狀比較規整,邊緣比較光滑,說明盜墓賊多次進入墓室,應該就是居住在附近的人群,每隔一段時間便會進來取一點東西出去……

這座擁有7間耳室,17個壁龕的大墓,當年的隨葬品一定是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的。可是到了如今考古發掘才發現,除了撿到一些細碎的銅器,端門和廊壁上的磚石雕,還有一個石函和一合墓誌,整個墓葬再沒有留下任何的文物,包括連碎陶片都沒有,不僅讓人唏噓。

權傾一時的唐秦王李茂貞,為何被草草下葬,墓室寒酸不及夫人的12

夫人陪葬墓都能有如此的結構,考古人員對旁邊的大墓則更為期盼,雖然很有可能裡面也不剩下什麼隨葬品,但是墓葬的結構本身也是珍貴的文物。

可是讓考古人員十分意外的是,大墓竟然沒有出現端門,而且地面上淤土也沒有夫人墓厚。那次盜墓留下的痕跡還在,爆炸所用的雷管,還有盜墓賊的安全帽都遺落在了墓葬之中。

開啟墓門之後,是一條進深5。4米,寬2。8米的甬道,後面的後室僅僅只有一間進深9。2米,寬3。2米的墓室,和夫人墓比起來,結構相當的簡陋寒酸。同樣的,墓室頂端也有一個盜洞,證明墓葬早期已被盜。經過清理以後,考古隊員們僅僅只得到了一塊證實墓主人身份確實是李茂貞的墓誌。

權傾一時的唐秦王李茂貞,為何被草草下葬,墓室寒酸不及夫人的12

不過,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在墓室的下面,還有7米深的回填土。挖這麼大一個坑,卻只建了這麼小一個墓室,真是讓人匪夷所思。

有考古人員推測,李茂貞應該和兒子的關係不太好,畢竟在古代帝王之家,權力遠勝過父子親情。所以作為父親和君王的李茂貞,身後事才會被兒子處理得這麼潦草。這一點也在夫人的墓誌中得以體現,幾個兒子都在列,卻獨獨把極為重要的丈夫從墓誌中抹去了。但由於沒有更多的文獻和考古資料加以佐證,這些發生在古代君臣父子之間的事情,恐怕將成為一個千古之謎……

權傾一時的唐秦王李茂貞,為何被草草下葬,墓室寒酸不及夫人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