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性交往中,為什麼有些女人很"物質"?一個原則講明道理

兩性交往中,為什麼有些女人很"物質"?一個原則講明道理

文|森先生

清醒戀愛,遇見幸福,我是森先生。

最近有很多朋友私信我,他們問我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是我的要求算高嗎?

對於這個問題我先不做深入的解釋,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360的周鴻禕有次在朋友圈轉發了自家公司一位30歲女員工的萬言徵婚帖,那個女孩用10000字的篇幅提出了未來男友的條件。經過幾輪精簡仍然有16條要求,至於這個萬言徵婚貼具體是這樣的:

包括善良單純

內心強大

待人溫柔、有愛的能力

邏輯好的理性理工男但要感性一點

膽子大還要有一點叛逆的

要熱愛自己的事業但不要老想著升官發財

要喜歡讀書

要聰明但不要八面玲瓏、見風使舵的聰明

要孤獨過,並且害怕孤獨的人

最好離過一次婚

最好前女友是校花

年齡33-38歲

單眼皮、打扮簡單樸實

不要太高太壯

身高和體重都不超過180

16。172cm,65kg最合適

這個女生看到自己寫完的萬言帖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了,於是說這種機率大概千萬分之一吧,但是她接著又說自己就有找到千萬分之一你的勇氣。

兩性交往中,為什麼有些女人很"物質"?一個原則講明道理

其實按照費米估演算法,千萬分之一的機率都已經高估了

恩里科·費米是一名美籍義大利物理學家,193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42年創造了第一次原子核的鏈式反應,引領科學進入一個好的時代。

費米處理問題的方式是將複雜困難的問題分解成小的、可以解決的部分,從而以非常快速地方法解決問題非常實用。

那麼這和兩性交往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我是想很直接的告訴大家一個人找到真愛的機率有多大,這很容易用費米的思路來解答。

一位叫做彼得·巴克斯的長期單身數學家在2010年用費米估演算法計算過能與他交往的潛在女友比銀河系中擁有智慧生物的外星文明數量還要少。

這個令人灰心的結論就是他透過這個方法計算的。也就是說,在他所在的城市女性群體中按照列出的條件和比例篩選,最終的結論是他願意交往的女人,這個世界上只存在26個。

很多人覺得自己的要求並不高,可是你仔細分解要求後你會發現這些說起來“條件並不高”的條件經過費米估演算法機率已經是微乎其微了。所以,你現在還敢隨便說自己“沒什麼要求嗎?”

事實上,如果人的一輩子存在一個唯一的真愛。那麼在有生之年,他都不可能遇見她。同樣的,如果我們按照我們腦中設計的標準找尋另一半,費米估演算法同樣告訴我們這種機率彷彿大海撈針,並不是很靠譜。

看起來是否很絕望呢?別急,我們可以反過來想,用這個思路我們能在愛情中得到什麼啟示?

很簡單,只要條件能夠稍微放寬,潛在伴侶數量就會大幅提高。

兩性交往中,為什麼有些女人很"物質"?一個原則講明道理

年輕女孩到底該如何尋找合適的伴侶呢?我們可以抓重點,做減法。

你可以寫你認為戀人最重要的品質,然後扔掉3個,再扔掉3個,扔掉2個,用這個辦法能幫助你抓住重點。

講完了費米估演算法,我給大家講一個關於理想戀人的真相

“靈魂伴侶”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如果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交友網站上沒有太多機會的人會慢慢放寬自己勾選的條件,這是我眼裡並不是“降低要求”。相反我把這個行為看作是一個人越來越理性的表現,或許放寬物理條件你很容易理解,但是你要問很多人描述另一半除了具體的條件還會有很多抽象的條件這是怎麼回事呢?比如,我們常說的“靈魂伴侶”!

之前有個朋友私信我說,他們公司新來了個同事 ,這個姑娘來的時候手裡還帶著一張清單,表格上都是很細緻的條件。最重要的是找個靈魂伴侶,這一點他記得非常清楚。

她那些所謂的條件其實乍一看是沒有問題的,提點要求怎麼了?

不過事實上嚴格的來說,她希望未來的戀愛和婚姻能給她一個好的生活環境,但是這樣的要求不能建立在犧牲自己生活的舒適度作為要求。為了維持這種更好的生活條件她需要自己的另一半擁有這些。

兩性交往中,為什麼有些女人很"物質"?一個原則講明道理

這麼一說我就不得不說一個問題就是,能否透過藉助愛情來進行自我實現呢?

藉助愛情自我實現,很危險

“上面所述的意思是,直白一點講就是我沒有的東西,都想透過找到一個戀人來全部獲得。”不過在這裡森先生要提醒大家一點,藉助愛情實現自我,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通常來說,這種心態在性情不夠成熟的人裡非常常見。“性情不穩定”無關年齡,有人20多歲就懂得怎麼去愛另一個人,有人到了40歲了,精神上還沒有斷奶有非常嚴重的依賴性,過分地關注自我。

Ta嘴裡所說的愛,很多時候只是用來證明“我很重要”這件事和另一個人是誰並無關係。上面說的那個渴望愛情的27歲女孩其實說白了心裡就沒有斷奶。

一個性情上不成熟的人會從“利害關係”的角度來看待對方。她把所有內心想要的東西外化成戀人的要求,說的露骨一點就是,判斷標準就是“這個人”是否對自己“有用”。

徐志摩說:“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找我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感動了不少人。

兩性交往中,為什麼有些女人很"物質"?一個原則講明道理

情感寄語:很多人覺得靈魂伴侶應該是戀愛唯一的也是畢生的追求,但與此同時,精神病學家法蘭克·皮特曼卻從實際情況出發指出:“沒什麼比“靈魂伴侶”一說造成更多人生不幸。”人們將“自我實現和獲得人生快樂”的潛在要求籠統地表達為“尋找靈魂伴侶”,其實這種做法偷換了概念,因為把另一半當成自我實現的手段,這件事會變得很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