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傷寒論》欲解時,認識陰陽離合、兩儀三才、表裡絡屬

我們以前學三陰三陽的時候,還有學習經絡表裡的時候,都會覺得挺累的:太、少不是代表多少嗎?太陽對太陰,少陽對少陰,剩下陽明對厥陰該多好理解,多容易記憶!偏偏是厥陰少陽、少陰太陽、太陰陽明兩兩成對!實在可恨!是故意為難後輩學醫的人嗎?

一、陰陽如何“由二分三”?

太極分兩儀,兩儀分四象是最容易理解的,偏偏要二分為三,這就容易搞糊塗了。

陰從小到大:少陰——太陰;

陽從小到大:少陽——太陽。

探析《傷寒論》欲解時,認識陰陽離合、兩儀三才、表裡絡屬

陰陽“由二分三”,就引出了“厥陰”和“陽明”的含義。

關於厥陰和陽明的定義有很多注家不同理解。我個人傾向於理解如下:兩陰交幽而盡為之“厥陰”;兩陽合陽至明為之“陽明”。

所以,厥陰應該是陰裡面最小最微弱的,為什麼?因為陰的本質是小而弱!

而陽明則該是陽裡面最大最強盛的,為什麼?因為陽的本質是大而盛!

然後我們再看看,把厥陰和陽明重新代入陰陽的大小變化之後:

陰從小到大:厥陰——少陰——太陰(盛極必衰,繼續迴圈)

陽從小到大:少陽——太陽——陽明(盛極必衰,繼續迴圈)

因此,為什麼厥陰少陽互為表裡,而不是厥陰陽明互為表裡,你看懂了嗎?

經絡裡面的表裡絡屬、《傷寒論》裡面的六經病,你是不是有點理解了?

注:大家學陰陽的時候,往往容易受西方思維文化的“非此即彼”所影響,因此就會覺得陰陽學說很難理解,甚至產生誤區;其實在中醫文化裡面,陰陽是一體的,兩者的特性雖然有區別,其劃分的區域也具有一定的對立性,但這種對立性是建立在“一體性”的基礎上的。

如果大家能擺脫西化文化思維,重新建立“一體”的基調,陰陽學說就豁然開朗了。

探析《傷寒論》欲解時,認識陰陽離合、兩儀三才、表裡絡屬

二、《靈樞 終始第九》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這裡可以回顧一下我們之前所講脈診的文章裡面,所提到的“人迎氣口脈”,我將之簡稱為“陰陽脈法”。

人迎一盛:少陽;二盛:太陽;三盛:陽明。

氣口一盛:厥陰;二盛:少陰;三盛:太陰。

注意:這裡跟“五運六氣”裡面的陰陽是不一樣的,五運六氣的發展除了溫度,還有溼度的參合,所以雖然是同一個名詞,但並非同一個意思。

也就是說,如果你看到“太陰”這個詞,你要看書裡面講的是兩儀陰陽?三分陰陽?還是五運六氣?

舉例說,五臟不能跟四象陰陽對應,所以“脾為陰中之至陰”。

我們認真看看“人迎氣口脈”的論述,是不是恰好對應上第一段所講的陰陽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衰到盛的發展趨勢?

探析《傷寒論》欲解時,認識陰陽離合、兩儀三才、表裡絡屬

三、《傷寒論》裡面的欲解時

我們看看《傷寒論》裡面的“欲解時”:少陽(凌晨3點到上午9點)——太陽(上午9點到下午3點)——陽明(下午3點到深夜9點)——太陰(深夜9點到凌晨3點)——少陰(深夜11點到凌晨5點)——厥陰(凌晨1點到早上7點)。

按照我們之前的陰陽從小到大的變化順序,為什麼《傷寒論》裡面不是“少陽——太陽——陽明——厥陰——少陰——太陰”這樣一個迴圈呢?

因為兩儀陰陽和離合(三才)陰陽是不同的!

我們捋一下思路:首先,按照白天為陽、夜晚為陰,可以規定出午時陽最盛、子時陰最盛,可以對應太陽和太陰。如果把陰陽的時間範圍再擴充套件一點,早上9點到下午3點為太陽,晚上9點為凌晨3點可以歸為太陰。

那現在,兩儀陰陽是怎麼劃分陰陽呢?按照少陽——太陽——少陰——太陰的順序交變:凌晨3點到上午9點就是少陽,然後上午9點到下午3點是太陽;接下來下午3點到晚上9點是少陰,晚上9點到凌晨3點就是太陰。

但是呢,三才陰陽是怎麼劃分陰陽呢?陽代表多,陰代表少,所以陽的規劃要比陰多一點。所以凌晨3點開始到晚上9點,按照“少陽——太陽——陽明”三等分。

但是陰分的也不能太少吖,因為陰陽是並存的,而且三陰之間的交集感更強,所以晚上9點到凌晨3點雖然固定了太陰,接下來每隔一個時辰(2小時)往下推演,就變成了少陰(深夜11點到凌晨5點),厥陰(凌晨1點到早上7點)。

這裡就回顧了之前那篇講解“陰陽和五行”的文章裡面得內容:“陽代表多,陰代表少,所以陽的規劃要比陰多一點:陽佔18個小時,對應9個時辰;而陰占10個小時,對應5個時辰”。

探析《傷寒論》欲解時,認識陰陽離合、兩儀三才、表裡絡屬

四、結論

為什麼《傷寒論》裡面的“欲解時”對於初學者來說往往難以理解?就是我們喜歡習慣性使用簡單容易的兩儀四象陰陽劃分,但是傷寒論裡面用的是離合(三才)陰陽。

為什麼經絡表裡絡屬這麼簡單的劃分都會令我們感覺疑惑?那是因為我們繼承的傳統文化內涵從數量或質量上都未足夠,反倒被西方的文化思維蠶食影響過多了。

探析《傷寒論》欲解時,認識陰陽離合、兩儀三才、表裡絡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