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科舉舞弊什麼下場?考生斬首,副國級殺頭

【軍武次位面】: 楊樹

中國古代科舉舞弊什麼下場?考生斬首,副國級殺頭

科舉舞弊,在中國古代是死刑!

再過兩個月,就是科舉制度被廢除115週年的日子了。

1905年9月2日,經過直隸總督袁世凱、湖廣總督張之洞的奏請,慈禧太后以光緒帝名義釋出上諭,

“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

至此,科舉退出了歷史。

中國古代科舉舞弊什麼下場?考生斬首,副國級殺頭

▲廢除科舉的詔書

作為一項被廢除的制度,科舉一直被認為是鉗制思想,使中國陷入固步自封、愚昧落後的罪魁禍首之一,長期被口誅筆伐,似乎一無是處。但實事求是的講,這樣的認識恐怕並不正確,科舉不僅是一項優良的制度設計,而且還是中華文明對世界的一個重大貢獻。

可能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印象——古代好像一直都有科舉制?但科舉最早出現於隋朝,距今約1300多年,相比中國五千年曆史,這個時間並不長,即使從秦始皇統一天下算,也差不多在是兩千年曆史的中間偏前。

為什麼科舉出現得這麼晚呢?這和中國進入“帝國時代”後面臨的權力分配問題密切相關。

中國古代科舉舞弊什麼下場?考生斬首,副國級殺頭

▲貴族當然能出人才,但也更容易出廢物

在秦朝之前的“封建時代”,國家治理依靠世襲貴族,貴族階層分走了很多利益和資源,中央權力不能直達基層,於統一不利。在秦始皇之後,隨著郡縣制的實施,貴族逐漸消失了,但又出現了官員如何產生的問題。

官員的本質,是在皇權在地方的代理,既要保證他們有才能,又要有忠誠,這個事還真不是那麼好解決的。

中國古代科舉舞弊什麼下場?考生斬首,副國級殺頭

漢至隋的八百多年裡,主要施行主觀性很強的察舉制。由於條件模糊,全靠自覺,很快就弊端百出,既不利於甄選,又不好考核,被各種鑽空子,逐漸形成了官僚產生官僚的局面,出現了壟斷行政,事實上世襲計程車族階層(比如“四世三公”),既隔斷了垂直行政體系,又堵死了下層的上升通道——皇帝不滿意,老百姓也不高興。

直到隋朝,一直被後世差評的隋煬帝首創了科舉制,這一情況才得以扭轉。

中國古代科舉舞弊什麼下場?考生斬首,副國級殺頭

一般認為,科舉始於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設進士科。從此,幾乎所有人都有了透過考試進入“體制內”的機會。之後,科舉制在唐宋得到繼承,成熟於元明清,成為幾乎是唯一的選官途徑,也是維繫社會穩定的重要手段。

透過科舉,皇帝得到了人才,忠誠度相對也比較高,特別是那些出自底層,沒有家世背景的讀書人。老百姓也很歡迎,因為這是一條能夠直達上層的“升級”通道。

中國古代科舉舞弊什麼下場?考生斬首,副國級殺頭

很快,科舉就被周邊的日本、朝鮮、越南、琉球學了去,成為其國家制度的一部分。後來,連歐洲國家也受到影響,演變為西方的文官(公務員)制度,科舉遂被稱為中國的

“第五大發明”

《大英百科全書》(第11版和第14版)中記載,

“歷史上已知最古老的考試製度是在中國用於選拔公職人員的定期測試”。

英國政治學教授,倫敦大學格雷厄姆·沃爾斯博士在1931年發表的一次演講中說,

英國是第一個使用中國的公開任命競爭性考試製度的國家。

中國古代科舉舞弊什麼下場?考生斬首,副國級殺頭

美國聯邦人事總署前署長艾倫·坎貝爾(1979-1981年在任)在來華講學時感嘆地說:

“當我接受聯合國的邀請來中國講授文官制度的時候,我深感驚訝,因為在我們西方所有的政治學教科書中,當談及文官制度時,都把它的創始者歸於中國……傳統中國的公務員考試舉世聞名,許多國家都在效仿。”

所以,我們不能只記得火藥、指南針,

科舉同樣是中國對世界的重大貢獻

,這是中華文明軟實力的體現。

不過,科舉制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前提是要

保證公平

,一旦失去公平,科舉也就和察舉沒區別了。

中國古代科舉舞弊什麼下場?考生斬首,副國級殺頭

▲明清時期,反作弊措施已經非常嚴格

破壞公平的行為就是作弊,因為參加科舉考試一旦成功,收益實在太大,難免會有人鋌而走險。作弊的手段有很多種,有的走“技術流”,比如夾帶、替考、冒籍,有的走上層路線,賄買考官,打通關節。

反作弊的辦法也在升級,一千多年的時間裡,陸續出現糊名、鎖院、搜身、磨勘、易書、審音、結保、迴避等手段來防止作弊。到了清朝,甚至連考生用的毛筆和籃子都有限制。

考生一旦作弊被抓,處罰非常嚴厲,除了當眾枷號打板子,還要被臉上刺字,發配充軍,一輩子都完了。如果作弊得逞後被發現,那就直接殺頭——乾隆四十八年(1783),廣西秀才岑照花了300兩銀子找人代考,居然中了舉人,被揭發後立即處斬。

中國古代科舉舞弊什麼下場?考生斬首,副國級殺頭

相比之下,買通官員的“上層路線”危害更大,因為這種行為不僅讓作弊者佔了便宜,更會讓制度“爛根”,所以歷代統治者對此高度重視,哪怕政治再黑暗,官場再爛糟,對科舉公平的維護仍然不遺餘力,對犯事官員的處理之狠,有時候甚至到了不近情理的地步。

在明朝初年發生的“南北榜案”中,其實並無人作弊,僅僅因為中舉者皆為南方人,就引起了朱元璋的懷疑,再加上胡藍黨案的影響,主考官或被髮配,或被凌遲。之後,明朝一直施行南北分割槽考試,以求南北方考生錄取人數不致失衡。

中國古代科舉舞弊什麼下場?考生斬首,副國級殺頭

▲雍正年間,河南學政俞鴻圖因小妾洩題

被判腰斬,寫了七個慘字

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順天府(北京)和江南鄉試均爆出“窩案”,特別是順天府的考試,由於考官收賄,考場秩序混亂,甚至可以相互翻閱試卷。被揭發後,順治帝大怒,受賄考官被斬立決,家產沒收,家族被流放尚陽堡(鐵嶺)。

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江南鄉試中,江蘇省歷年成績最好的蘇州只有13人被錄取,同時卻有多名不學無術,文理不通的鹽商子弟榜上有名,蘇州考生非常憤怒,認為考官必定有問題——試卷都是他們改的,成績也是他們定的,肯定有串通!

於是,一千多名蘇州秀才聚集到南京,把財神像抬進了府學衙門,放在孔子像旁邊,然後用寫著“賣完”二字的白紙,糊住了江南貢院牌匾上的後兩字,成了“江南賣完”,所以俗稱

“賣完案”

中國古代科舉舞弊什麼下場?考生斬首,副國級殺頭

康熙帝聽聞密奏後下令追查,果然發現了考生吳泌、程光奎行賄考官並請人代考,副考官趙晉、王曰俞、方名等收受賄賂,暗中調換試卷的事實。

處罰也很重,三名收錢的副考官被斬立決,主考左必蕃雖沒有參與作弊,但有失察的責任,被革職。同時,事發後忙著捂蓋子,彈壓舉子抗議的兩江總督噶禮也被革職,後來被康熙帝“賜自盡”,家族人等發配黑龍江。

最為著名的科場案,同時也可以說是科舉史上最後一樁大案,是咸豐八年(1858年)的

“戊午科場案”

中國古代科舉舞弊什麼下場?考生斬首,副國級殺頭

▲順天貢院,低矮的格子間就是考生答題的地方

這一年順天府鄉試,主考官為出身蒙古正藍旗的軍機大臣柏葰,此人素以正直著稱,被委派為主考順理成章,按理不應該有什麼問題。然而,錄取名單公佈後,眾舉子發現,一個名叫平齡,連考試資格也沒有的“戲子”,居然榜上有名,而且還是第七名!

於是,群情激憤,輿論譁然,此事很快被御史孟傳金上奏給了咸豐帝。

咸豐帝下令成立以兩位“鐵帽子王”載垣(怡親王)、端華(鄭親王)和吏部尚書全慶、兵部尚書陳孚恩組成的高規格四人專案組,嚴加查辦。

調查結果顯示,平齡唱戲屬實,不過屬於“業餘愛好”,算票友,並非“戲子”,所以科舉資格無問題。但同時也發現,平齡雖有資格,但卷子的質量卻不怎麼樣,病句太多,還有23個錯字,怎麼中的第七名?

中國古代科舉舞弊什麼下場?考生斬首,副國級殺頭

▲咸豐在清帝中能力屬下等,但對科場還是很重視的

沒等查出結果,平齡就莫名其妙的死於獄中。但這只是個開頭,再往下查,更多案情浮出水面。

咸豐帝懷疑,恐怕有問題的不止平齡一人,下令專案組複查所有考卷。這一查,就發現五十多份有作弊嫌疑的卷子,其中一份,存在三百多錯別字,竟被判為“中式”(錄取)。咸豐大怒,將柏葰先行革職,看押起來聽候審訊。

更嚴重的還在後頭——廣東肇慶考生羅鴻禩招供,他為了中舉,找到時任兵部主事的同鄉李鶴齡,約定在文章固定位置寫上某些文字為暗號,批改時即可知道這是羅鴻禩的卷子。

中國古代科舉舞弊什麼下場?考生斬首,副國級殺頭

▲串通考官,後果嚴重

只是這位同鄉沒有被選為當年的考官,於是李鶴齡便又託給了被選為同考官的同事浦安。浦安沒當回事,滿口答應。所以,儘管羅鴻禩的卷子很糟,但浦安還是將卷子推薦給了主考官柏葰。但柏葰覺得卷子水平太差,將其打入副榜。

浦安一看,老同事託的事沒辦成,於是就向柏葰的老家僕,同時也是老朋友靳祥求情,一直深受柏葰信任的靳祥把自己的主人一通忽悠,竟然說動了柏葰,用已經“中式”的考生劉成忠的卷子相替換,結果羅鴻禩中了順天鄉試第238名。事後,羅鴻禩向李鶴齡支付了500兩銀子,浦安得了300兩,柏葰分文未得。

如果沒有平齡案拔出蘿蔔帶出泥,落榜的劉成忠恐怕永遠也不知道,自己的十年寒窗竟然輸給了幾百兩銀子和“關係”,為他人做了嫁衣裳。

中國古代科舉舞弊什麼下場?考生斬首,副國級殺頭

▲清朝科場條例

真相大白後,剩下的就是處罰問題。按清朝法律,科場犯罪一律死刑,所以李鶴齡、浦安等人被處死沒問題,但柏葰實際上並未受賄,只是抹不開同僚的面子,而且他是一品大員,文淵閣大學士,“副國級”幹部,又是兩朝老臣,要不要下狠手?咸豐帝一時拿不定主意。

關鍵時刻,肅順提出,科舉考試是選拔人才至關重要的渠道,必須嚴刑峻法,重罰舞弊,

“非正法不足以儆在位”

。咸豐帝最終決定,以

“交通囑

,賄賣關節”

的罪名,處斬了柏葰,行賄的羅鴻禩也被砍了腦袋。

此案牽連之多,處死級別之高,均為罕見,柏葰成為清朝歷史上唯一因科場案被處死的正一品大員,另有數十名官員受到了革職、充軍、流放、罰俸的處罰。

中國古代科舉舞弊什麼下場?考生斬首,副國級殺頭

▲涉及科場,慈禧也不敢把政敵定的案子翻過來

4年後慈禧發動政變,肅順等人被清洗後,有人想給柏葰翻案。慈禧經過衡量後表示,柏葰舞弊事實明確,雖然量刑過重,但

“不能論無罪”

。有此重拳打擊舞弊的案例,清朝的考試系統乾淨了很多,

“科場清肅,歷三十年”

科舉制度被廢除之後,透過考試選拔公務人員的傳統還是保留了下來。現在的公務員考試,就可以說是科舉的延續,在公務員考錄製度出現之前,高考也被視為“現代科舉”,因為那時大學生“包分配”,只要考上大學就有工作,有鐵飯碗。

雖然現在大學生已經不包分配了,但很多公務員崗位(也包括不少“體制外”職業)都要求有本科或本科以上學歷,所以實際上高考還是承擔了部分“科舉”的功能,老百姓對高考的公平性依然非常看重,國家當然也非常重視。

中國古代科舉舞弊什麼下場?考生斬首,副國級殺頭

▲日本高考並不輕鬆

在深受中華文明影響的日本和韓國也有各自的“高考”,同樣是其國家制度中的重要一環。

在日本想上大學,要經過兩次折磨。首先是“全國共同學力第一次考試”,相當於預賽或資格賽,然後是各大學的自主考試,相當於決賽。整個過程漫長而殘酷,所以日本又流傳著

“四當五落”

的說法——每天睡四小時,就能考上,每天睡五小時,就考不上。

中國古代科舉舞弊什麼下場?考生斬首,副國級殺頭

▲韓國中學生的教室

韓國高考的正式名稱是“大學修業能力考試”,每年11月舉行,一天之內考完5門科目,錄取率約60%,看上去並不低,但只計名牌大學的話,比例就很低了。為了考上理想的大學,韓國學生在中學的最後一年,每天要學習16小時以上,幾乎沒有週末。

每當高考那一天,整個韓國幾乎停擺,所有人都要為高考讓路——上班時間延後,飛機要保持3000米高度以上,考聽力期間,機場禁止起降,火車不能鳴笛,總統出行也要避開這段時間。

在發明了科舉制的中國,為了高考,無數家庭和學生拼盡全力,每到高考,舉國戒備,高考試卷也是離我們最近的國家絕密。

中國古代科舉舞弊什麼下場?考生斬首,副國級殺頭

是的,你沒看錯,

高考試卷是國家法定的絕密級材料

,受到最高階的保護,武警荷槍實彈24小時看守押運,與出題、印刷、儲存相關的人,全部被封閉式管理、這種規格,不亞於對核潛艇、洲際導彈資料的保護。

然而,即便如此,由於對透過高考後巨大利益的預期,仍會有人鋌而走險,試圖越界,這是基於人性,必然會以一定機率發生的事情,無論中外,皆無法避免。

中國古代科舉舞弊什麼下場?考生斬首,副國級殺頭

▲日本高考考場

1980年,日本早稻田大學發生了洩題事件,印刷所的工人被買通,將試題洩露給培訓機構,獲利500萬日元。2011年,又發生了利用“Yhaoo知惠袋”(日本版的“百度知道”)打時間差洩露試題的事件。2016年,日本“大學入試中心”公佈了之前十年的65起作弊事件,共有67人受到全科成績無效的處罰。

看上去似乎處罰不重,但在極為重視個人信用且紀錄完善的日本,背了這麼一個汙點,哪怕不用蹲大牢,以後的日子也真就難過了,其實一點也不輕。

韓國在2004年也發生240多人的高考舞弊案,主謀12人,皆為在校中學生,方法是利用手機發簡訊,用規定的暗號傳遞訊息,事先還進行了5次“演練”,是韓國曆史規模最大的舞弊案。

中國古代科舉舞弊什麼下場?考生斬首,副國級殺頭

▲偷考卷屬於竊取國家絕密,會被重判

2003年6月5日,四川省南部縣發生了一起建國來第一起高考試卷被盜案。該縣某中學考生楊博猜中了考卷存放地點,夜間切斷了報警裝置電源後撬開保密室窗戶柵欄,盜走每科試卷各一份。此案甚至驚動了中央,兩週後楊博被抓獲,法院判處有期徒刑7年,對試卷看管不嚴負有責任的縣招生辦正副主任等人也獲刑2-3年。

不過,跟古代一樣,最厲害的作弊並不是這種“技術流”,而仍然是“上層路線”——只要“打通關節”,不必苦讀,不用高分,身份一換,檔案一造,光明前程,輕鬆得來,豈不美妙?

最近發生的一些事,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

中國古代科舉舞弊什麼下場?考生斬首,副國級殺頭

▲窮人家的孩子不容易,相信每個經歷過高考的人,都知道其中的艱辛

每這樣幹一次,就要踩下去一個受害者,讓他或她憑藉讀書改變命運的努力全部白費,永難翻身,甚至有些權貴子弟反駁道——

我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

公平,在中國人的心中始終是一個被高度重視的敏感點

,而高考又是重中之重——儘管還有種種缺憾,但

高考已經是目前最平等,最公正,起點最接近的競爭和上升通道了,甚至可以說帶有底線性質。

中國古代科舉舞弊什麼下場?考生斬首,副國級殺頭

▲如果一切努力都可以被權力肆意毀滅……

如果連這道關卡也失守,後果絕不僅僅是那幾十幾百個窮人家孩子的命運多舛,而是整個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公信力乃至興衰成敗的問題。

畢竟,人民的信心和奮鬥,還是要有一個現實依託的。孩子們仍然在努力,是因為他們和他們的家庭,還是在期望著一個努力就會有回報的世界——

這個“中國夢”,與我們每個人都相關,無論如何,也不能因為少數人的利益而破滅。

老百姓的要求並不高,他們不怕努力,就怕不公平。

不公平,會奪去他們唯一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