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芒種: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6月5日12時58分,迎來芒種節氣。

此時,仲夏已至,北方麥黃,江南梅熟。

什麼是芒種?

芒種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地官》中:“澤草所生,種之芒種。”意思是說,只要能長草的水田,都可以種麥子或者稻子。當然,這句話中,是讀作芒種(zhǒng),芒種泛指長著芒刺的各種穀物。

芒種: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那麼,芒種節氣是什麼意思呢?

元代吳澄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從主要糧食作物來看,是:有芒的麥子該收了,有芒的稻子該種了。所以芒種時節是“亦稼亦穡(sè)”,又得收,又要種。諺語說:“杏子黃,麥上場,栽秧割麥兩頭忙。”所以芒種,也經常被人寫成“忙種”。雖說是收和種兩頭忙,但芒種節氣的名稱本義,重點是種,節氣名稱更側重於前瞻性地提示人們趕緊種,千萬別錯過天時。

諺語說:“芒種後見面”,不是說咱們芒種之後見一面,而是芒種之後收完了麥子,打完了麥子,我們就可以見到新面,吃到新面了。所以到了芒種,人們終於熬過了青黃不接的時段,雖然忙,但是心裡踏實了。

芒種: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唐太宗詩云:“和風吹綠野,梅雨灑芳田。”我覺得可以作為芒種節氣的主題詩。

此時的江南雖然已經進入夏天了,但人們經常感覺過的是假的夏天。按照宋代范成大的說法,是“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知夏深”。因為老在下雨,所以都不知道春天什麼時候走了。等到天晴了,才忽然發現,恍然已是盛夏。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梅雨。

梅雨,是冷暖氣團之間戰略相持的產物,因發生在梅子黃熟的時節,所以名曰梅雨。

自古以來有很多物候與氣候“二合一”的詞彙,例如梅雨、桃花水、麥秀寒、裂葉風等等,而梅雨是其中知名度最高的一個。

芒種: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梅雨,很容易被想象成暗無天日的陰雨,很容易被臉譜化。實際上,梅雨時節的天氣往往是忽晴忽雨,諺語說:“黃梅天,十八變。”

人們雖然厭煩陰雨,甚至忌憚梅雨,但人們更懂得,梅雨期也正是“物長盈滿”的好時節。梅雨是一種豐厚的賜予,“農以得梅雨乃宜耕耨(nòu)”,故諺雲:“梅伏兩場雨,有面又有米”,“連宵作雨知豐年,老妻飽飯兒童喜。”

芒種: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芒種時節,忙著收,忙著種,人們還要忙活一件事,就是應對夏天的蟲、夏天的病、夏天悶熱潮溼的氣候。賈思勰《齊民要術》言,“五月芒種節後,陽氣始虧,陰慝(tè)將萌,暖氣始盛,蟲蠹(dù)並興……”人們需要“定心氣而備陰疾也”,以平和的心態來防備溼熱天氣可能導致的各種疾病。尤其要“使志無怒”,不要讓怒氣鬱積於胸。

芒種時節,物候是花的凋謝,氣候是雨的增多,“半溪流水綠,千樹落花紅”。或許正是這樣的景象令人心生感慨。時光彷彿如花飄過,似水流過。但仔細想來,“不但春妍夏亦佳,隨緣花草是生涯”,春有花,夏有草,隨緣便好。春日是良辰,夏日也是佳期,自是各有其美。

芒種一候“螳螂生”。古人認為芒種時節螳螂感陰氣初生,於是破繭而出。螳螂是自然界的擬態專家,可以貌如花,形如竹,可以翠如夏草,枯如秋葉。芒種二候“鶪(jú)始鳴”。“勞燕分飛”,燕指燕子,勞指伯勞鳥,伯勞鳥就是“鶪”。芒種三候“反舌無聲”。在古人眼中,伯勞鳥和反舌鳥是善鳴之鳥中的兩類典型代表,伯勞鳥因陰氣微生而啼叫,反舌鳥因陰氣微生而收聲。時至仲夏,花香已逝,鳥語漸稀。

詩意·芒種

落雨,閒敲棋子,焚香吐雲。

放晴,作客農家,把酒話忙。

芒種,清風送麥,日日好日。

芒種: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時雨

宋·陸游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老我成惰農,永日付竹床。

衰發短不櫛,愛此一雨涼。

庭木集奇聲,架藤發幽香。

鶯衣溼不去,勸我持一觴。

即今幸無事,際海皆農桑。

野老固不窮,擊壤歌虞唐。

芒種: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約客

宋·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芒種: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詠廿四氣詩·芒種五月節

唐·元稹

芒種看今日,螳螂應節生。

彤雲高下影,鴳(yàn)鳥往來聲。

淥沼蓮花放,炎風暑雨情。

相逢問蠶麥,幸得稱人情。

芒種: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耕圖二十一首·拔秧

宋·樓璹

新秧初出水,渺渺翠毯齊。

清晨且拔擢,父子爭提攜。

既沐青滿握,再櫛根無泥。

及時趁芒種,散著畦東西。

芒種: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夏日南亭懷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芒種: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芒種後積雨驟冷三絕·其二

宋·范成大

梅黃時節怯衣單,五月江吳麥秀寒。

香篆吐雲生暖熱,從教窗外雨漫漫。

芒種·民俗:煮梅,送花神,安苗。

一收一種間,歲月的恆常與寬厚自現。

芒種: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送花神

“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卸,花神退位,須要餞行。”《紅樓夢》曾這樣提到芒種祭花神的習俗,“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幹旄旌幢的,都用綵線繫了。每一棵樹上,每一枝花上,都繫了這些物事。滿園裡繡帶飄颻,花枝招展,更兼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讓,燕妒鶯慚,一時也道不盡。”“幹旄旌幢”中“幹”即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旗子。由此可見大戶人家芒種節為花神餞行的熱鬧場面。

芒種: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安苗

安苗是皖南在芒種期間的農事習俗,相傳起源於唐末宋初,清道光末年漸興盛。芒種前,各農戶稻秧栽插完畢,五穀下種,農民以此感到欣慰。為表喜悅,各村族長召集德高望重的長輩選擇吉日,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穀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穀豐登與平安。

芒種: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開犁

浙江省雲和縣有“開犁節”,在芒種那天舉辦。當地流傳著這樣的傳說:牛是天庭的司草官,因為同情人間饑荒,偷偷播下草籽,結果導致野草瘋長,拯救了牲畜,卻使農田被野草淹沒,讓農人無法耕種。上天為了懲罰牛,指令其下凡犁田,直至今日。過去把“開犁節”叫做“牛大王節”。

芒種: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打泥巴仗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一帶的侗族,在每年的芒種前後都會過一個青年男女歡樂嬉鬧的“打泥巴仗”節日。節日那天來到田間插秧,男女青年之間相互競爭,比誰動作快,場面非常熱鬧。秧苗插完後,小夥子們會故意挑釁,藉故向姑娘們身上甩泥巴。姑娘們當然也不示弱,發起反擊。雙方都抓起田裡的泥巴互相投擲,往往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受對方青睞的人。到最後所有人都玩累了,身上也全都是泥巴了,大家就會一起來到河邊溪旁,邊清洗邊打水仗。

芒種: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青梅煮酒

《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論英雄關公賺城斬車胄”中有如下描述:“隨至小亭,已設樽俎: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就由此而來。“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人要拉,拉的人要推。”芒種期間空氣中的溼度增加,體內汗液無法通暢地發散出來,人在這個時節比較懶散。日常保養方面需注意多補水,適當午睡,還可以嚼一嚼煮過的青梅。青梅含有多種天然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降血脂、消除疲勞、調節酸鹼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功效。我國北方產的烏梅很有名氣,將其與甘草、山楂、冰糖一起煮,便製成了消夏佳品——酸梅湯。

林清玄盛讚,

“芒種,是多麼美的名字,

稻子的揹負是芒種,

麥穗的承擔是芒種,

高粱的波浪是芒種……

有時候感覺到那一絲絲落下的陽光,

也是芒種。

芒種,是深深把光芒植根,

在某些特別的時候,我呼喚著你的名字,

就彷彿把光芒種植。”

春爭日,夏爭時,

栽培光陰,方不負己。

願你所願,始於希望,結於豐盈。

編輯 周章龍

編審 王寧